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最赚钱的投资银行排行榜

 随园-随缘 2011-06-21

全球最赚钱的投资银行排行榜

作者:金正 分类:金融 上传者:ZCOM网友

华尔街的辉煌时代正在重新回来,交易不断放大,收入也随之在增加。以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JP摩根和美林为首的华尔街投资银行正在重新瓜分市场。
最新一期的Bloomberg对全球各大投资银行2004年兼并收购、股票承销和债券承销三大主要业务收入进行了统计,进而公布了2004年度最赚钱的前20家投资银行排行榜。
根据Bloomberg的统计数据,以花旗为首的华尔街全球各大投行,2004年在兼并收购、股票承销和债券承销三大业务总收入高达425亿美元,仅比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爆破前的2000年的460亿美元低8%,为2000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去年11月以来,全球大型公司之间兴起了一股收购兼并风,宝洁(P&G)以570亿美元并购吉列,SBC通信以220亿收购AT&T,凯马特(Kmart)以13亿收购西尔斯(Sears),这些交易至少为投行带来了20亿的收入,使2004年美国并购交易总金额在12月8日前就达4140亿美元。
然而,各投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花旗以其在债券承销上的巨大份额保住了头把交椅,2004年全年收入为36.6亿美元;高盛则以其在并购和股票承销上的出色成绩,全年实现36.1亿美元收入,以1.7个百分点的劣势屈居第二;摩根士丹利排名第三,全年收入33.1亿美元;其次是JP摩根共29.8亿美元;而美林为27.1亿美元。
排名第一的花旗仅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位居第二的高盛,其距离非常接近,以至于高盛只要再有一笔大额交易就能打成平手。2000年,排名前三位的最赚钱投行分别为高盛、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三者总收入为144亿美元,占市场总份额的31%。而2004年的前三位总收入为106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5%。
在投资银行霸主地位之争中凸现出投行的两种业务经营模式。一种是55岁的花旗CEO普林斯(prince)所推崇的金融超市模式,其以1.5万亿的银行资产,不仅向客户提供投行服务,还包括商业贷款等综合业务。但花旗为在世通和安然丑闻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提取50亿美元的坏账,使普林斯必须以重新获取市场份额来证明自己的经营模式。
与其不同的是,59岁的高盛CEO保尔森(Henry Paulson),在1999年带领这家有着136年历史的合伙制投资银行走向公开上市之后,一直保持以外汇股票债券交易、债券和股票承销和并购顾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
花旗和高盛之战才刚刚开始,管理着5亿美元资金的Holland公司主席迈克认为,随着市场回暖,更激烈的竞争还在后头,而普林斯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毕竟花旗已经在利润丰厚的并购业务上失手。Bloomberg的数据显示,2004年花旗并购业务收入排名从2003年的第三名下滑到第四名,而全球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也出现轻微的变化,下降到9.8%。
此外,花旗在其传统强项——债券承销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尽管其一直努力保持在这块日趋萎缩的市场中自身所占有的份额。2004年花旗债券承销佣金收入下降了30%,下降幅度为其它排名前十位债券承销商的2倍,市场份额也由原先的11%跌至8.6%。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尔森的高盛在股票承销和并购的传统优势业务复苏中不断前进。2004年高盛的股票承销收入自2000以来首次超过债券承销后,又首次坐上股票承销排行榜头把交椅,市场份额也从2003年的10.2%上升为去年的10.9%,而此前高盛已在并购交易稳坐头把交椅四年。
2004年是并购市场进入一个大宗交易的时代,如总部设在巴黎的赛诺菲-圣德拉堡制药公司(Sanofi-Synthelabo)以560亿欧元(727亿美元)收购法国安万特制药公司的这种数十亿美元计的交易比比皆是,Bloomberg统计,2004年平均每宗并购交易规模从2003年的1.067亿美元上升到1.598亿美元。
