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解表药...

 tu8tu 2011-06-18
我顶 字号:

 第一章 解表药   
   
 
  概念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治疗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解表药。
  药性特点 多具辛味(辛能发散),主归肺与膀胱经,多具升浮之性。
  作用及适应证
  通过发散作用,能使外侵至肌表的的邪气外散或从汗而解,用于风寒、风热或风寒夹湿表证。
  部分解表药还具有祛风湿止痛、止咳平喘、透疹、利水消肿、消疮等作用,可用于风湿痹痛、外风头痛、喘咳、麻疹、风疹、风水水肿、疮疡兼有表证者。
  分类
  根据其功效又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配伍
  1.兼虚者,常与补虚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2.温病初起,以辛凉解表药配清热解毒药同用。
  使用注意
  1.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淋病及气血亏虚者,应慎用或忌用。
  2.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疗效。
  3.解表药不宜多用、久用,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伤津、伤阳。
  考点:关注解表药的药性特点,分类。关注使用注意。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一、麻黄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功用
  1.发汗(解表),辛温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证见发热、恶寒无汗。与桂枝相须为用。
  2.(宣肺)平喘,用于邪实壅肺之喘咳。临床最宜治风寒表证兼咳喘证,也常用于寒饮伏肺之咳喘,配石膏、黄芩等清热之品,也可用于肺热咳喘。
  3.利水(消肿),用于风水证或水肿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宜生用;止咳平喘多蜜为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虚证喘咳,虚证水肿均应忌用。
  考点:关注药性、三大功效。重点关注其解表特点及平喘的适应证,不同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桂枝
  药性 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用
  1.助阳解表,用于风寒表证。治风寒无论表实表虚证均宜。治伤寒表实证,与麻黄同用;治风寒表虚证,与芍药同用,也可用于内伤杂病营卫不和的自汗、盗汗。
  2.温通经脉,用于风寒湿痹,血滞有寒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通阳利水,用于阳虚气化不利的痰饮,水肿,能通阳化气行水。
  4.温通胸阳,用于胸痹,阳虚心悸。
  5.温中散寒:用于中焦虚寒性里急腹痛。
  使用注意
  1.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者忌用。2.易伤血动血,血证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3.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麻黄与桂枝的功用比较]
  相同点:均为辛温解表药,相须配用则发汗力更强,用于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麻黄辛苦温,发汗力强,桂枝辛甘温发汗力弱。麻黄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之证,桂枝既可用于风寒表实证,也可用于风寒表虚证。
  麻黄主入肺经,兼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而桂枝辛甘温,入心、脾、膀胱经,入血分,故兼有温阳化气,温通胸阳,温经作用,用于经寒血滞诸证及阳虚水肿,痰饮眩晕心悸,虚寒腹痛。
  考点:关注本药的五大功用。重点关注其解表特点及与麻黄的比较。关注使用注意。
  
  三、紫苏
  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功用
  1.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兼气滞胸闷咳嗽者尤宜。
  2.行气宽中,治脾胃气滞证。还可行气安胎,用于气滞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3.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用量用法 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考点:关注尤宜于治气滞胸闷的风寒表证,重点关注行气安胎功用。
  
  四、生姜
  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用相同点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作为辛温发汗剂的辅助剂。
  1.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胃寒脘腹疼痛。为止呕要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2.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配麻黄、杏仁。
  3.解半夏、南星等毒。
  考点:关注生姜“呕家圣药”称号,善治胃寒呕吐及温肺止咳、解毒的功用。

  五、荆芥、防风
  药性 均味辛,性微温。
  功用相同点 祛风解表。二者微温不燥,药性和缓,风寒、风热证均可用之。
  各药特点 荆芥长于透疹、消疮、止血、祛风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炒炭入血分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皮肤瘙痒证。
  防风,祛风胜湿作用好,可用于风寒挟湿表证。又善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痛。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
  考点:关注二药的药性特点及各自功用,特别关注荆芥的消疮、止血功用,防风为治风通用药的特点。
  
