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tu8tu 2011-06-18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概念:能祛痰、消痰,治疗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
  “祛痰”——袪除、排出痰液,治疗咳喘咯出的有形痰。
  “消痰”——消除痰液,治疗包括痰核,瘿瘤之无形痰。能制止或减轻咳嗽、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作用、适应证及分类:
  1.作用
  (1)化痰:化痰药根据药性,可分为
  ①燥湿化痰药:其性辛温而燥,能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主治寒痰证、湿痰证,
  ②清热化痰药:其性寒凉,能清热化痰,部分药物质地较润,又能润燥化痰,主治热痰证、燥痰证。
  ③软坚散结药:其性味咸寒,化痰而又软坚散结,主治瘰疬、瘿瘤、痰核。
  (2)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2.适应证
  咳嗽,喘息,痰多;痰迷心窍之闭证;痰浊中阻,肝风内动挟痰;癫痫,瘰疬,痰核,瘿瘤,阴疽,流痰等。温化寒痰药用于寒痰证、湿痰证;清化热痰药用于热痰证、燥痰证。
  配伍:
  ①痰阻于肺则咳,咳剧则喘,咳、痰、喘三者并见,并相互为病,故化痰与止咳平喘关系密切,常配伍同用;
  ②“止咳必先化痰,化痰必先利气”,气滞则痰阻,气行则痰消,痰消则肺气宣降复常而咳喘得平,故化痰药常与理气药配伍;
  ③又“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故化痰药常配健脾药同用,以杜生痰之源,加强化痰之效。对痰证见脾虚者宜当如此;
  ④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⑤瘰疬痰核者,配软坚散结药;
  ⑥肺虚不敛或肾不纳气之慢性咳喘,配伍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
  使用注意:
  ①阴虚火旺、燥咳、出血者,辛温燥烈之温化寒痰药应慎用;
  ②阳虚痰湿之体,甘寒滋润的清化热痰药宜慎用;
  ③麻疹初起咳嗽者,应以清宣疏散为主,不用过早或使用收敛性强的止咳药。
  考点:关注化痰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及主治证,关注配伍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一、半夏★★★★★
  药性 味辛,性温。有毒。半夏归脾、胃、肺经。
  功用 燥湿化痰,治寒痰证、湿痰证。生品外用散结消肿,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
  特点 主归脾胃肺经,善治脏腑之痰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心悸,风痰眩晕,头痛;又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经配伍可用于各种呕吐,但最宜于痰湿及胃寒呕吐;又能消痞散结,治痰湿气滞所致的胸脘痞闷,梅核气。半夏反乌头,不宜同用。

  二、天南星★★★★
  药性 味辛,性温。有毒。天南星归肝、肺、脾经。
  功用 燥湿化痰,治寒痰证、湿痰证。生品外用散结消肿,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
  特点 主归肝经,善治经络风痰,能祛风解痉,多用治顽痰咳喘,风痰眩晕,破伤风、中风,癫痫。

  三、白芥子
  药性 味辛,性温。
  功用 温肺袪痰,利气散结,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通络止痛:治肩臂疼痛、寒湿痹、瘰疬、阴疽、流痰等。本品善治皮里膜外之痰。
  使用注意 辛温燥烈,易耗气助火,故气虚久嗽、肺虚干咳、阴虚火旺者忌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起疱,皮肤过敏者忌用。
  考点:关注本药的功用,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的功用特点。

  四、白附子
  药性 味辛,性温。有毒。
  功用 白附子,功效与天南星相似,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治治肝风夹痰,口眼歪,破伤风。但性善上行,善于治头面部疾患,除治口眼歪外,还常用于治痰厥头痛。外用解毒散结,用于毒蛇咬伤。
  使用注意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三药均辛温而燥有毒,内服宜制。阴虚燥痰、血证、津伤及孕妇宜慎用或忌用。
  [品种] 现用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而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为关白附,因毒性较大,已少用。
  [白附子与附子功效比较]
  白附子 为温化寒痰药,祛风痰止痉;
  附子 为温里药,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二者是不同的药物,不可混淆。
  考点:重点关注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的药性、功用相同点及各药特点,特别是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天南星善治经络风痰的特点,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功效及相应的主治证。关注禹白附的性善上行的药性特点及止痰厥头痛的功效。关注禹白附的两个品种。

