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最美的木棉花 ●阿 这个贫寒甚至卑微的31岁足浴妹,每月仅有2000多元收入,却十多年如一日节衣缩食将收入的70%血汗钱捐给家乡和厦门特困生,累计耗资20多万元资助一百多名贫困生。 洗脚妹本是寒家优秀生 刘丽家是安徽颍上县古城乡一个普通贫寒的农家,姐弟五人上学,从泥土里刨食的父母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村东小学读书的刘丽上学还得自己搬桌子和凳子。穷人家孩子早懂事,她非常争气,几乎每年都拿到奖状。1991年小学毕业考试时,全乡17所学校,她考了第四名。一天,无情的现实逼迫着父母对她摊牌说: 厦门的1999年秋天,她多次应聘无果,颓丧中看到当地一家足浴城在招工,刘丽带着抵制的心理去应聘了。第一次上班那天,刘丽才按了3个客人,手指、手腕都肿了。以后―连几天下来,刘丽的双手都磨起了水泡,水泡一碰破就流血,可流血还得继续练,就这样破损处就渐渐长成茧了,发展到最后10根手指头都是硬邦邦的。 “挣自己的血汗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刘丽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对工作的新理解让她有了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第一个月领工资时老板给她1800元,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刘丽兴奋极了,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她一路小跑到邮局,给家里寄了1500元。 给妈妈洗脚抛去职业偏见 到2001年,家中的经济有所好转,盖上了新房子,弟弟妹妹也长大成人可以挣钱养家了。可是到那年下半年,她连往家中邮寄3次钱都被父母拒收退了回来,“你的钱我们花不起,你的东西我们也享受不起,你做那见不得人的职业让我们被人家戳脊梁骨,在村里都直不起身来,我们刘家没有你这个娃,你永远不要再进这个家门!”原来,和刘丽一起在厦门打工的一个老乡回家后把她在厦门的职业说了出去,被―些飞短流长的无聊人传得变了味,才让刘父盛怒之下将她逐出家门。再苦再难刘丽都没流泪,而现在委屈的泪水喷涌而出,父亲的话像尖刀一样剜痛她的心。 女儿为养家已经好几个春节没回来了。时间一长,父亲也为自己的草率鲁莽后悔,老两口商量一下决定到女儿的工作地点来次突袭暗访。2001年7月的一天,他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后,终于来到刘丽工作的足浴城。在3楼的一个包厢,当他们推开精致的镂花玻璃门时,看见刘丽穿着得体的工作服,正和另外两个打工妹为两女一男捏脚服务时,他们悬着的心稍稍落下了,刘丽看到父母愣住了,良久才说了声“爸爸妈妈,你们怎么找到这来了?”在一片寂静中,一位机智的客人仿佛明白了眼前的一切,接过话茬说: 誓将阳光事业进行到底 也就在送走父母的那个夜晚,得到亲人理解支持的刘丽感觉到一种喷薄的生命激情在体内奔腾。她立即报考法律专业专科自学考试,每天还学习英语。从此,尽管刘丽每天中午12点上班,晚上12点才下班,但她每天坚持自学至凌晨3点才睡觉。 一天傍晚,刘丽在吃饭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则当地新闻,内容是妇联向市民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结对子帮扶特困生,这条新闻一下触及她当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隐藏心底的伤痛。刘丽联系了老家近30名贫困学生,每学期都会把学费寄到县里。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人在厦门,为了捐助方便,从2005年起,刘丽又通过厦门市妇联,在该市同安区一些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一个小学生一学年需要300元,初中生要500元,高中生要1000多元。帮扶从最初的7个到10个扩展到后来的20多个,到现在固定资助达37个,她接下去还计划资助更多人。 有一次,一对搞设计的夫妻听说了刘丽的事,每次来都点名让刘丽服务,渐渐地,刘丽自然质朴的话语打动了夫妻两人的心。他们被刘丽的执著深深感染了:一个艰辛的外地打工妹都能这样做,我们也应尽一份力。后来他们夫妻一下子资助了30个学生。 从2009年暑期开始,虽然刘丽每个月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依旧是2000多元,但她开始提高资助金额:小学生由原来的200元增加到500元,初中生从500元提升到800元。刘丽说,自己现在更加注重资助效果, 在中央电视台2010年“感动中国”直播现场,当主持人敬一丹关切地询问到她是否还是单身时,刘丽没有丝毫尴尬反而爽朗地笑了, (司志政摘自《爱人》 2011年6月上半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