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静听松风寒 2011-06-19
  试图用形而下来解释形而上的道德经,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我个人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具哲学性的思维,代表了中国人智慧,甚至是人类智慧的极致,没有之一。
  
  谈一下我对道德经的一点个人认识。
  
  某人找老子学道,老子就写了这本书。老子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不是传道,而是想告诉世人,道是不可传的,一切哲学的智慧的,代表认知极限的,都不可传,不可名,不可说,只能靠悟性,也就是思辨,你只能思辨出自己一个人所能得到的道。
  
  道德经,实质是一部关于自我否定的书,道德经就是对道的否定,对德的否定,对经的否定。如果想从道德经中悟道,或者从对道德经的解释和学习中悟道,都是对老子本意的否定。
  
  “道可道,非常道。”凡是能道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也不是极致的道。老子告诉后人,世无常道。永恒真理,绝对真实,都是不可道的,根本不存在。常道是对道的否定,同理,道就是对常道的否定。
  
  “名可名,非常名。”退而求其次,不求道,那人类总该能理解认知某些东西吧。老子又说,一切人类所能定义的,也就是能够区分的,能够用人类思维的,都不是永恒的,也不是极致的。常名是对名的否定,同理,名也就是对常名的否定。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再退而求其次,人类能够认知的,时空的起点是哪里,物质的本原是什么呢?时空始于“无”,万物源自“有”。这才是西方哲学的本原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是老子智慧层次的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次了。这也是包括物理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最前沿时,避无可避的问题。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人们想要考察事物的发展,就必须设定一个“常无”,也就是永恒的自我否定;人们想要考察万物的本原,就必须设定一个“常有”,也就是事物区别于他物的边界。那么事物是怎么发展的呢?是通过对事物本身的否定来发展的。事物是怎么存在的呢?是通过对他物的否定而存在的。所以,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其实就是对他物和本物的否定。不否定自己,就不能发展;不否定他物,就不能自存。运动,就是事物对旧位置的否定,变化,就是事物对历史的否定。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实际上,时空与物质,发展与存在,都是同一个东西,它们是玄的两个侧面。玄,就是否定。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基本粒子,时空同一场,宇宙的尽头,物质变能量,能量变物质,物质与反物质,测不准原理,其实都包含在这句话之内。所以,很多现代物理学家,都想从东方哲学中寻找思想启发。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这几句话,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根本,也是整部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后面的内容,就是这几句话的各种层面的解释。
  
  按老子的本意,有人找他学道,他是不想教的,因为教不了,教了别人也学不了。但是老子想,自己不能执著于自己的本意,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否定的原则。他就写了这部道德经,作为对“道可道,非常道”的否定。
  
  至于这部道德经是消极,还是积极,是有用还是无用,是智慧还是反智慧,到底该怎么解释,大家又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一言以蔽之,道德经是宝典,也是狗屁,能想得通的,能领悟的,能讲得出的,都是对道的否定,但也是常道的一部分,道就是道与非道的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