分享

经络全息刮痧方法【上】

 易医文化 2011-06-16

经络全息刮痧方法【上】

(2009-02-11 22:33:08)
 

       经络全息刮痧方法【上】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血系统地介绍经络全息刮痧法。第一,用中西医理论分析探讨经络全息刮痧法治病的机理,阐述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络全息刮府法的临床作用,第二,介绍刮痧的工具、使用方法、操作要领及适合人体各部位解剖特点和病证需要的7种刮拭方法、刮痧的实施步骤、人体各部位的刮拭顺序及刮痧后的反应。第三,介绍适合不同体质病证的3种刮拭于法,包括手法特点、适应症、各种手法的具体运用与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以及经络全息刮痧法的种类、刮拭的时间和疗程。第四,经络全息刮痧法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种病证,本章将介绍经络全息刮痧法的最仕适应症、慎用症与注意事项。

    经络全息刮痧法与针灸、按摩疗法虽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必须根据其特点选经配穴。本章将介绍根据刮痧特点选经配穴的原则与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经络全息刮痧法,有利于发挥本法之长。为此,本章对经络全息刮痧法进行全而的评估,并对提高本法疗效的要索、方法与其他疗法的关系作简要介绍。

    第一节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临床实践证实,不同疾病出迹的部位、形态、痧色各异,同一种疾病出痧的部位、形态、痧色义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多与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物全息律及脏腑、经络的病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几年来,我们从分析这一现象的规律入手,用中西医理论研究“痧”的实质,以及“痧”与疾病的关系,探讨刮痧治病的机理和临床作用。但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某些观点尚缺乏实验室的依据,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和完善。

    一、治病保健的机理

    经络全息刮痧法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对疼痛件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的各种常见病也有显著疗效。刮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主要是因为经络全息刮痧法以经络学说和全息诊疗学说为理论基础,刮拭的足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及和内脏对应于体表的全息穴区。刮拭后的局部汗孔开泄,促进邪气外排,同时又可以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经络全息刮痧法治病的机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认识:

    1、恢复和提高经络的整体调控功能

    经络的纵横交错和沟通联络作用,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主宰着全身气血运行,经络即是全息穴区和内脏器官的联系途径,又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反馈系统。这种整体调控作用,使机体各脏腑器官组织在功能上能协调共济,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包括运动系统与内脏功能活动的调节,以三种调节机制完成,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液调节是随血液和组织液到达相应部位起作用。我国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不但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而且证实了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经脉的皮部角质层变薄,经络循行部位含有较其他部位数量更多的神经末梢、神经束、血管、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束。进一步证实刺激经络可以调整神经反对,改善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循环,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因此有调节人体功能活动的作用。这说明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高层次的综合调控体系,有其组织结构基础。

    由于刮拭经络和全息穴区的刺激作用,使肌肉收缩舒张,其张力变化的突然刺激以及肌肉收缩而产生的热能和代谢产物(如乳酸、二氧化碳、递质等)的化学刺激,鼓舞和激发了经气,再经过经脉所特有的能量传导作用,并通过多层次的连接,发挥经络整体性、双向性的良性调控功能。其调控作用通过经络系统可达到全身各脏腑器官,使其气机通畅,阴阳气血平衡,功能活动正常。

    另外,由于全息穴区与同名脏腑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内脏及各器官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其相应的全息穴区会出现敏感、疼痛、结节,刮拭时会有痧的出现。刮拭的刺激和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痧的过程,通过神经——体液和经络的传导作用,使全息穴区相对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也得到了治疗。

    2、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即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组织器官中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是在微循环的部分实现的。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脏腑功能障碍、代谢产物醋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均可以形成微循环障碍。当病变部位气机不畅,血液循环不良,代谢产物潴留,缺乏氧气和各种营养素时,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慢,血管腔扩张,通透性紊乱。刮拭后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脉外,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痧”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形成。含有大量代谢产物的血液渗出后,改变了局部经脉的痧滞状况,促使气血畅通,而含有丰富营养素和氧气的血液会使凝血机制正常发挥,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恢复正常,配合刮拭后血管的瞬间收缩反应,出“痧”会很快停止。由于这种治疗方式迅速的改变了局部经络的瘀滞状态,变阻滞为通畅,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和组织间液的循环,使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改变了缺氧状态,活化了细胞,激发和调节了脏腑的功能活动,恢复了患者自身的愈病能力,对脏腑器官产生了治疗和保健作用。

