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价

 俊义收藏 2011-06-16
房价 百科内容来自于: 互动百科
房价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楼盘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 

百科名片


  房价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楼盘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

楼盘价格定位原则

  楼盘的价格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而且很复杂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开发商往往会研究很长的时间,一般的情况下,开发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项目自身价值要素分析
  1、舒适要素   
  户型 针对目标客户群“量身定做”,周到细致的考虑使用者对实际功能的需求,并满足心理认同感,户型设计侧重住家的舒适性。   
  配套 会所、娱乐、购物、休闲、餐饮场所设施齐全,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文化娱乐等设施配备恰当。 环境规划 由绿艺、建筑小品、硬地广场、  道路组成社区环境,成为居民获得心理、情感休闲的空间,环境规划以人为本。   
  2、便利要素   
  出行与停车方便 距交通干道距离合适,有数条公交路线经过项目,有充足的停车位。   
  生活方便 购物、医疗、餐饮满足日常需求而且方便。   

房价房价

  子女教育方便 幼儿园、小学、中学距离适中,教育质量较好。   
  3、健康卫生要素   
  A、无有害气体、烟尘、噪音污染;   
  B、有完善的供水、供电、煤气系统;   
  C、日照充足、通风良好。   
  4、品牌要素   
  开发商建筑商、设计院、物业管理公司的实力及品牌。   
  5、物业管理要素   
  安全 防火、防盗、交通安全,各项措施周密 。   
  服务 日常服务、家政服务、酒店式服务 。   
  文化氛围 特色社区活动,温馨、健康的社区氛围。
  二.周边因素
  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周边楼盘,既选择若干与本项目在物业类型和档次相类似的楼盘,进行价值实现要素的对比分析,再根据地区整个楼盘的走势即供求关系的分析,确定合理的价格。   
  三.其他因素
包括政策、经济等各种其他因素。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合理的价格水平”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上的“合理的价格水平”,应该是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公民用3-6年家庭收入所买到

房价房价

的住房,首先是在人均面积的拥有上要比我们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水平要大得多。就拿美国来说,前几年它的家庭新建成房屋平均面积就达到2,114平方英尺,一般人家户均也在22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人均拥有住房70平方米左右。而且他们所计算的“面积”,都是实实在在的“使用面积”,走廊、阁楼和凉台等都不在计算之列。   
  2006年初,韩国的国土研究院经过对上万的家庭调查研究,并和英美等国进行了比较,显示韩国国民全部收入攒六年才能买房。首都首尔地区稍高,需要将总收入存7.7年才能购买住宅,地方大城市为3.8年,中小城市为2.6年。而在美国和英国,要购买住宅,则分别只需要2.7年和4.1年全部收入。    另据日本官方的数据,在东京新建的专有面积75——80平米(相当于我们90——100平米的建筑面积)、精装修的3室1厅1厨1卫单元公寓,送20平米的阳台和好几个平米的走廊以及包括液晶电视等基本电器,加停车位售价也才3000万日元左右。而当地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平均月收入为56万日元。在这个号称世界上物价水平最高、人口密度也最大、房价同样也是最高的城市,工薪族的房价收入比也计算在4.5-5左右。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地方房价收入比超过5的时候,就被认为该城市房屋购买力“极低”;超过6的时候,就会被公认为属于房地产泡沫区;当房价收入比超过7以后,就会被世界上公认为“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   
  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为依据,按照三口之家90平方米的小康住房为标准,得出的结论就是:买一套90平方米“合理价格”的国民住宅,全国的均价应该为248148元,每平方米为2757.2元(按此要求,开发商的利润也超过了10%)。而这样的价格,比现在全国城镇平均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价格水平,低了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让居民一生为一套房子打拼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政府为拉动内需只会导致房价下降,因为房价太高会直接影响居民对其他用品的消费。如果一个社会80%的人买不起房,就不可能拉动内需,而是应该考虑增加军队和警察了。

房价房价

  这表明,全国城镇的房价要回归到“合理价格”水平,至少要比现在的房价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否则,让老百姓买得起房、激活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就成为一句空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房价下降的幅度应该更大,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要下降二分之一左右才能谈得上是“合理价格”;而西部等地区房价水平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地方,下降的空间可能稍小一些。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每个城市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最多不能超过15倍。目前一线城市房价下降的绝对值高于二、三线城市,这就导致一线城市的家居零售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大于二、三线城市,这就能解释一线城市的家居卖场打折率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在经济危机中也是百姓与房地产商的博弈,从现在的结果看来,政府出台了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的政策,表明消费者在博弈中取得了胜利,从而助长了消费者的博弈心态。消费者在低利率和物价上涨的同时,期待的是房价能够下跌,更多中下阶层的消费者盼望的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的出台,因此持币观望是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主要特征。由于房地产业是家居行业的上游行业,对于房地产产生的影响传到到家居行业会有6-8个

