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 ”

 紫雨剑 2011-06-19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

2008-03-13 14:44:33|  分类: 古代社会研究 阅读363 评论2   字号: 订阅

 

 

一  儒家的“大同社会”。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已经提出“大同”社会观。“大同”社会观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厌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就是孔子的理想社会,他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可以说这一直是中国人追求平均、共有的理论纲领。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始终是引导人们争取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多少志士仁人为此而献身;在远古史代,社会财产公有,管理者都是被推选出来的有德有才的人,而百姓全都讲究信义,和睦相处。人不独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他人也当作亲人);不独关爱自己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老人得以安享晚年,让壮年人充分发挥作用,让孩子能健康成长,让无妻、丧夫、孤儿、独身老者、残疾人都得到社会供养,男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工作,女人都能出嫁。人即使把东西丢到大路上,也不会藏到自己家里;有力气即便不使出来,也不会去为自己办事。这样世人的阴谋诡计就没有了市场,偷盗作乱也就绝了迹,家家的大门也就不必关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二  道家的理想社会。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即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指武器装备),无所陈(布阵)之;使民复结绳(人类未有文字的原始社会的一种记事方法)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国家小点,人少点,有武器而不用,让人民对生命看的重要,而不去迁徙远方;虽然有车船,没有人去乘;虽然有部队,而不用来列阵打仗;让民众过着象接绳记事那样简单的生活。吃穿舒服,安居乐业,相连着的国家相去不远,而民众不相往来。

 

《庄子》一书,也体现了庄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庄子的“至德之世”,《庄子·胠 箧》:“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庄子·马蹄篇》,描述了庄子的理想社会: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的“至德之世”,没有政治与道德规范的约束,它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亲切的生活状态,没有生活的负累,更没有政治,没有战争,人的精神世界是原始的、朴实无华的。从庄子对“至德之世”的描述我们可以极其明显地感受到他对现实政治的憎恶,乃至对政治本身的憎恶。以看出,庄子学派之理想虽是保守的、复古的,但此复古体现了对原始素朴、自然而平等、民众幸福的渴望,就其本质来说,蕴含着积极进步之思想。

 

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世外桃源”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与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文中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勾勒一个自然、健康、快乐的世外桃源生活方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这与陶渊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