    3、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机体的代谢产物通常通过呼吸、汗液、大小便等形式排出体外。当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体外,在体内存留时间过长时,就会形成对机体有害的毒素。这些毒素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和氧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危害细胞的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物质。它们使经络瘀滞,气机不畅,造成细胞缺氧老化,是形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刮痧可以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素,补氧祛瘀,活化细胞,加强新陈代谢。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完全健康的人,刮拭经络无痧出现;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者,刮出之痧,部位表浅,痧色鲜红;病情重,病程长者,痧色暗红或青紫,出痧部位较深。可以说病情越重,病程越长,痧色越重,部位越深。这是因为健康的人体内代谢产物能及时排出体外,体内无代谢产物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故刮拭后无痧出现。当机体脏腑功能减退,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使体内环境失衡的内毒素,这些内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刮拭时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故有痧的出现。“痧”即是渗出于脉外的含有大量代谢产物的离经之血。出痞的过程就是排出体内毒素的过程,刮拭过程刺激病变经络,激发经气,调整经气运行,亦能在接改善与之相连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毒素的排出。如刮拭膀胱经的肺俞及手太阴肺经,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和调整皮肤汁腺的分泌,促进毒素从呼吸道和皮肤排出;刮拭胃经的天枢、足三里穴和手阳明大肠经可以调节大肠蠕动,促进宿便排出;刮拭膀胱经的肾俞、三焦俞和任脉的关元、中极穴可以利尿。经常保健刮痧,能及时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经气运行,加强机体新陈代谢,从而防止体内毒索形成和滞留。

    刮痧可以改善和加强皮肤局部的代谢功能。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网和神经丛,对表皮细胞的刮拭刺激,使皮肤表层和真皮层微循环畅通,细胞活化,可以加速体内毒素从皮肤排出的过程,加强皮肤的新陈代谢。

    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称之为正气。正气代表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防御疾病能力和病后的康复能力。一切阻碍机体正常生长和导致疾病的因素,中医称之为邪气。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强,则邪气不能侵犯。而经络系统就是人体的保健系统,经络系统运行正常,是人体正气充足的基础。经常保健刮痧,刺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可以激发和加强人体的保健系统,扶植正气,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清除机体有害异物的过程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功能。人体清除有害异物的天然防御机能是由淋巴系统及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完成的。刮拭时经络各部位所出现的“痧”,在皮肤与肌肉之间成为异物,这些异物被淋巴细胞及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分解吸收。经常刮痧可以使淋巴细胞活力增强,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组织创伤的修复能力,从而加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临床作用

    1、治疗作用

    疼痛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给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持续疼痛引起的体内反应,会引发其他疾病。在致病因素未彻底消除前,缓解疼痛只能依靠镇痛药物。过多的服用镇痛药,其副作用甚至会超过原发病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寻找无副作用的有效消除疼痛的方法,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愿望。经络全息刮痧法使这一愿望成为现实。由气滞血瘀,经络气血不畅造成的各种痛症,如头痛,各种神经痛,骨质增生导致的颈椎、腰椎、膝关节痛,风湿病,肩周炎。胃肠痉挛性疼痛,施以刮痧即可解除局部经络气血瘀滞状态,变阻滞为通畅,迅速缓解疼痛。对于经络气血偏盛、偏衰或气血逆乱、运行失常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的各种内、外、妇、儿科病症,如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心悸、哮喘、食欲不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痔疮、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小儿生长缓慢等症,对相关经络穴位运用或泻、或补之不同的刮拭手法,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排除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使阴阳气血平衡,恢复经络的良性整体调控作用,使人体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恢复正常机能,会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某些器质性病变、疑难病症,经络全息刮痧法会通过恢复和加强患者自身的愈病能力,起到扶止祛邪的作用。