并购银行家们正在谋划更大的下一宗交易,JP摩根反收购团队前成员、现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ONNA表示,“大象并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因为这些大宗交易让许多银行家直流口水”。无论是并购交易还是股票承销,高盛都是华尔街卓越的大玩家——2004年前10大并购交易中高盛参与了6宗,筹资额最大的前10宗IPO交易有4宗是高盛承销的。
并购交易的利润非常高,一般并购交易的顾问费为最终成交金额的1%或更高。2004年规模在5亿美元左右的并购交易的平均顾问费用约为0.9%。而对于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交易,银行家们喜欢协议价格的付费方式,其一般的收费都在1亿美元以上,即使最终不能达成交易,银行也都能得到数百万美元的服务费。
并购业务与承销业务不同,在市场竞争越激烈的情况下反而能大幅提高收费,因为并购交易的执行人往往愿意将业务交给他们一直托付并信任的投资银行,即便费用高一些也无所谓。芝加哥Harris私人银行首席投资执行官杰克如此认为。
2004年位居并购交易第一的高盛的并购交易收入为15.2亿美元,JP摩根位居第二,收入为14.1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第三,收入为12.5亿美元。
相对于并购市场利润的上升,股票和债券承销相比较上世纪90年代利润却越来越薄。2004年美国股票承销的平均佣金从1999年按筹资额的4.7%下降至4.3%。而债券承销费用则更低,典型的如花旗、瑞士第一信贷和JP摩根等大投行,在债券承销上都要竭尽所能地去买所承销公司的债券。自1999年美国国会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必须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后,各大银行都各显神通地介入债券承销业务,并以降低费用作筹码,因此,2004年美国债券平均承销费用已经从1999年的0.531%下降到0.368%。
在股票方面,投资者已经探寻出一种新的IPO出价办法,即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的市盈率。花旗银行股票投资联席负责人泰勒认为,IPO市场将会如上世纪90年代一样逐渐复苏。GOOGLE去年8月份公开上市筹集19.2亿美元资金便是一个无损失无泡沫的交易,而Mountain View,美国加州的一家网络搜索引擎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的利润为2.04亿。
2004年高盛的股票承销金额为430亿美元,收入达16亿美元。花旗排名第二,收入为14.3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摩根士丹利,尽管股票承销总额达438亿美元,为各投行中最高,但收入却只有13.9亿美元。主要是高盛在股票承销业务上有极强的定价能力,2004年花旗股票承销平均费用从2003年的3.758%下降到3.652%,而高盛却从3.997%提高到4.197%。
债券承销的费用收入仅为股票IPO业务的一个小零头,显得如狗骨头一样毫无“肉味”。花旗、JP摩根和瑞士第一信贷这三个债券承销巨头的平均收费已经开始下降。位列第一的花旗债券承销平均收费从2003年的承销规模的0.57%下降到2004年的0.36%,去年全年总收入为9.966亿美元,相比2003年的14.3亿美元下降了30%。位居第二的JP摩根去年收入8.09亿美元,平均费率从原先的0.52%下降到0.43%。瑞士第一信贷则主要集中在高风险高收益相应收费也较高的低投资级别的垃圾债券业务上,其2004年债券承销收入为7.13亿美元,平均费率从原先的0.82%下降到0.47%。
花旗在债券市场占主导地位,部分原因是前旅行者集团在1997年收购了华尔街主要债券交易商所罗门公司。但在过去几年中,花旗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2003年,花旗在130亿份额的债券承销市场占有率高达11%,比其主要竞争对手瑞士第一信贷10亿美元收入高出40%。而到了2004年,花旗仅占有8.6%的份额,仅比位居第二的JP摩根高23%。
股市暴跌、大幅加息或恐怖袭击,任何事情都会终结华尔街的好年景。许多公司都还沉浸在去年暴发性利润的喜悦中,希望在新的一年创造更好的业绩,Pinella公司分析师理查得分析认为,加息将制约股市,进而对并购交易和IPO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估计2005年投资银行投行将很难取得如去年一样的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