房价收入比 百科内容来自于: 互动百科

房价收入比过高,说明房价已远远超出居民的购买力,也说明投资投机性需求正在增多,市场的泡沫在增大。 

概述

所谓房价收入比(Housing Price-to-Income Ratio)是指一个国家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用来衡量消费者对于房产的实际购买能力。

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
 世界银行认为,一套住房价格只有在相当于家庭年收入3-6倍的范围内才是合理的。

 一般说来,当房价收入比高于10时,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负担高水平的房价,住房市场不具备健康发展的条件。当房价收入比在5左右时,存在着大量的有支付能力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当房价收入比小于3时,说明已进入高收入社会,住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房地产市场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进入衰退期。

我国各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不平衡的,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多在六倍以下,相当多的城市在4倍以内,属于房价不高的范畴,超过6倍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10。根据《新财富》杂志在2002年10月对我国35个城市住房价格收入比调查资料,北京住房价格收入比达到了12.4倍,居全国前列。



计算公式

 一个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与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计算,即: 

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其中,每户住房总价和每户家庭年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每户住房总价=人均住房面积×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单位面积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每户家庭年总收入=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影响因素

房价收入比受政府住房政策、住宅产业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和调控。中国目前具有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其房价收入比和住房自有化率带有东欧国家的特点,因为住宅价格很快市场化了,但居民家庭的收入却要逐步市场化,即便是当前的住房自有化率比较高,也是原公有住房短期内转化的结果。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买房和租房,都是住房消费的形式,为什么一定要买房住才“正确”呢?中国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了把住房作为消费品推向市场,采取了出售公有住房的政策,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公有住房出售基本结束后,是否就应该还住房消费以本来面目了呢?我认为是时候了,买房住和租房住都是住房消费的合理形式,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与购房的关系

房价收入比是一个有严格内涵的概念,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其到底是什么情况下的房价收入比。在西方,房价收入比有新建住宅的(新房交易)、也有旧有住宅的(二手房交易),所选取的房价是中位数价格,家庭收入是中位数收入。由于中国的住宅是按照平方米价格交易而不是按照套来交易,又由于纳入中国家庭收入统计的收入只是全部家庭收入中的一部分,因此即使是北京市这样相对发达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的计算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更为横向比较带来了困难。

房价收入比与购房无关
 
 房价收入比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指标,只能大致描述一个城市的家庭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年份的房价收入比,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居民购买住宅的支付能力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北京近年的房价收入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很难说明房价收入比高了人们就不买住宅、或房价收入比低了人们就都去购买住宅,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购房消费(或投资)倾向问题,也就是说居民家庭愿意拿出多少比例的家庭收入去用于购房支出,而影响居民消费(或投资)倾向的因素就太多太复杂了。也就是说,当房价收入比下降时,如果居民不愿意花钱去买住宅,仍然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房价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人们评论房价收入比高低,无非是希望人们都能买得起房。实际上,房价收入比在2~3倍的一些西欧、北欧国家,其住房自有化率只在30%左右(如瑞士德国瑞典),而房价收入比很高、达到25~30倍的东欧国家,其住房自有化率却高达90%以上(如匈牙利保加利亚)。日本的房价收入比连续多年下降、美国的房价收入比也处在“合理”的水平,但其住房自有化率多年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东京低于50%、美国为67%左右)。

房价收入比最佳值

 世界银行提出发达国家正常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则在3~6之间,比值越大,说明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越低。美国1975年到2005年之间,房价收入比逐步从3上升到约4.7。其中1979年到2001年之间,房价收入比一直在3.5到4.0 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随着美联储执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收入上升速度和租金上升速度。使得房价收入比最高达到5左右。随后发生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破裂。 

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7年7月综合官方数据对美国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地区的排名,当时美国房价收入比最高的3个城市分别是加州洛杉矶、加州旧金山和加州圣地亚哥,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0.1、9.4和8.3。而加州正是美国此次房价下跌最严重的区域,也是银行贷款坏账率最高的区域——2006年次级贷款发放规模最大的10家美国企业有7家注册在加州。 