    2、保健作用

    经络全息刮痧法的保健作用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未病先防。人体疾病的发生,除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突发的意外伤害外,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经络气血运行发生轻度障碍,新陈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蓄积,导致脏腑器官的细胞发生轻度缺氧现象,这是疾病发生的早期病理变化。人体的自觉症状不明显,只表现出精力减退,易于疲劳,稍事休息,即可缓解。此时,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往往查不出典型阳性体征,难以构成疾病的诊断,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与警惕,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如果能坚持保健刮痧,可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及时清除代谢产物,改变细胞的缺氧状态,促进细胞的再生和活化,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及时恢复人体正气,防微杜渐,不但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延缓衰老。

    第二,已病防变。根据疾病发生及传变的规律,在病邪尚未传变之时,就作好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则可有效地防止病邪传变,以利于正气的恢复,使疾病尚在早期、初期阶段即可获愈。如外邪侵袭人体,不及时诊治,痫邪即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使病情变得深重复杂,正气损伤亦会愈加严重。根据经气运行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阴阳对刮之原则选经取穴,进行刮痧治疗,就可达到上述已病防变的目的。

    3、诊断作用

    经络全息刮痧法的诊断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此法简便易行,不须借助任何设备或仪器,即可对病位、病程进行概略分析和诊断,而且准确率比较高。

    第二,诊断与治疗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刮拭出痧的过程就是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第三,这种诊断方法对疾病可起到早期诊断甚至超前诊断的作用。因为疾病早期,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尚未发现阳性指标时,经络功能的异常却已发生。正确的超前预测诊断可以为治疗和根除病痛争得宝贵的时间,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对生命的挽救。经络全息刮痧法不但可以在疾病潜伏阶段将其发现,进行治疗,而且还可使今后的预防和保健更具有针对性。

    经络全息刮痧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协助诊断:

    第一,循经诊断和全息诊断。“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是病变诊断的依据之一。气血通畅,机能正常,就没有疼痛反应;经络气血瘀滞,则会出现疼痛反应。当刮拭经脉或全息穴区时,凡出现刮痛、敏感或局部可触及结节等现象,说明此经脉或全息穴区的气血有不向程度的瘀阻,除外局部病变,即可判断相应经络或脏腑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细胞缺氧现象。这就是根据经脉反应状态,来诊断病变部位的方法。

 

    第二,据“痧”断病。据痧断病就是根据出痧的颜色、形态及出痧部位来诊断疾病。首先,根据痧的颜色和形态诊断疾病。在刮拭过程中,邪气深浅和病移久短的不同,痧色形状各异。若痧色鲜红,痧粒分散,说明邪气轻浅,病程较短;若痧色暗红或青黑,痧粒集中或密集成团,说明病情重,病程长;若在深部出现包块状或结节状青黑色痧,说明经脉或全息穴区缺氧现象严重,病程较长,有的病变部位涉及脏腑。其次,根据出痧部位诊断病变的部位。出痧部位的深浅,可以反应病邪的深浅。如痧出在皮肤表面,说明病情轻浅,邪气在表;出痧的部位深在皮下,或在肌肉筋脉之中,说明病邪在肌肉关节或脏腑。在骨骼凸起部位出现密集成团的青黑色瘀点或瘀斑,多为该处有骨质增生。也可根据出痧的经络、腧穴或全息穴区判断病位。根据背部膀胱经上五脏六腑之俞穴和相应经脉出痧状况,判断经络腑腑之病变。如胃俞出现包块样痧时,即可判断病邪在胃经或胃。

    另外,还可根据痧色及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转归,如治疗后痧色变浅,痧形状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有效,病情向愈。反之,说明病变严重,刮痧未能控制住病情。后一种情况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应引起重视,尽快明确诊断,采用综合治疗。

    这种据痧断病的方法虽尚属粗浅的定位,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加以完善,但仅从初步诊断来看,就已显示出刮痧诊断作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第二节刮痧的工具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汤勺、铜钱、嫩竹板等做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做为润滑剂。这些工具虽然取材方便,能起到一些刮痧治疗作用,但因其简陋、本身无药物治疗作用,均已很少应用。现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和没有副作用的工具。这样的工具能发挥双重的作用,既能作为刮颊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刮痧的疗效。

