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过我的歌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没有好嗓子,但是学得快,也记得牢。回想起一生唱过的歌,竟还有一些优美的、词曲俱佳的歌,曾经感动过我,也被我牢记至今。
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有一部由童星陈娟娟主演的无声电影《迷途的羔羊》,今日在北京的电影博物馆中可以见到。七、八岁的我看了,并喜欢上影片的主题曲:
“月光光,照村庄,
村庄破落炊无粮,
苦儿饥饿正彷徨。
月凄凄,照破衣,
破衣单薄碎离离,
冻死道旁无人理。
……
苦儿血泪已流干。”
这首歌段落很多,我当时年幼,记的不多,但使我震撼,知道了还有那么多无法生存的苦孩子,不都似我那样衣食无忧。同样令我震撼的还有电影《渔光曲》的插曲。父亲买回来一张唱片,一面是《渔光曲》,一面是《燕双飞》。《渔光曲》讲的也是濒临破产的我国渔民的生活: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渔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另一面是陈玉梅唱的《燕双飞》。我那时尚未接触过文言诗词,这首歌带我走进如此美妙的意境,竟让我记了一辈子:
“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
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
绿芜庭院,细雨湿苍苔。
雕梁晨冷春如梦。
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翠微。
栖香温,软语呢喃话夕晖。
差池双剪,撩水穿掠去复回。
魂萦杨柳弱,梦逗杏花肥。
天涯草色正芳菲。
楼台静,帘幕垂;烟似织,月如眉。
其奈流光速,
樱花老,雨风催,
景物全非,
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
我虽然不太理解词中之义,但是觉得很美很美。父母亲都喜欢这首歌,经常放,他俩也对着唱。至今我脑海中还有他俩在南口家中对唱的影像——70多年了。
这也说明一个小学生也是懂得美的。
后来敌人入侵,我们南下辗转到了上海。在华龙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堂上,老师弹着风琴唱了那首《天伦歌》——教我们之前的示唱:
“人皆有父,繄我独无;
人皆有母,繄我独无。
白云悠悠,江水东流。
小鸟归去已无巢,儿欲归去已无舟。
何处觅源头,何处觅源头!
莫道,儿是被弃的羔羊,
莫道,儿已哭断了肝肠,
人世的苦难,岂仅是失了爹娘!
奋起呀孤儿!惊醒吧!迷途的羔羊。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服务牺牲,服务牺牲,
舍己为人无薄厚。
浩浩江水,霭霭白云,
庄严宇宙亘古存。
大同博爱,共享天伦!”
这也是一部电影的插曲,也是词曲皆美,听得我如痴如醉,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竟有这么好听的曲子,竟有这么动人的词句!
我上高中时适逢抗日战争后半期。流行于孤岛的电影歌曲流不到大后方,战争初期的动员民众的歌曲和歌颂飞行员的歌已经唱过了,许多著名的大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水平极高的佳作,使中国的歌坛充满了文学气息,就连爱国歌曲也更加文雅。歌词也有了一些新诗体裁。如: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
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小弟弟破裤,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是谁买布,前村财主。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这两首都是儿童歌曲,前者所描写的江南蚕农劳动景况,很有意境。后者为赵元任作词,简单几句,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的破产。
“江干残灯阴暗,秋夜闻孤砧,
应是谁家姑娘,临流洗罗裙。
珍重芳体娇弱,露重晓寒侵;
仔细玉趾站稳,石滑秋水深。”
一个书生在黎明时分读书读倦了,忽听到女孩在河边洗衣的声音。其关心体贴之意,颇令人感动。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儿落多少。”
这首歌琼瑶在她的小说中引用过,顿觉她是我的同时代人。试想两个少男少女那种天真烂漫,说笑间听着风声鸟语,就都睡着了,还梦到桃花飘落满身。……真是美极了。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偶然》,每一句都值得仔细玩味。是我最喜欢的徐诗之一。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
天山融雪灌田畴,大漠飞沙旋落照,
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岛。
过瓜田碧玉丛丛,望马群白浪滔滔。
想乘槎张骞、定远班超。
汉唐先烈经营早,当年是匈奴右臂,
如今更是欧亚孔道。
经营趁早,经营趁早,
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
这首词的作者是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当时不很理解词中之意,甚至还曾一度认成是反苏。今日唱来,觉得不仅有先见,且词句优美,短短数语,将新疆的历史、美景、地理动态地尽显纸上,真乃有大才者所作。本来我已记忆不全,上世纪90年代,老伴的南开中学46级在新疆聚会,会上大唱此歌,并印入纪念册,使我得以温习。
“你知道你是谁?
