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高效课堂的完整解决方案

 人生冰点 2011-06-22

一份高效课堂的完整解决方案

——读于春祥老师《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  韩春梅

 

2011年5月,于春祥老师的第二本专著《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新鲜出炉,我有幸参加了由几个好朋友参加的“首发式”,首先拿到了于老师亲笔签名的赠书。课堂是我喜欢的,就是做了教研员,也一直不愿意里离开,于是常常“下水”,因为我知道:师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帮助他们提升课堂生活的质量,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本高效课堂”又是近三年来我积极参与研究的课题,躬身力行,有好多的实践与思考需要印证,需要交流碰撞,需要得到“高人”的引领。

“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于老师的高效课堂“密码”是什么呢?打开书,浏览目录,第一章:高效课堂大揭秘;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第三章:解密神奇杜郎口……这样的内容对我极具诱惑力,当晚,我便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作为教师,怎样做才是道德的?”“教师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尊天道,行人道,重学道。道即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知识认知规律,这就是教师的天职。”于老师在《重建教师道德观》中如是说。

“追求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统一,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终极追求。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缺乏课堂道德的课堂,而且,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学习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于老师在《重建课堂效率观》中如是说。

“当下的课堂,老师居‘天’位,学生居‘地’位。老师陶醉于‘统统统’,学生无奈于‘受受受’。老师习惯了‘讲讲讲’,学生习惯了‘听听听’。从易经的角度看课堂:“天”在上,“地”在下,恰恰就是课堂顽疾的写照,竟一‘否’(卦)而已矣。”“为师者当效齐王,以生为天,甘愿做地,开课堂之‘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于老师在《课堂乾坤大挪移》中如是说。

书中的这些理念可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句句语录。于老师让这些鲜明的、深刻的、本真的理念先行,对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给予强大的冲击,禁不住让我频频点头。

“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于老师告诉我们:请不妨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把小组合作学习比作动车组,这是闪着于老师智慧之光的感悟与创造。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以借班上课为理由,小组合作用的少,用不好。我告诫自己:课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小组合作,要让小组合作多一些,实一些。

“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给快乐一个机会,就得给展示一个机会;给展示一个机会,就得给自信一个机会;给自信一个机会,就得给预习一个机会。快乐的缺失,往往起源于课堂上学生‘预习权’的剥夺。”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这一点,我和于老师产生了共鸣。海门理想课堂开放日,邀请我们临淄区的九位老师去送课。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卡,从预习内容,到预习方法和要求,再到预习成果,让预习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扎实落实了“学什么,怎么学”;让预习卡成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教师通过预习卡很好地了解学情——学得怎样;让预习卡帮助老师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提高发展,真正落实生本,实现高效。

于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课堂医案巧拾“零”》等章节,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读过,每读一遍,不仅兴趣不减,而且每每细细想来,依然引发我很多的思考,启迪我不断地去建构、完善自己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上让学生提问一直困扰着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放弃,改由老师提出问题。而这样的做法又常常因为缺少生成遭到质疑。一段时间,我很困顿和苦恼。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你想让学生提出哪方面的问题?你要指导,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于是,我的课堂实践开始落脚在教学生提出问题。由课题提出问题,由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问题,由课文的矛盾点处提出问题,由课文的概括句段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由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到提出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于老师就是用一颗研究的心,用一种研究的习惯,无声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更加幸福、快乐地走在“生本高效课堂”之路上。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也如此。在《成长一定有秘诀》《逃出苦海奔前程》《人生因写而精彩》等章节中,于老师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和于主任近距离地交流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来,他从不抱怨,永无怨言,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文章激励我们向上,引领我们向前。多年来,自己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对随笔写作的持之以恒,源于于老师的督促、鼓励,源于于老师给予我的成长信念。

“读一本书,就能激活一些大脑细胞,研究一个问题,又能开发一些大脑细胞。大脑细胞开发数量越多,寿命就会越长。”这是于老师的“研究增寿定律”;“爱的奉献力=幸福的获取力。……只要有爱的奉献,就一定有作为反冲运动的幸福获得。……假如你想幸福,请奉献你的爱。当奉献成为习惯,幸福就会伴你永生。”这是于老师的“爱心与幸福守恒定律”;“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信念: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泗渡……人的外显文字数量一般都与人的智慧水平成正比。”这是于老师的“随笔启智定律”……这样的定律还有很多很多。于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文字,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引领我幸福地走在学习、写作、研究之路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这是于老师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实践的结晶,每一篇文字的背后是他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经历了多少个课堂,思考了多少个日夜。这就是草根教育专家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地方。

亲爱的朋友,别以为“密码”只是一种噱头,阅读此书你便会通过高效课堂密码的破译,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