    一、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种形状的刮痧板、集多种功能的刮痧梳于相继问世,其中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水牛角质地坚韧,光滑耐用,药源丰富,加工简便。药性与犀牛角相似,只药力稍逊,常为犀牛角之代用品。水牛角昧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据《本草纲目》介绍: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古人常将玉质品佩戴在手腕、颈部及膻中部位,若将玉质刮痧板佩戴在膻中部位,不仅方便使用,通过其对局部的按摩和某些成份的慢性吸收,还可养神宁志,健身祛病。水牛角及玉质刮痧板均有助于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而没有副作用。

    刮痧板一般加工为长方形,边缘光滑,四角钝圆。刮板的两长边,一边稍厚,一边稍薄。薄面用于人体平坦部位的治疗刮痧,凹陷的厚面适合于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适合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我们设计的适合经络全息两种刮拭方法的刮痧板(专利号96201109.66),一侧短边为对称的圆角,其两角除适用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适合作脊椎部位及头部全息穴区的刮拭。

    水牛角和玉制品的刮痧板,刮拭完毕可用肥皂水洗净擦干或以洒精擦拭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专人专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长时间置于潮湿之地,或浸泡在水里,或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均会发生裂纹,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刮毕洗净后应立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内保存。玉质板在保存时要避免磕碰。

    二、润滑剂

    刮痧治疗的润滑剂应为有药物治疗作用的润滑剂,这种润滑剂应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作用,同时又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及渗透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助于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刮痧时涂以润滑剂不但减轻疼痛,加速病邪外排,还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润滑剂有活血润肤脂和刮痧活血剂两种。活血润肤脂的作用较为广泛,因为活血润肤脂为软膏制剂,不但润滑性好,涂抹时不会因向下流滴而弄赃衣服,易被皮肤吸收,活血润肤作用持久,特别适合于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护肤两用。

    第三节刮拭方法及刮痧后的反应

    正确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疗效,缩短愈病的时间。本节介绍的7种刮拭方法,既针对刮痧的特点,又借鉴针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适合于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特点和病证需要。临证可根据部位和病证综合运用,并应掌握刮拭要领,了解刮痧后的反应。

    一、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二、刮拭方法

    1、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时用刮板的3分之1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度至60度,以45度角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2、角刮法

    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度用倾斜。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中府、云门穴。

    3、点按法

    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4、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别是时窝和膝窝进行,拍打时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痴润滑剂,拍打法可治疗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5、授揉法

    用刮板角部20度角倾斜按压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转运动,刮板角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速度较慢,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痛点的治疗。

    6、厉刮法

    用刮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角垂直,刮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7、疏理经气法

    按经络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经刮拭,用力轻柔均匀,平稳和缓,连续不断。一次刮拭面宜长,一般从肘膝关节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于治疗刮痧结束后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松弛肌肉,消除疲劳。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和刮拭部位,几种刮拭方法可选择或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三、刮拭要领

    1、按压力

    刮痧时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肌肤向下的按压力,因为经脉和全息穴区在人体有一定的深度,须使刮拭的作用力传导到深层组织,才有治疗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达到骨骼和内肌。刮纱最忌不使用按力,仅在皮肤表面摩擦,这种刮法,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反复摩擦,形成表皮水肿。但并不是按压力越大越好,人的体质、病情不同,治疗时按压力强度也不同。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压力应较其他部位适当减轻。力度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决定。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每次刮拭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

    2、点、面、线相结合

    点即穴位,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这个面,在经络来说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区来说,即为其穴区。线即指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循行于体表并连及深部,约有1毫米宽。点。面、线相结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因为刮拭的范围在经脉皮部的范围之内,经脉线就在皮部范围之下,刮拭有一定的宽度,便于准确地包含经络,而对全息穴区的刮拭,更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区域。刮痧法,以疏通调整经络为主,重点穴位加强为辅。经络、穴位相比较,重在经络,刮拭时重点是找准经络,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只要经络的位置准确,穴位就在其中,始终重视经脉整体疏通调节的效果。点、面、线相结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点,也是刮痧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3、刮拭长度