你知道华年如水?
你知道秋风,添得几分憔悴?
吹,吹,吹,吹,
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惨惶的泪?
你想想啊!对!对!对!”
歌词有些不大好懂,它是在叹华年如水,叹江山被蹂躏。还有第二段,已记不起。
《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她》是高二时课堂上学的,也是期末考试的两首歌。考试时老师指定其中之一,让你“无伴奏独唱”,她站在你旁边仔细听。我唱的是《嘉陵江上》,唱得很准,虽然嗓子并不好,但也得了90分。这两首歌以后在清华还常常有男生在舞台上独唱。
上世纪40年代,有一位上海的大学生盛钟庆小姐来到兰州,住在我家。盛姐姐很会唱歌,《满园春色》是她的拿手。这是郎毓秀的歌,我也跟着学会:
“满眼繁华,紫诧红艳,群芳灿烂,春色无边。
好一片良辰美景,好一段欢喜姻缘,
明月下,好花边,双双对对似神仙。
人生结合多奇幻,萍水相逢一见情牵。
满园春色关不住,惜青春莫辜负华年!”
盛姐姐后来和西北公路局机务处长王元衡先生“萍水相逢一见情牵”,结成伴侣(当然我老爹是大媒)。“王伯伯”从此降格为“王大哥”,管我母亲叫“钮伯母”。王大哥是英国留学生,学问好且风度翩翩,留学时人称“威尔斯王子”。1988年我去美国,还曾专趋加州Pasadena他们家拜访。盛姐姐长我10岁,70过了,仍年轻漂亮。王大哥则于90年代不幸因车祸身亡。
“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
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
怎料到边臣反,那管他社稷残。
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
兵威惊震哥舒翰,举手破潼关。
遥望满城烽火,指日下长安!
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
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
怎料到边臣反,那管他社稷残。”
这一首《渔阳鼙鼓动地来》是音乐剧《长恨歌》中的一曲男声大合唱。我在兰州女中时唱过其中一首女声三部合唱《山在虚无飘渺间》,歌词如下:
“香雾迷蒙,祥云掩拥。
蓬莱仙岛清虚洞,
琼花玉树露华浓。
却笑他,红尘碧海,多少痴情种?
离合悲欢,离合悲欢,枉做相思梦。
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
后来在清华合唱团唱过全部《长恨歌》,并正式演出。这部音乐剧是黄自作曲。当时我就比较喜欢《渔阳鼙鼓动地来》一曲。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电视上看到《长恨歌》的演唱,久违了地高兴。30年没有听到了!一晃又是将近30年过去,在2008年的青歌赛上又听到部队合唱团演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我本来就爱听男声,爱听大合唱,那一阵本就听得如痴如醉,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更是无比兴奋,60多年前往事堆上心头。
记住的好歌还有很多,一一列举就太多了。时代不同了,唱的歌也完全两样。我还曾跟着时代唱过许多歌,一直到80年代开始的流行歌曲。原谅我实在是学不会。近几年来,由于那次《长达11个月的咳嗽》,使得我完全不能唱了。从此就只能听了。
80年代随电影《城南旧事》风靡的“长城外,古道边,……”,说明这些古雅的歌曲仍会受到现代新新人类的喜爱。我背下来的歌词,想来会引起我同时代人的回忆,不知年轻朋友们看了觉得如何?
2010年3月15日于文成杰座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