  六、羌活
  功用相同点:辛、温。祛风散寒,胜湿解表,治风寒表证夹湿尤宜。又能祛风止痛,为治外风头痛的要药,又能除痹止痛,常用治风湿痹痛。
  各药特点:羌活辛温苦燥,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之力强。善治风寒湿痹上半身疼痛者;主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背)。
  考点:关注治头痛的部位及所属经络。关注羌活治痹痛的特点。
  
  七、细辛
  药性 味辛,性温。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功效共同点 散风寒,通鼻窍,善治鼻渊头痛,鼻塞不通。
  各药特点 细辛
  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证,表寒重,鼻塞,头痛,身痛甚者尤宜。
  2.通窍,止痛,用于鼻渊头痛,鼻塞不通,头风疼痛,牙痛,风寒湿痹证(与羌活、白芷、藁本类似,但治头痛,没有明显部位偏重)。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常与干姜同用。
  考点:关注细辛的功用、特别是其温肺化饮的功用,临床使用注意。

  八、白芷
  功效甚多,能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证,风湿痹证外,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及前额疼痛);又常治鼻渊头痛,牙痛;燥湿止带,用于带下过多;消肿排脓,用于疮痈肿毒。
  考点:关注治头痛的部位及所属经络。关注白芷的多功用。
  
  九、香薷
  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膀胱经。
  功用
  1.发汗解表,主治夏令感受风寒之邪而兼暑湿者。(阴暑)
  2.和中化湿,用于暑湿伤中的呕吐泄泻,脘腹胀满疼痛。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 自汗、盗汗、气虚、阴虚者忌用。
  考点:关注解表,主治阴暑的功用。关注与麻黄的功效异同点。

  十、藁本:上达巅顶,善治巅顶头痛(太阳经);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十一、苍耳子、辛夷
  苍耳子:与细辛类似,也能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功效单一,一般只用于治鼻渊。
  用法用量 细辛用量一般不超过3g,辛夷入煎剂要布包。
  使用注意 细辛辛温发散力强,用量宜小。温病、阴虚阳亢,阴虚咳喘忌用。血虚头痛,气虚多汗,风热头痛慎用;本品耗气伤阴,元气不足,肾阴亏虚者慎用;反藜芦。苍耳子有毒,用量不宜大,血虚头痛忌用。辛夷阴虚火旺者忌用。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一、薄荷、牛蒡子、蝉蜕
  药性 薄荷,味辛,性凉。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味甘,性寒,
  功用相同点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常配伍同用。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风疹及麻疹透发不畅等。
  各药特点:
  1.薄荷,芳香轻清,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发汗力最强,发热无汗者最宜。又能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闷,胁胀、乳房胀痛。
  2.牛蒡子 偏于清宣肺气及解毒消肿疗疮,用治风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痄腮及热毒疮疡。
  3.蝉蜕 又能祛风止痉,治破伤风及小儿惊风。又能退翳明目,治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利咽开音,治咽痛,声音嘶哑。
  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1.薄荷 用量宜小,入煎剂不宜久煎,耗气,体虚自汗忌服。
  2.牛蒡子 入煎剂宜打碎,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慎用。
  3.蝉蜕 质轻,一般病证用量宜轻,2~6g,但用于止痉治破伤风及小儿惊风,用量宜大。
  考点:关注三药的功用。特别是薄荷的利咽,疏肝解郁;牛蒡子的清解热毒,蝉蜕的祛风止痉,退翳明目及利咽开音。
  
  二、桑叶、菊花
  功用相同点:
  1.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常与薄荷配伍同用。
  2.平肝(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肝阳眩晕,视物昏花。
  各药特点:
  1.桑叶 又能清肺润燥,用于风热咳嗽及燥咳。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2.菊花 偏于清肝解毒,治肝阳、肝火所致的头晕目疾及疮疡肿毒。
  考点:关注二药的共同功效,桑叶清肺润燥及凉血止血,菊花清肝解毒的功用

