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

 琴兒 2011-06-22
  我一直以为,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靠寻求快乐,而生存下去的;另一种是靠寻找孤独和寂寞,而延续生趣的。我自觉属于后者,我的生命从整体上说,是排斥快乐的。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快乐总是那么肤浅而虚夸,与我的精神特质相背而驰。近读梁实秋的随笔《寂寞》,觉得与自己的感受如此相投,有一种超时空的契合之感。他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他模拟了自己寻找寂寞的情形,就是在小小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静止的,呼吸也没有搅出一点波澜。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带着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清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他感到了寂寞。
  
  在他看来,只有在寂寞中,才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一种片刻孤立的存在。因此,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需要跳出尘世的渣滓,除掉六根不净。因此,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我的寂寞,总是在夜晚时分,当消除了白昼的烦躁苦恼,杜绝了任何的邀延或者攘扰,几乎感到,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存在。有幽然的风,自远古深处吹来,带着古人衣着簌簌作响,或者圣贤的空谷幽叹;有落叶飘然而下,或者夜游的翅膀,轻轻划过夜空,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心灵才能跳出现实,与古人同游,与万物息息相连。
  
  寂寞绝对是一种独享的境地,一种独享的清福。享有寂寞,总是与现实的功用冲突,因为没有清心寡欲,或者隔绝喧嚣,是无法逮获寂寞的。寂寞的清福,就是用月光酿出的醇酒。所以,梁实秋觉得,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也会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就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泰戈尔说过,一旦你独享寂寞,你将不可企及。说明寂寞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而不是世俗男女所说的,那种愁闷或者无聊。只有真正学会享受一人独处的时光,心灵才能得到升华和磨练。就象海底孤寂的蚌壳,默默地独自承受海水的洗礼,最后变成时间里的珍珠;而那些向往繁华世界的人们,就象在岸边那些耐不住寂寞的石头,一生也只能是石头罢了。
  
  寂寞并不等于孤寂,那些能独享寂寞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会感受到精神的孤立。因此,梁实秋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凝视彩画的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聆听沉重的琴声,好象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明证。这种渺小之感,就是一种寂寞的感受,在渺小中感受精神的傲立。
    
  梁实秋从友人的感受中,体验到了寂寞所带来的顿悟。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突然有所顿悟,悟到永恒,悟到自己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所以,他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就自然豁达寥廓。
  
  川端康成认为,禅宗大同思想基础上的自我解放,就是寂寞之心得到解脱的一种境界。而梁实秋觉得,寂寞就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他认为,在现在的现实中,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了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
  
  因此,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瞬间的存在。寂寞也不同于参禅入定,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在梁实秋眼里,他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寂寞就象云月之影,流水的形迹,无法着意去捕捉,更不能把它圈定。也许有时候,一整天的枯坐,也只能得到一瞬间的寂寞而已。
  
  但是,只要有一刻寂寞,就要好好地享受它,梁实秋如是说。寂寞是人生的清福,既然是清福,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暮年,才能更多地享用了。年轻的生命,还是少一些寂寞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