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毒养殖技术获成功?今后吃河豚不用“拼死” 社会

 曾彬强 2011-06-23

□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早春三月,恰是吃鲜美河豚的时节。对于研究了十多年河豚鱼养殖的阳清发来说,如今也是他的业务忙季。他负责的养殖基地在青浦区有230亩的鱼塘,每年要向上海、江苏等地的养殖户提供河豚鱼苗两三千万尾。

 

    上 周末,阳清发得知一个好消息:他发明的“暗纹东方家系无毒化养殖技术”获得第二届上海发明创新大赛授予的上海发明创新奖二等奖。暗纹东方是河豚鱼的主 要品种,其野生种群含有剧毒。这套人工养殖技术却能让暗纹东方不含任何毒素。 “有了技术的保障,加上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拼死吃河豚’就能成为历 史。 ”阳清发说。

 

 

使毒素“仓库”无毒可储

 

 

    今年四十出头的阳清发,与河豚鱼打了十几年 交道。硕士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生物学、特种水产养殖研究,从那时起,他就对河豚鱼人工养殖产生了兴趣。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上海 市级的河豚鱼科研项目只有一个,就是由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在该所,阳清发经过多年研发,掌握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暗纹东方养殖技术。 2003年,他创办 了一家渔业科技公司,开始探索河豚鱼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的道路。

 

    众所周知,河豚鱼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微量的河豚鱼毒素就能使人 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导致心跳和呼吸停止。烹饪河豚鱼的厨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烹饪时要将含毒素的卵巢、肝脏、肾脏、眼、鳃等部位完整去除。 即便如此,国内每年都有吃河豚致死的悲剧发生。

 

    阳清发说,作为河豚鱼的主要品种,其实暗纹东方的体内不会分泌或代谢产生毒素,它 的毒素都来自食物链和海洋细菌。“这种河豚鱼好比是储存毒素的仓库,它们只是把外源性毒素积聚在体内。”上海海洋大学有毒鱼类专家伍汉霖教授的研究结果支 持这一观点,他研究了野生暗纹东方后认为,它们的肌肉、血液和精巢是无毒的。

 

    因此,阳清发提出了养殖“无毒河豚鱼”的技术路线:在养殖过程中切断河豚鱼与外源毒素的联系,通过标准化养殖和净化处理,让毒素“仓库”始终处于“空仓”状态,从而使进入市场的河豚鱼不带任何毒素,从源头上消除“拼死吃河豚”的风险。

 

 

把无毒河豚培育得更美味

 

 

    沿着这条路线,阳清发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产业化养殖探索。

 

    首 先,他们从暗纹东方群体中筛选出无毒个体。据介绍,暗纹东方是我国特有的河豚鱼种,与刀鱼、鲥鱼、鮠鱼齐名,并称为“长江四鲜”(银刀是刀鱼,黑鮠是 长江鮠鱼,鲥是鲥鱼,是河豚)。作为洄游性鱼类,野生的暗纹东方在春季性成熟后,由东海进入长江中下游或鄱阳湖水系产卵,幼鱼在淡水中育肥,当年秋冬 季节洄游到大海。暗纹东方体内的毒素,就是在海里积聚起来的。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中,暗纹东方因远离海洋产毒细菌和海洋带毒饵料生物,其食用安全性已大 幅提升。在这些人工养殖的个体中,研究人员找到一些体内完全不带毒素的河豚,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无毒河豚种群。在此基础上,他们培育出无毒河豚家系, 为人工养殖暗纹东方打造“无毒苗种资源库”。

 

    光有无毒的鱼苗还不够,该团队在养殖过程中,利用一整套标准化模式阻断河豚鱼与外界 毒源的联系:饵料中的毒素要严格去除,模拟海水的人工咸水要及时杀菌……有了这些标准化操作,就能防止毒素通过共生产毒细菌和食物链在河豚体内积累。研究 人员还开发净化处理技术,清除河豚鱼的腥味,提高商品鱼品质。

 