  三、柴胡、升麻、葛根
  药性、功用相同点:
  1.药性升浮,能散邪解表,治外感发热,风热表证。
  2.均能升提中阳。
  各药特点:
  1.解表方面:
  柴胡 主入肝、胆经(少阳经)。能和解少阳,解肌退热,主治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的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
  升麻 主入脾胃经、肺经(阳明、太阳经)。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于解表。
  葛根 主入胃经(阳明经),能解肌发表,治伤寒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及身热口渴之证。
  2.升提中阳方面:柴胡、升麻能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配伍,治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久泻脱肛。葛根则主要用于止泻痢,热痢初起兼表证,或脾胃虚弱之久泻久痢均可,脾虚泄泻配人参、白术;热泻热痢配黄芩、黄连。
  3.透疹方面:升麻、葛根能透疹,柴胡不能。
  4.兼有功效:
  柴胡 又有舒肝解郁作用,为治肝气郁结,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等证之主药。
  升麻 功善清热解毒,治牙龈肿痛溃烂,喉痹,疮疡及阳毒发斑等热毒证。
  葛根 升清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用量用法:
  柴胡 用于散邪退热,宜生用;用于疏肝解郁,宜醋炙。
  葛根 退热解表,生津止渴生用,止泻宜煨用。
  升麻 用于升举阳气时宜炙用。
  使用注意:柴胡性升散,凡肝阳上亢,真阴亏损者忌用。升麻阴虚阳升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忌用。
  考点:重点关注药物,内容包括三药的功用相同点,不同点,特别在解表及升提中阳上的各药特点。关注三药的兼有功效,重点在柴胡的疏肝解郁,升麻的清解热毒,葛根的升津止渴。关注柴胡的各种用法及使用注意。
  
  四、蔓荆子
  功用
  1.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表证、头痛头风、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2.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
  考点:功用,及药性升浮的特点。

  五、淡豆豉
  功用
  1.解表,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使用。
  2.除烦,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虚烦不眠。
  功效小结
  兼能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
  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紫苏
  兼能行气者:紫苏
  兼能止呕者:生姜、紫苏
  兼能祛风除湿或通络散寒,以治痹证者: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兼能止痉者:蝉蜕、防风
  兼能通鼻窍止痛者: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兼能利咽止痛者:薄荷、牛蒡子、蝉蜕
  兼能透疹者: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辛温解表药只有荆芥一味)
  兼能明目者:菊花、桑叶、蝉蜕
  兼能疏肝解郁者:柴胡、薄荷
  兼能升提中阳(气)者:柴胡、升麻、葛根
  兼能止血者:桑叶、荆芥(穗)
  重要药物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者配伍后,发汗解表力大大增强,宜于风寒表实无汗者。
  麻黄配杏仁:麻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杏仁苦温润降,善宣肺降肺,平喘止咳,两者配伍后,宣降肺气,平喘止咳之功更著,尤宜于证属风寒束肺者。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肺泻火。两药配伍,相制为用,既能宣肺透表定喘,又能泄除肺热,用治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桂枝辛甘性温,功能发表助阳、温阳经脉;白芍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止汗。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营卫不和,风寒表虚有汗。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性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用治寒饮喘咳日久。
  蝉蜕配胖大海:蝉蜕甘寒质轻,功能疏散风热、宣肺疗哑;胖大海甘寒,功能清宣肺气、利咽开音。两药相合,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桑叶配菊花: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合用后药力更强,善治外感风热、风温初起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
  菊花配枸杞子:菊花辛甘苦微寒,清肝明目,益阴平肝;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明目。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增强,用于肝肾亏虚,目暗不明,两眼干涩。
  葛根配伍黄芩、黄连:生葛根入脾胃,解表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善清肠胃湿热。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柴胡配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透达半表之邪;黄芩苦寒,善清半里之郁热。二药合用,可使表解里和而寒热自止,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胁痛苦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