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编】古代爱情故事

 紫雨剑 2011-06-19
古代爱情故事

2008-01-03 16:29:59|  分类: 传奇与故事 阅读353 评论7   字号: 订阅 - 文化大观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孟姜女,民间文学故事中的神话人物。孟姜女的故事,起源盖出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49年)》中的记载:齐将杞梁战死在莒国。齐侯返回,于郊外碰见杞梁之妻,便向她吊唁。她以为郊外不是吊唁之所,齐侯只得上她家里去行吊唁之礼。《礼记·檀弓》下说:齐庄公为夺地袭击莒国,杞梁战死,其妻在郊外迎接灵柩时,哭得很哀伤。《孟子》上则借用淳于髡的话,更进一步说:因为杞梁妻善哭其夫,所以一种善哭的风俗习惯逐渐在齐国形成。由善哭发展为哭崩城墙,则是西汉后期的事。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都说她丈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但是,这里的城还不是长城,大多数人认为是杞城,也有人认为是莒城。直到唐代,孟姜女的故事才日趋完备。《同贤记》上说:燕人杞良为避秦始皇修筑长城之役,逃入孟超后园,藏在树上。孟超女仲姿在池中洗澡,仰头看见了他,便要做他的妻子。杞良不肯,她便说:“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遂取得父亲的同意,嫁给了他。婚后,杞良回到筑城之所,主典怒其逃走,打死了他,还把尸体埋进了城墙。仲姿知道后,前往燕地,对着长城号哭。长城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不知哪具是杞良尸骨。仲姿乃滴血认出,带回安葬。孟姜女的名字还出现在敦煌曲子中的《捣练子》:“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纷纷。吃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这一名字最早见诸于经典的,要算南宋时成书的《孟子疏》了:“或云,齐庄公袭莒,战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明代是孟姜女的故事空前流传的时期,相应地,各地也修建了不少孟姜女庙。清代以后,又给原故事的后面加上了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想娶她,她要求为其夫造坟、建庙和举行御祭,祭毕自杀,秦始皇失意而归等情节,使孟姜女这一艺术形象更加完美,更具有典型性。

 

2、刘三妹,壮、瑶、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民间崇信的歌仙,流传于广东、广西以及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说: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善为歌。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来往两粤溪峒间,曾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七日七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大人因祀之,今称歌仙。清陆次元《峒溪纤老志余》中也有类似的记述。说白鹤秀才与三妹赛歌两人化石后,“诸苗、瑶、壮之属,遂祀刘于洞中勿替。后有作歌者,必先祀于刘,始得传唱。另据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民间传说,说刘三姐是广西宜山县人,美貌善歌。财主莫仁怀想霸占她为妾,被刘以歌把媒婆骂走。莫仁怀又请陶、李、竹三个广东水客载一船歌书和她对歌,又被三姐以歌击退。三姐曾和同村李示田月夜对歌,莫仁怀对其兄刘二说三姐败坏村风。刘二阻挡不住,拿鹅卵石放在她的手心,说石不煎软不得唱歌,三姐当真用手心煎软石头,出门坐在树藤上与李示田隔河对歌。莫仁怀砍断树藤,三姐落下水,漂流到柳州,在立鱼峰骑鲤上天。也有传说她是罗城人、扶绥人、贵县人或其它地方人的,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她是歌仙。

 

3、西施,姓施,名夷光,又称西子,春秋时浙江诸暨薴萝村人。春秋时期,吴越争战,越国战败,勾践命范蠡得美女西施,献于吴王夫差,使其沉缅于声色之中。越王十年生聚教训,终于复国灭吴。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不知所终。一说西施返国后,被越王沉江而死。西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绝代佳人。民间传说,西施被范蠡选为美女,乘船送到吴国去,沿浦阳江到清水潭,附近乡亲们都想见她一面,连水族鱼虾蟹鳖,都跳出水面来看船上的西施。西施只见满潭水面都是鱼,肚皮朝天,雪白一片,感到十分奇怪,便不由自主地“啊呀”了一声。鱼儿见到美女,都纷纷沉到水底去了。护送西施的范蠡感叹地说:“天下枉有白鱼潭,沉鱼之美天下扬。”从此,这清水潭就称为“白鱼潭”,西施也就有了“沉鱼之美”的美称。浙江诸暨、肖山一带为纪念西施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沿江多建有“西施殿”、“西施庙”,塑像立祀,尊为“西施娘娘”。每逢春秋,善男信女,都到西施娘娘庙焚香点烛,祈求五谷丰登,合家平安。已婚男女则多有祈求赐子的。历代诗人多有题字、吟咏。北宋大诗人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不仅使西湖名扬天下,也使西施美名随西湖而闻名海内外。

 

4、梁山伯与祝英台,汉族民间崇奉的爱情之神。清曹秉仁修《宁波府志》卷三六曰:“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少游学,道逢祝氏子,同往肄业。三年,祝先返,后二年,山伯方归。访之上虞,始知祝女子也,名曰英台。山伯怅然,归告父母求婚,时祝已许鄮城马氏,弗遂。山伯后为县令,婴疾弗起,遗命葬于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适马氏,舟经墓所,风涛不能前。祝闻有山伯墓,临冢哀恸,地裂而埋璧焉。马言之官,事闻于朝,丞相谢安奏封义妇冢。”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描写的尤为生动感人,曲折离奇。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居同宿,三年而不知祝为红袖,“临别,与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父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许之也。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也。’梁惊悟,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封为义妇。此东晋永和时事也。……今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明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亦曰:“俗传祝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为友,读书于此(指善权洞),后化为蝶。古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藓空’盖咏其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流传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远播日本、朝鲜。浙江是梁、祝故乡,是故事形成的中心地带。后人立庙祭祀,称“梁圣君庙”。梁祝寝宫内有千尺床,罗帐锦被,玉枕纱橱,一应俱全。民间习俗,未婚女子到千尺床上坐一坐,会早生贵子;用毛巾擦擦脸,会永葆青春。庙西有梁祝墓,俗称“鸳鸯土冢”,宁波民间俗谚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双行愿,不为蝴蝶即鸳鸯。”自宋以来,梁山伯庙香火极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十六,传为梁祝生死之日,有春秋两社祭祀,形成人山人海的梁山伯庙会风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