    如今,阳清发申请了河豚养殖领域的发明专利八项。采用这些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技术后,他负责的养殖基地能稳定地培育无毒河豚鱼苗,供应给上海、江苏等地的养殖户,年产量达到两三千万尾。在育苗时间上,新技术把河豚“分娩” 提前有半年,暗纹东方的自然育苗时间是5、6月份,而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在12月就能繁殖下一代。通过种质复壮技术,河豚苗种当年的养殖规格达到 150—200克,比第一代苗种的当年规格125克提高20%以上。

 

    失去毒性后,河豚鱼还会与原先一样鲜美吗? “河豚鱼的鲜美程度与毒素没有必然联系。 ”阳清发回答,河豚鱼鲜美与否,与饵料质量和养殖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青浦养殖基地正在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让“青浦”在产量不断走高的同时,味道也变得越来越美。

 

 

□晚报记者 张钰芸 报道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河豚鱼的鲜香肥美又开始吸引上海饕客了。记者昨天从江苏扬中、江阴等地了解到,春节后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饕客前来尝鲜,其中上海人绝对占据“半边天”。除了自驾游,还有包着大巴前来的美食团。

 

 

赴江苏食河豚 上海客占一半

 

市面上的河豚鱼九成为养殖

 

 

大批食客涌向扬中江阴

 

 

    记者昨天从江苏各地获悉,进入三月以后,扬中、江阴等地的饭店都迎来了大批食客,大家都冲着同一道佳肴——河豚鱼。

 

    说 起各地食客蜂拥至扬中吃河豚,江苏扬中市河豚鱼协会副秘书长王成林很淡定。 “小到小摊贩,大到五星级酒店,甚至是老百姓家中,扬中的家家户户都会做河豚 鱼,在这些饭店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上海人的身影。”他说,上海到扬中的车程只有三小时,除了和亲朋好友相约美食自驾游,还有上海人包下一辆大巴组团前来, “直接开到酒店,都是预订好要吃河豚鱼的。 ”记者从沪上不少导游处获悉,尽管旅行团害怕担上游客食物中毒的风险,几乎不会带着游客前来吃鱼,但民间自发 的“美食团”却从来不少。

 

    此外,王成林告诉记者,随着河豚鱼名声大噪以及当地开禁,每年消费的河豚鱼数量都在增加。北京、河北等地都有人坐着飞机来吃河豚鱼。

 

    江苏扬中市已举办了多年的河豚美食节,今晚当地旅游局更是在上海举办第八届中国扬中河豚美食节推介会,邀请上海市民前去尝鲜。

 

    镇江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美食节同样为期一个月,从3月19日至4月20日,按照往年经验,预计将有30多万人在此期间来到扬中,其中近一半的游客是上海人。而整个河豚鱼的尝鲜时间要从春节后跨越到“五一”前。

 

    记者从扬中市河豚鱼协会获悉,每年协会都会举办河豚鱼厨师培训班,一般30天左右就能学成,经考核后获得协会颁发的证书,上海部分经营河豚鱼的饭店中,就有不少厨师出自扬中的培训班。

 

 

养殖河豚毒性远远小于野生

 

 

    尽管上海已经被卫生部宣布为河豚鱼试点城市,但本市食药监局至今没有开口同意沪上饭店经营河豚鱼,但在靠海的三甲港、芦潮港,河豚鱼用“巴鱼”等“别名”现身,且从来没有从饭店里消失过。

 

    杨 先生是一名精通此道的老饕客,每年清明前后他都要在上海或扬中吃好几回的河豚鱼。 “三甲港上有条美食街,像现在这个时候,刀鱼、河豚鱼都有。 ”据他 说,如今市面上的河豚鱼九成都是养殖的,毒性远远小于野生的。杨先生说,和毒蘑菇一样,河豚鱼也是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强,以红色河豚鱼最毒,但如今养殖的 河豚鱼颜色都暗淡不少,毒性也大大降低。

 

