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题材穿越180天游资接力 力合股份悍涨77%

 zyuj 2011-06-24
力合股份行情

  稀土概念仍未完结,石墨烯的概念炒作又轮番上演。

  6月23日,力合股份(000532,股吧)(000532.SZ)主动公告称,公司间接参股的无锡第六元素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六元素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研发与生产。受此消息影响,力合股份23日尾盘强势拉升,上涨5.06%,创出13.06元年内新

  然而,记者多方了解到石墨烯的下游应用估计要5-10年以后才能推广开来,限于目前产业应运需求未启动,石墨烯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条件尚不具备,近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业绩贡献。实际上,当前国内石墨烯的市场需求主要为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实验室用量。

  而公告显示,力合股份仅持股第六元素公司2.4%的股份,类似极小额的财务投资行为。“如此低比例的持股,装点门面的成分更大。”有券商研究员指出,力合股份的石墨烯概念甚至不如最近仍麻烦不断的中国宝安(000009,股吧)(000009.SZ),至少后者是通过控股子公司介入。而因“石墨烯”事件,中国宝安已受到深交所和深圳证监局通报批评,而其与券商的争执还未终结。

  “财务投资”石墨烯

  继中国宝安的“石墨烯”事件后,市场上仍不断有公司不惧风险演绎各自的“石墨烯”故事。先是有同期的中钢吉炭(000928,股吧)(000928.SZ)、南风化工(000737.SZ)被传涉及石墨烯投资,但随后被证实为虚假题材,股价随之回落。

  而此次力合股份再接棒“石墨烯”概念,其真相到底如何?

  力合股份发布的公告透露,近期,许多投资者致电本公司,询问公司是否参与石墨烯业务。公司称,没有直接参与石墨烯生产业务,但间接参股的第六元素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研发与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第六元素成立于2010年8月23日,注册资本142.857万元,法定代表人瞿研,主营碳材料的研发、销售;电子元器件、实验室仪器及检测设备的开发、销售、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新型碳材料的测试及检定。

  而第六元素的招聘信息则介绍公司是由5个海归博士成立的高科技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主要致力于超级电容活性物质的开发、生产、销售及应用。

  力合股份通过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和无锡力合科技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第六元素2.4%的股份。“从持股比例来看,属于典型的小额财务投资行为,不会对力合股份的主业构成支撑性因素,投资收益的贡献极其有限。”6月23日,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而力合股份公告指出,“目前第六元素公司石墨烯生产处于中试阶段,尚没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第六元素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公司在去年7月成立,由5位海龟博士带领研发团队,整体技术实力在国内比较领先,公司在石墨烯的研发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具体进展到哪一步,是否已经取得试验成果,这位工作人员拒绝透露。

  不过,有石墨烯研发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石墨烯目前制造较为困难:单层石墨烯极不稳定,大尺寸较难制造;两层或多层石墨烯的特性则会发生改变,层数较多则特性与普通石墨无异。而目前大尺寸的石墨烯成品或其应用产品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商业化生产还有较大的距离。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被人为夸大了。

  另一方面,记者从目前国内商业化生产销售石墨烯的两家主要公司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巨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南京吉仓目前只是小规模生产,一次生产十几克,且产品要达到工艺级水平,需等到今年下半年。泰州巨纳则主要生产单层石墨烯,因与三星有研究上的合作,目前加底衬的石墨烯尺寸已可达20多厘米。但现有产能每季度也只有约100克,没达到量产程度。

  两者的石墨烯都主要销往定向的高校和部分研究部门的实验室,作为科研材料应运,每次销售0.5克至几克不等。泰州巨纳也针对部分大型企业供货,但量都不大。“1克单层石墨烯可以铺满一个足球场”,泰州巨纳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石墨烯下游工业应用还没发展起来,更谈不上推广,真正的需求很小,大规模生产一个是没人要,另一个也会压低石墨烯的价格,得不偿失,而且工艺上也还不过关。”

  泰州巨纳及部分业内专家都表示,“5-10年以后石墨烯的下游应用才能发展,届时量产石墨烯才具有经济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