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 陕西省留坝县江华大鲵训养繁殖场可行性论证报告

 竺言小聚 2011-06-24
 陕西省留坝县江华大鲵训养繁殖场可行性论证报告
2007-11-21 22:59

第一章:绪论

一、大鲵的价值与营养

大鲵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地方名[娃娃鱼],它也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大鲵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历代方石中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有“鳞目、四部、大鲵……以痴疾”。《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等药典中也有能“治痴疾、治牛皮癣、治斑疾”的描述,表明了大鲵入药在提高智力、美容、益肤方面有显著功能。此外,现代临床观察,大鲵更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痢疾、疟疾、血经等有显著疗效。大鲵的皮肤、分泌的腺体、胃、尾部脂肪在民间的偏方中也各有运用。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鲵体内富含丰富的金属硫蛋白(MT),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重金属离子,从而能起到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的作用,并有可能用于老年痴呆和癌症的辅助治疗。   同时也是一种珍贵食品;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9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9.69%,其EAAI指数明显高于牛肉和梅花肉;由于大鲵用途广,资源枯竭,其商品价值不断上升,经济价值高,等多种原因。。。。。。。。

二、筹建训养、繁殖、大鲵养殖场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大鲵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其资源少,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有计划的开发大鲵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建立大鲵训养,繁殖,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章:大鲵的形态、生活、繁殖、特性

一、大鲵的形态

 娃娃鱼,学名大鲵,又俗称大头鱼、人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属于该属的还有日本大鲵(大花椒鱼),属隐鳃鲵科的还有隐鳃鲵属的美国隐鳃鲵。 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逾100公斤,体长近2米。 大鲵背面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头宽而扁;口大,锄凿成一弧状;鼻孔和眼极小,位于头部背面;无眼睑。躯干粗壮而扁;尾侧扁;四肢甚短;前肢四指,后肢五指;趾间有微蹼,尾为身长三分之一,皮肤较光滑;头部疣粒显著,多数成双排列;自颈侧至体侧有皮肤褶。体外受精,卵带呈串珠状,亲体有护卵习性。  

二、大鲵的生活及繁殖


大鲵生活在海拔500~1,500米的水流较急而清凉的溪河中。成鲵常栖息在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它的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蛇、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大鲵食量甚大,很喜欢捕食蟹类,根据试验一只体重1.5公斤的个体胃内有蟹6只,总重量约140克;2.5公斤的个体一次能吞食250~300克食物;大鲵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停食半月之久,胃内仍有未消化的食物。它的耐饥力很强,只要饲养在清洁凉爽的水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不喂食不致饿死。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度的水中,头部常伸到水面呼吸.每年 5~ 9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一般 7~ 9月是产卵盛期。大鲵在产卵之前,雄鲵游到雌鲵栖息地,选择水深一米左右的洞穴,并用足、尾及头部将洞内搞得清洁光滑,然后出洞。雌鲵在洞穴内或在树根下产卵,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大鲵的产卵数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体长40~80厘米,体重0.5~3公斤的大鲵可产卵300~600粒,体长100厘米,体重6.5 公斤左右的大鲵可产卵1,500粒。卵径5~8毫米,为乳黄色。受精卵在水温14~21℃的条件下孵化,刚孵出的幼鲵体全长28.0~31.5毫米;孵化后的第6天前肢开始分叉;第8天全长33~37毫米;第14天前肢已分为四指;第28天后肢芽出现分叉,体全长43毫米左右,此时卵黄消失,能游泳和摄食。

第三章:我县的自然环境适宜大鲵发展

一、我县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

留坝地处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繁茂,沟河众多,水质清澈,生物种类多样丰富,是水生野生动物重要和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凭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也是全国最大的实生区,和优生区,在全国乃之全世界都占着重要地位。留坝县平均海拔1100多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3度左右,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光照1600小时左右 ,年降水量860毫米左右,林业占全县总面积的百分之80以上,森林镶嵌着河沟,地形复杂,也给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质的蔽护所,同时也为大鲵在我县广泛分布提供了决家条件。

二、大鲵在我县分布情况

我县有着独特的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分布面积广泛,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60以上,主要集中在我县的江口镇,等多个支流中。。。。。。具备自律更新能力。

第四章:项目和自然条件

根据大鲵繁殖,驯养独特的要求和特点,我将大鲵繁殖场建于留坝县桑园乡范条峪乡,何家院二组。选择天然河道,该河流面积为23公里左右,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90以上,海拔在1100米左右,四周山清水绣,远离集镇,无污染,年平均水温在18度左右,空气湿度大,流量稳定,是大鲵生活的居家场所

第五章:繁殖场应具备的条件

一、技术过应

本人从事大鲵行业十于年,经过多年的实贱摸索,并在大鲵繁殖,养殖,生活,生长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共同攻破技术难关,为该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资金

为了保证该项目能正常运行,第一期项目,自筹资金60万元,投资在该项目上。并选择5---8龄2.5公斤以上无伤,无病,性成熟的优质大鲵为亲体

第六章:仿生态繁殖大鲵技术要点

一、日常管理

繁殖大鲵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温度对大鲵的性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它通过改变大鲵新陈代谢,加速性发育过。我选择的地方就保证了人工仿生态繁殖大鲵的条件,包括气候,水温,水流及水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好气温,水温的纪录,并且针对温度对大鲵性发育的影响找出各种规律。

二、饵料

大鲵的食物主要以,蟹、蛙、鱼、虾,鼠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食物方面最好是活饵,并保证多样化

三、水流

水流对大鲵的性发育极为重要。大鲵通常生活在溪流中,繁殖活动一般在有洄流水的地方进行。现因大鲵经济价值高。喂养的人也不少。但在静水池塘或家中器皿中喂养的大鲵,都未有性活动出现,这说明水流对大鲵性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大鲵亲体繁殖条件与四大家鱼和鲤鱼亲体有一定相似之处,在一定水流不断刺激下,在其它条件具备后,促其下丘脑LRH的大量合成和释放,在触发垂体分泌促使性激素,随后诱导发情,产卵,排精。

四、观察

由于大鲵有相互残杀的习惯,要做到每天勤观察,(也就是寻塘)特别是一早,一晚,一旦发现有咬伤的大鲵,要立即捞起治疗,等治愈好了在放入塘中。根据多年经验,一般都是伤的两条

第七章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大鲵在防天然繁殖过程中一定能取得成功。首先有大鲵生长繁殖的优越自然条件;其次有可靠的技术力量,加上有坚持不懈,吃苦赖劳的精神,大鲵繁殖技术一定会在我县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