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艾”,有健康,又美丽

 昵称4812461 2011-06-17
用灸疗法治病防病是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医籍《黄帝内经·灵枢》中说“针所不为,就之所宜”;唐代孙思邈则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李埏在《医学入门》中说道“风药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可知灸疗法在历代医家中有多么的受重视。
    灸疗法,是用艾草取绒,或单用,或合其它药物,点燃后熏灼温慰相应部位,借灸火的温热之力,合药物之功效,通过皮部----络脉-----经络----脏腑的途径顺序传导,达到温通气血、疏散风寒、拔毒泄热、调和营卫、固本扶元、扶正祛邪的治病防病的目的。
    灸疗法是独到的,有着不同凡响的功用。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泛,是中医的重要手段,内、妇、儿、外、五官、骨伤等各科都能适用,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着其它方法不可代替的地位,如颈椎病、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妇科炎症等都有较佳效果。现代的日本、韩国更是把灸疗法用到抗癌领域。研究表明,灸疗法可以使机体组织中潜在的抗癌细胞活化,有极佳的抗癌、防癌、治癌的作用。
    无病亦可以作灸疗。无病自灸,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养颜美容,在多种损容性疾病的防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灸疗方法
    灸疗法是价廉有效的防病治病、养生健体、美容养颜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在家里就可以做。
    艾灸手法
    一、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无瘢痕灸)。是将艾绒做成大小适宜的艾炷(小者如米粒大小,中者如枣核大小,大者如蚕豆大小),点燃后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然后根据施灸时皮肤是否会留下瘢痕来区分。
    1、化脓灸(又叫瘢痕灸):是将施灸部位,涂抹一层大蒜汁或生姜汁,以加强粘附力,增强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其上,从上端点燃开始施灸。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每壮必至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至烧近皮肤,会产生烧灼热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部位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会化脓形成灸疮,30----45天灸疮痊愈,而留下瘢痕。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注意调节饮食和情绪。本法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发育障碍、瘰疬等慢性疾病,但对于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不适用。
    2、非化脓灸又叫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施灸部位涂抹凡士林,使艾炷能够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其上从上端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至五分之二患者感到烫时,即可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易炷再灸,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皮肤无灼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本法无痛苦,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寒性疾患,如颈椎病、肩周炎、哮喘、慢性腹泻、眩晕、风寒湿痹痛和皮肤疣等。
    二、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用某种物品将艾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等,也可以用中药临症施用,药物可单方,可复方,故施用时即发挥了艾灸的作用,又加进了药物的功效,可以加强疗效,取得特殊效果。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放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施灸过程中感觉灼热不忍时可以把姜片提起或移动。此法应用很广泛,适用于因感寒而致的感冒、咳嗽、呕吐、腹痛、腹泻、泄泻、遗精、阳痿、不孕、痛经及风寒湿痹痛等。   
    2、隔蒜灸:取鲜大蒜,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放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蒜对皮肤的刺激较大,易起泡,施灸过程中不时把蒜片提起或移动,以不致起泡。此法多应用于肺结核、腹部积块及未溃烂的疮疡等疾病。民间还有一种长蛇灸,是把蒜泥按厚2.5CM宽6CM在上起大椎穴,下至腰俞穴铺敷一层,用中艾炷施灸,不计壮数,以口中自觉有蒜味时停止,用以疗顽痹、虚劳等。
    3、隔盐灸:也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致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至有约感灼痛即可更换艾炷。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以防食盐受火爆裂致伤。此法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的功效。   
    4、隔药物灸:如隔附子饼灸,是把附子研成粉末,用酒或醋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施灸部位,上置艾炷施灸,至灸完所需壮数。附子辛温大热,温肾补阳,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其他的还有隔巴豆饼灸、隔葶苈子饼灸、隔香附饼灸等等,可以临症随机取用。
    三、艾卷灸,亦称艾条灸。
    艾条,是用干净细软的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也称艾条。也有在艾绒中加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等成分,做成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1、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者或小儿,施术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施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
    2、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在2---3CMd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是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反复旋转施灸,灸20---30分钟 。
    四、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竹木等材质特制的一种或圆筒或方形灸具。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也可以加入药物,装入温灸器内,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施灸部位,进行熨灸,以所灸部位的皮肤潮红、微汗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对小儿、妇女和畏惧灸者最是适宜,更是美容养颜的好帮手。
    五、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这个就是真正的针炙,需要在专业针灸医生的指导下施术。
    保健养生美容灸疗法配穴
    一、保健养生
    足三里、中脘、关元 、神阙
    二、美容养颜
    三阴交、足三里、神阙、涌泉
    取上述穴位施灸15---30分钟即可,3---5天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