    近年来长江刀鱼越来越少,且至今未攻克养殖难关,更是让河豚鱼在清明时令水产品中成为一枝 独秀。杨先生说,比较之下,河豚鱼价格更为亲民。 30厘米左右长的河豚鱼一份三条,约300元。因为养殖数量逐渐增多,今年价格也只是略涨。在扬中当地 的酒店,一条不到一斤的河豚鱼均价约360元。

 

    因此,像杨先生这样的市民很希望上海能开禁河豚鱼。“河豚鱼在日本一直很流行,说明 只要卫生安全做得好,就可以放心食用。 ”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从进货、烹饪、检测等多方面做好流程规范和监管,采用养殖河豚鱼为原料,辅以规范的操作手 段,让河豚鱼这道特色传统美食被更多市民品尝到。

 

 

上海未来几年不会开禁河豚鱼

 

□晚报记者 俞陶然

 

 

    在不少人看来,当无毒化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后,专业厨师的“去毒烹饪”技术就不会那么关键,“拼死吃河豚”的现象将成为历史。然而,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除科技保障,政府部门的推动和监管,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豚市场“堵”不如“疏”

 

 

    2003 年,司法部法监司在沪召开“鲜河豚鱼安全利用研讨会”,将暗纹东方确定为可定点(食用)经营的东方属淡水物种。 2005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暗纹东 方的水产行业标准,指导其商品鱼的养殖生产。此后,卫生部把上海列为“试食河豚试点城市”。 2009年,市食药监所负责人透露,对于在上海进行河豚鱼 安全食用试点这一工作,有关部门正在制订方案。同年,市农委将暗纹东方列入首批“上海市水产原良种保护品种目录”。

 

    这些措施和进 展,预示着河豚鱼无毒化开发的美好前景。然而,上海目前仍禁止销售和食用河豚鱼。本月2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考虑到每年都有因 食用河豚鱼致死的事件发生,上海未来几年不会开禁河豚鱼。从本月起,本市还将加大对饭店内经营河豚鱼情况的检查,发现一起处罚一起。

 

    对 于政府部门的表态,阳清发表示理解,“我和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也交流过,他们说,河豚鱼市场一旦放开,局面会比较复杂,监管难度很大。 ”但他也指出,河 豚鱼市场已在我国部分省市解禁,特别是江苏省,河豚鱼产业的规模相当可观。 “如今,有很多上海人驱车前往江苏吃河豚鱼,在那里吃河豚鱼的消费者 中,60%是上海人。 ”

 

    阳清发觉得,对河豚鱼市场与其堵,不如疏。“河豚餐饮不但美味无比,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市民有吃河豚鱼的消费需求,光靠堵是不行的,还是得逐步放开市场,并加强监管。 ”

 

 

科研项目为“开禁”做准备

 

 

    记者注意到,虽然本市尚未开放河豚鱼市场,但近年来已启动了多个市级科研项目,为今后的“开禁”做好准备工作。

 

    去 年启动的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养殖暗纹河豚鱼食用安全品质标准及规范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该项目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说,他们正在 研究如何制订河豚鱼毒素的检测标准,并为规范河豚鱼来源提供法律依据。 “我们是在为今后开放河豚鱼市场做准备。 ”

 

    王锡昌表示, 不同种类、不同季节以及不同体积、不同鱼龄、不同部位的河豚鱼毒性都不相同,需要细化监测,才能得出可靠结论。目前一个研究重点,是制订一套能严格区分养 殖河豚与野生河豚的标准,因为后者的毒性要高于前者,一旦混入市场,风险会很大。王教授指出,今后河豚鱼市场如开禁,养殖企业和饭店都必须接受严格监管, 厨师必须持证上岗,从而保证产销两个环节的安全。

 

    作为协作单位的负责人,阳清发也参与了这一市科委项目。他也认为,如果开放了河豚鱼市场,就必须加强监管,养殖企业和饭店之间应实现“定点配送”,供销双方要对接,这样就便于政府部门简化管理环节,明确养殖和烹饪两环节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谈到自己研发的无毒化养殖技术,阳清发说,“我想,这套技术的推广,除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也能协助解决河豚渔业‘堵不住,不好管’的难题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