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民南人行天桥上一名年轻男子用一把刀抵着自己,并情绪激动地与警方对峙,欲跳桥自杀,自称一直都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路过的女孩刘文秀假称是其女友,靠近他,亲吻了男子。就在这时,消防人员冲过去把男子从天桥栏杆外拉了回来,救下他性命。
那个人,她未曾见过面,但是他要跳桥自杀了,恰好她路过,于是用自己真诚的一吻,拯救了这名轻生的男子。这只有在小说或电影中出现的情节,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周围,让人感动,也让人欣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还是有着许多优美的故事有待挖掘,依旧有着不少动人的情节让我们仰慕。
对刘文秀的“一吻救命”,公众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而她自己却只是淡淡地表示,因为自己也曾经想过自杀,而且尝试过多次,她并不是救他,而是想告诉他,他现在的行为有多傻,而她以前,也有这么傻。正是因为这样的坦诚,也因为这样的共同遭遇,让男子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搂她、吻她,而这时,警察正好把他救住。就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段视频在网上风传,这个新闻也在网上引发热议,公众围观的角度,大多停留在“娱乐”的层面,毕竟,“一吻救人”的情节,多少有点风花雪月的意味。
但是,如果我们对“一吻救人”的解读到此为止,那我们真的是浪费了一个很好的“现实课堂”。因为我们的围观与赞美,并不可能对下一次同样的事情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这个新闻被围观了,被赞美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做,那对问题的解决,显然起不到任何积极意义。 说起作为,很容易想起近日的一条新闻,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联合34名志愿者,用一个月时间的时间做了一个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很多人赞这是公民精神的体现。但是,不仅是对食品安全问题,对一些想自杀的人而言,同样需要这种“作为”。就此事而言,那就是一些真想自杀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确是有着一定问题的,那救他们的最根本的措施,显然不是一次次把他们从楼顶拽下,而是改变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如若不然,谁能担保下次还能被救下呢? 所以,可以说,我们应把“一吻救人”当成一堂生动的急救课,它在启发我们,面对一些有心理疾患的人,将心比心的心理治疗才是治本之策。而如何去挖掘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呢?刘文秀或许就是一个现实的极佳的模板,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启示。
(杨燕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