  五、白前、旋覆花
  功用相同点:降气化痰止咳,治疗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
  各药特点:
  旋覆花 善消痰水,既降肺气又降胃气,能治胃气上逆之噫气、呕吐,又能行水散结,治胸胁疼痛痞闷,臌胀。旋覆花入汤剂宜包煎。
  白前 善降肺气,为肺家咳喘药。
  考点:二药降肺气化痰的功效特点及相应的主治证,重点关注旋覆花的既降肺气又降胃气的药性特点。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一、瓜蒌★★★★、贝母★★★★
  药性 性寒,质润。瓜蒌味甘,川贝母,味甘、苦,浙贝母味苦。
  功用相同点:清化热痰,润肺化痰的代表药,治疗热痰咳嗽、燥热咳嗽。又皆能散结,治乳痈、肺痈等证。
  各药特点:
  瓜蒌 利气宽胸,治痰浊闭阻,胸阳不通的胸痹、结胸,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贝母 润肺化痰作用较瓜蒌为优,治阴虚劳咳、燥咳、咳血等,又能开郁散结,用于郁证及瘰疬等。
  使用注意:二药性质寒润,寒痰、湿痰证当忌用。均反乌头,一般不宜同用。
  [瓜蒌皮与瓜蒌仁功效比较]
  瓜蒌皮 偏清肺化痰(多用于肺热、痰热咳嗽),利气宽胸(用于胸痹、结胸),散结作用也较强。
  瓜蒌仁 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燥热咳嗽),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二、川贝母
  药性 甘、苦,微寒。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主治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三、浙贝母
  药性 苦 寒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主治 肺热咳喘,风热咳嗽。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比较]
  川贝母 偏于甘润,久咳、虚咳、燥咳等内伤咳嗽尤宜;
  浙贝母 苦味较著,偏于苦泄,新咳、痰咳、火咳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病热毒证多用之。
  考点:重点关注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之间的功效相同点及各药特点。

  四、竹茹★★★★、竹沥、天竺黄
  功用相同点:皆性寒,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气喘。
  各药特点:
  竹茹 清化热痰,除烦止呕,除用于肺热咳嗽外,又用于痰火扰心的心烦失眠,清胃止呕,治胃热呕吐,还能凉血安胎,用于胎热胎动不安及血热出血(吐、衄,崩漏);
  竹沥、天竺黄 清热化痰作用强,除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喘外,还能定惊,用于中风痰迷,痰热惊痫多用。

  五、桔梗★★★★、前胡
  药性 味苦、辛。桔梗性平,前胡性微寒。
  功用相同点:宣肺祛痰,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之证。无论寒热均可应用。
  各药特点:
  桔梗 开宣肺气之力较强,又能利咽,排脓,治咽痛音哑、肺痈胸痛,咯吐脓血;
  前胡 又能降肺气,且可宣散风热,肺气上逆,外感风热之咳喘痰多多用。
  [白前与前胡功效比较]
  白前与前胡均能降气祛痰止咳,常相配伍。
  前胡 性微寒,能宣散风热,能用于外感风热咳嗽;
  白前 性微温,偏温肺祛痰,多用于内伤咳嗽痰多气急。

  六、礞石
  功用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用于顽痰证,如癫痫狂乱,惊风及痰涎壅盛的喘咳。
  用量 6~9g以打碎包煎,入丸散1.5~3g。


第三节 化痰软坚药

  一、海藻、昆布
  药性 味咸,性寒。
  功用 均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用于瘰疬、瘿瘤、痰核及水肿,小便不利。

  二、海蛤壳、海浮石
  药性 味咸,性寒;海蛤壳另含苦味。
   功用相同点: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厚难咯。
  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
  各药特点:
  海蛤壳 又能利尿消肿,制酸止痛,用于小便不利,浮肿及胃酸疼痛。
  海浮石 又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


第四节 止咳平喘药

  一、杏仁★★★★ 苏子★★★★
  药性:
  杏仁 味苦,性微温,有小毒;
  苏子 味辛,性温。均归肺、大肠经。
  功用相同点: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各药特点:
  杏仁 止咳平喘,能宣、降肺气,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治各种咳喘。如风寒、风热、寒饮、肺热咳喘,阴虚燥咳。
  苏子 止咳平喘则功在降气化痰,故尤宜于痰壅肺气上逆之咳喘。