对比我国的情况,截至2008年3月,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约为7.3,大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深圳(16)、北京(14.2)、杭州(12.4),远高于合理水平。考虑到居民其他消费支出和房地产贷款利息支出,在上述城市一个普通家庭平均需要20~30年的储蓄才能购买一套住宅。住房消费明显过度占有社会积累的大部分财富,极大地挤压了其他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收入人群的房价收入比的分类别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释2003年开始的房价加速上涨趋势。2003年之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人群房价收入比分别约为4和6.8。他们比较宽松的房价收入比和充实的购买力成为这几年房地产消费的主要人群,也快速推高了近年来房地产交易的边际价格。而目前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

相比评论

可怕的房价收入比之“痛”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到底应该是多少才合理、科学和符合供求关系常态的呢?下面,让我们借助相关数据作一逐步分析。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房价收入比计算公式,乃通过一、二手房价中位数同家庭收入中位数进行比值测算。实践中,但因为西方房价收入比系数中的房价是以套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统计和计算的,而我们国家的房价是以平方米为基本统计单位,所以,必须要对“套”和“平方米”这两个不同的核计单位给定义,才能最终相对精确地测算出我们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按照“房价中位数”这一框架,我以为,似应确定二个数字:中等质量的房屋均价、中等户型的平方米数,二者相乘便得出“房价中位数”的实际数据。

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

 先说中等质量的房屋均价。根据安居客的统计,截至昨天,今年3月北京二手房交易均价为25000元/平米。至于中等户型。尽管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小户型呈现出热销的局面,但究竟是多大的户型才算是小户型呢?根据近年来开发商大事推荐的楼盘来看,所谓的小户型即80至95平方米的二居室或90至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在此,其住用的意义是:按照一个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需要来看,至少得是80平方米的二居室了。由此可见,如果要按照一个家庭最低标准的生活需要来定义“中等户型”,那也得是9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或者小三居了。

这样看来,北京的房价中位数应该是:25000元(中等质量房屋均价)乘以90平方米(中等户型)等于225万元。再说平均工资。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444元,如果按照媒体公布的过去年均10%的增幅来计算,2010年北京市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3288元。这样的话,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加孩子,其年均收入应该在106576元。最后,用225万元的房价中位数除以106576元(2010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就可以得出一个约等于21倍的房价收入比。这样的房价收入比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目前流行的3至6倍的房价收入比说法,据说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黑马先生(AndrewHamer)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深入探究,我们或许可以了解黑马先生当时提出3至6倍房价收入比的经济学基础之所在。

根据2009年1月13日的媒体报道,2008年上海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如果将包括农村青年在内的全国平均结婚年龄折中为25岁的话,即便是结婚之后第二年——即26岁生孩子,到孩子18岁上大学时父母也就44岁了,孩子上大学的花费肯定比在中小学期间要多,所以父母需要在其子女步入大学校门之前为其准备一笔钱。至于其大学(四年)毕业后(父母48岁),不论是深造还是就业,以至于其后的谈恋爱、结婚,只要不从父母兜儿里掏钱也就算万幸了。由此可见,除了那些婚前由父母代为买房者,绝大多数年轻人只有在其结婚生子直到孩子中学毕业为止的18年,才是挣买房钱的净时间。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除了要为孩子储蓄教育基金之外还要支付家庭日常开支,这些就往往会花去一半的工薪收入。所以,真正用来挣买房款的时间还应该是这18年的折半——9年;如果再扣除生活中其他零星用度,纯粹用于挣买房钱的净时间还得再减去3年——即6年了。如果再算上因为家庭及子女开支大小不同、父母挣钱能力大小不同以及生活宽裕程度不同而带来的变量,或者就会发生房价收入比为5:1、3:1、3:1等不同情况了,但不管怎么说,6:1的房价收入比应该是一个家庭财产安全的边界之所在。这,或许是黑马教授所计算出的合适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的内在逻辑之解读吧!

毫无疑问,本计算之数据及其解读肯定有很大弹性和不确定性,本人以为,这种较贴近“过日子”思维演算而来房价收入比值该是被民众所认可的。而目前中国这种房地产在经济总量中的“一支独大”跟房子在普通家庭资产中的“绝对统治”地位的现状,极大了恶化了社会人文环境——过去是一切“向钱看”,现在是一切“向房看”了!

当然,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上,如果说要将房价收入比降到我们认为合理的3至6倍的水平,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够抹杀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作为一个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比值的科学性,否则,房子必然会因为其自身价值的极大诱惑,而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以使得我们的房价收入离“合适”更近一些,则需要包括学者、政府、群众在内的群策群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