    在刮拭经络时,应有一定的刮拭长度,约市尺的4至5寸,如需要治疗的经脉较长,可分段刮拭。重点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应有一定长度。一般以穴位为中心,上下总长度4至5寸,在穴位处重点用力。在刮拭过程中,一般须一个部位刮拭完毕后,再刮拭另一个部位。遇到病变反应较严重的经穴或穴区,刮拭反应较大时,为缓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经穴处。让此处稍事休息后,再继续治疗。

    四、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由于病情不同,治疗局部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皮肤表面的痧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湿邪重者皮肤表面可见水疱样痧。皮肤下面深层部位的胁多为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结节状。深层痧表面皮肤隐约可见青紫色。刮痧治疗时,出痧局部皮肤有明显发热的感觉。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迹逐渐融合成片。深部包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在12小时左右,包块样痧表面皮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深部结节状痧消退缓慢,皮肤表面12小时左右亦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刮痧后24至48小时内,出痧表面的皮肤在触摸时有疼痛感,出痧严重者局部皮肤表面微微发热。如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虚弱者会出现短时间的疲劳反应,严重者24小时以内会出现低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刮出的痧一般5至7天即可消退。痧消退的时间与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有密切的关系。胸背部的痧、上肢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下肢的痧、腹部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阴经所出的痧,较阳经所出的痧消退得慢,慢者一般延迟至2周左右消退。

    第四节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根据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特点选用刮拭方法,根据病症需要决定刮拭顺序。治疗过程中,同一部位的经穴刮拭完毕后,再进行另一部位的经穴刮拭。治疗时应使患者体位舒适,有利于配合治疗,尽量减少穿脱衣服的次数。

    一、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

    1、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全息穴区:额顶带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刮拭。顶枕带及枕下旁带从上向下刮拭。顶颈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及顶后斜带从上向下刮拭。额中带、额旁带治疗呈上下刮拭,保健上下或左右方向刮拭均可。全息穴区的刮拭采用厉刮法。

    2、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4、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

    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5、腰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二、整体刮拭的顺序

    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向下,先头部、背、腰部或胸、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

    三、治疗刮痧实施步骤

    1、选择工具

    刮痧板应边缘光滑,边角钝圆,厚傅适中。应仔细检查其边缘有无裂纹及粗糙处,以免伤及皮肤。

    2、解释说明工作

    初诊病人刮痧时,应先向病人介绍刮痧的一般常识。对精神紧张、疼痛敏感秆,更应作好解释安抚工作,以便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3、选择体位

    应选择便于刮痧者操作,既能充分暴露所刮的部位,又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有利于刮拭部位肌肉放松,可以持久配、的体位。

    一般采取坐位,选用有靠背的椅子。刮腰背部,男士面向椅背骑坐,女士侧坐,使其身体有所依靠。刮胸腹部、上肢及下肢前侧采取正坐位。刮下肢后侧采取双手扶靠椅背的站立姿势,病情重或体力衰弱的虚证病人可采取卧位,根据刮拭部位的需要仰卧、俯卧或侧卧。被刮拭部位肌肉放松有利于操作。

    4、涂刮痧润滑剂

    暴露出所刮拭的部位,在刮拭的经络穴位处涂刮痧润滑剂。使用活血润肤脂可从管口中挤出少量,涂抹在被刮拭部位,用刮板涂匀即可。如使用刮痧活血剂则将瓶口朝下,使刮痧活血剂从小孔中自行缓慢滴出,忌用于挤压。因刮痧活血剂过多,不利于刮拭,还会顺皮肤流下弄脏衣服。

    5、刮拭

    手持刮板,先用刮板边缘将滴在皮肤上的刮痧润滑剂自下向上涂匀,再用刮板薄面约1寸宽的边缘,沿经络部位自上向下,或由内向外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注意每次刮拭开始至结束力量要均匀一致,每条经络或穴区依病情需要刮20至30次左右。

 

前一篇:房贷打折花招
后一篇:经络全息刮痧方法【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