  二、百部★★★★
  药性 百部味甘、苦,性平,归肺经。
  功用:
  1.润肺止咳,质润性和,可治新、久、寒、热、虚、实等各种咳嗽,尤宜于治百日咳、肺痨咳嗽;
  2.杀虫灭虱,用于蛲虫,头虱、体虱、阴痒等。

  三、紫菀、款冬花
  药性 紫菀味苦、甘,性微温;款冬花味辛,性温。
  功用相同点:性温润不燥,能润肺化痰止咳,治咳喘痰多,暴咳久咳均可用。
  各药特点:紫菀偏于化痰,款冬花偏于止咳。
  
  四、葶苈子★★★★、桑白皮 ★★★★
  药性 性寒(葶苈子大寒),葶苈子味苦、辛,桑白皮味甘。
  功用相同点:
  1.泻肺平喘,用于肺气壅塞,上逆喘咳;
  2.利水消肿,用于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各药特点:
  葶苈子 泻肺平喘,长于泻肺水,多用治肺中痰饮水气所致的喘咳不能平卧;利尿消肿作用强。
  桑白皮 能泻肺平喘,长于泻肺中之热,多用治肺热咳喘痰多。

  五、枇杷叶、马兜铃、胖大海
  药性 枇杷叶味苦,性平,马兜铃味苦,微辛,性寒,胖大海,味甘,性寒。
  功用相同点: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各药特点:
  枇杷叶 清肺热,降肺气,肺热、燥热、肺虚咳嗽均可用。又能清胃降逆,以治胃热烦渴,呕吐、哕逆。
  马兜铃 清肺化痰作用较强,肺热、痰热咳喘多用,又能清肠疗痔,用于痔疮肿痛。
  胖大海 清肺兼宣肺利咽,多用于风热、肺热、痰热咳嗽兼咽痛,音哑者。又能清(润)肠,用于燥热便秘兼头痛目赤。

  六、白果★★★★
  药性 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
  功用:
  1.敛肺化痰定喘,能敛肺平喘,兼能化痰,多用于肺虚喘咳痰多;
  2.收涩止带缩尿,用于妇女带下、白浊、尿频、遗尿。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呼吸麻痹而死亡。


本章小结

  1.功效小结:
  既能化痰又能利咽的药物:桔梗、胖大海、罗汉果;
  既能化痰止咳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瓜蒌仁、杏仁、苏子、胖大海;
  既能化痰止咳又能降逆止呕的药物:半夏、竹茹、旋覆花、枇杷叶;
  既能化痰又能软坚散结(化痰软坚、消痰软坚)的药物:黄药子、昆布、海蛤壳、海浮石、海藻;
  既能化痰又能止痉(祛风止痉,治风痰)的药物:天南星、白附子、天竹黄;
  宣肺止咳平喘兼有解表作用的药物:桔梗、前胡;
  清肺止咳平喘的药物:马兜铃、黄芩、枇杷叶;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药物:葶苈子、桑白皮;
  润肺止咳平喘的药物:紫菀、款冬花、百部、贝母;
  降气止咳平喘的药物:苏子、苦杏仁、旋覆花、枇杷叶、前胡、白前;
  敛肺止咳平喘的药物:白果;
  温化寒痰,治湿痰,寒痰代表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
  清化热痰,用治热痰代表药: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
  润燥化痰,用治燥痰代表药:川贝母、瓜蒌仁;
  治风痰代表药:天南星、禹白附;
  其它章节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桑叶、射干、干姜、沉香、莱菔子、橘皮、远志、明矾、南沙参、五味子、诃子、胡桃肉、蛤蚧等。
  2.重要配伍
  旋覆花配代赭石:旋覆花逆止呕,降气化痰;代赭石质重性寒,功善镇潜平肝降逆。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降肺胃之气力增强,用治肺胃气逆之呕恶,咳喘。
  3.重要药物药理
  半夏:
  镇咳,镇吐,调节肠胃功能,利胆,抗癌,抗早孕。
  桔梗:
  抗炎,镇痛,解热,降血糖,降胆固醇。
  川贝母:
  血压,松弛肠肌,兴奋子宫,升血糖。
  浙贝母:
  ①祛痰,镇咳,平喘;
  ②镇静,镇痛,降血压;
  ③增强离体小肠的收缩和蠕动,兴奋子宫平滑肌。
  杏仁:
  止咳,缓泻,抗肿瘤,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