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育科研知识讲座

 yhongdong 2011-06-25

江苏省泗阳中学 谢友明 

一、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

  1、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评职称、评先进。好的教师应当做到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

  2、课堂教学的需要。

  3、时代发展的需要。

4、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基础上的,学生的发展是目的,学校的发展则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失去了有形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化成长,就成了学校工作重心。

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科研。

真正的教育家源于第一线。美国人重视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从高等研究院转向学校。

三类教师:

生存型教师:教育是谋生的手段。重复劳动;无可奈何的选择;知识的搬运工。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我觉得劳动者分两类,一类是科研型的,一类是重复型的。科研型的劳动使人常干常新,产生无穷无尽的劳动的幸福,重复型的劳动呢?则是使人感觉乏味、厌倦。

享受型教师:教学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己是蜡烛,是园丁,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用生命唱歌,用生命教书。我是长大了的儿童。

李吉林说: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独坐灯下,我蓦然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小花、小树浇水、施肥,让他们快快长大,诗情画意没有穷尽。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断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和小诗。你说它伟大,教的全是小孩子;你说它渺小,它却影响着一个人长大后的几十年。生活在儿童世界里的幸福感,无与伦比。

发展型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自己,是反思型的教师,在新的平台上拓展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1)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如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2)不断地去反思、系统地总结;(3)自觉地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办事。(4)善于博采众长,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教师是塑造人的,要想潇洒自如地雕塑学生,必得先雕塑自己,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超越,是最要紧的。实现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三个境界——将教师当作职业、当作事业、当作艺术。自我提升、自我追求、自我超越。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能上课——善于引导,富有感染力。市县优课、基本功大赛得奖。没有课堂,就没有名教师。名教师之所以得名,其开端往往就在于其教学能力强。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运用运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获得了学生、社会、学校同行的认可和赞誉,才可能真正成为名教师。不少一线的老师“认识”某个名教师,往往都是从课堂上“认识”的,都会说起曾经亲身听过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或是曾经看过的某次课堂教学录像,可见名教师征服人的在于他在教学上的真功夫。一句话名教师,首先要能教学,能上课,上精彩的课,上有理想的课。如果一个教师只能贡献他的教学思想,他至多是一个理论方面有所成就的教师。

  能研究——能主持省市级课题。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名教师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能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从中寻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通过不断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己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丰硕成果,自成一家。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等等,这些方法不仅体现在他们高超的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更体现在他们丰富的论文和著作之中。

能写作——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文章。上面我提到的这些名教师非常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一有灵感,就立即把它们写下来,并且形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这为他们的教育科研积累了丰厚的基础。

  能鉴定——课题鉴定、课题论证。

  能讲座——在校市学科活动中能作专题讲座。

  能指导——能指导青年教师、能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

  能命题——能给校县市考试统测例题。(题量、赋分、难度、信度等,这就要求我们研究高考、中考试题,还要不断接触新的材料,吸纳新有内容,这样试题才有新意,同时还要不断创新题型,这样才能出高水平的试卷)

能学习——这也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一个素养,终身学习。成功的教师可以说都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分不开的。(1)向书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十分强调教师的扑克书学习。他指出,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读书;因此他提倡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张家港校长、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高万祥说:“对教师来说,读书学习可以拯救自己、实现自己。帽子一顶顶,荣誉一项项,扪心自问,也许,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一般老师勤于读书。换言之,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自己拯救自己。”(2)向同事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向周围同事学习。邱学华在刚当上老师时,经常悄悄在站在窗外听老教师上课。江南的冬天阴冷而潮湿,他在窗外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把人家教学的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并反复加以揣摩,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教学素养。(3)向专家学习。看专家的书、听名家的课、读名家的故事。学其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也学其品格。一个专家不光是教学上的专家,往往也是品质上楷模。比如成功的教师往往都具有执著的性格和品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江苏名教师李庾南曾经这样说:“我本人的性格很好强。我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在成功。也许别人允许我失败,但我自己不允许自己失败。为了成功我可以说是刀山敢上火海敢下。虽然我不曾有机会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是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我有这种性格,有这种勇气。”

要搞好教学科研,魏书生说要做好三件事:

1)看多家之言。

2)写日记。魏书生共写了19本约80万字的读书日记以及反思日记。

3)坚持写文章。每学期都坚持写几篇文章。青年教师每学期一定要坚持写两篇文章,可以是经验总结,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科研论文。

二、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呢?

1、 培养一种意识

即问题意识。任何研究都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教育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就是研究的终点。提出问题是选择课题的第一步。关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受因斯坦曾有下段精彩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把提出问题看作科学研究过程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看作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步。

在科学研究中最糟糕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当研究者处于没有问题的状态时,首要任务是开拓挖掘研究问题;当研究者处于众多问题的包围之中时,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可研究的问题。

研究问题的来源。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1)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通常从教育实践的困难和需求入手,通过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教育实践为着眼点来形成研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教育研究问题存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问题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中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如当前基础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是:学生负担究竟有多重?如何实质性地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究竟减什么?怎样减?

②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当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事物的合理性时,疑问便自然产生,就会在原来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面发现可研究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究竟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教学存在吗?现代教学方法一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吗?(自主合作探究与讲授式)

③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个人经验是寻找研究问题的最生要的资源,当教育现象与个人经验不相吻合、产生冲突时,我们就可以从冲突、不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入手,去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如,有的老师根据经验发现,强化训练有助于迅速提高测验成功,因此着手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强化训练来提高教学效益。(如打球,又有赫伯特·沃尔伯格研究3000例学生有关介入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测验成绩的影响,结果将35项介入因素从强到弱排列出来:(1)强化、(2)加快进度、(3)阅读训练、(4)提示与反馈、(5))

④抓住思想中火花来形成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产生的,有时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来自于灵感,来自突发奇想。如:当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时,牛顿突发奇想:为什么苹果往下掉,不往上飞?由此产生研究问题。

案例:(1)提高学生成绩与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二者是否矛盾,如何处理更好)

     2)学生的字为什么越写越臭?(作业多、时间紧、作业一体化、学生态度不端正、教师指导不得法、电脑的突击、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是圆珠笔)

     3)女大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穿牛仔裤?(美、有性感、媚外、少洗减轻洗衣劳动)

2)从阅读中发现问题。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一般书籍、报刊都能发现问题。

案例:北大的同一幢楼为何跳下三个大学生?这是从读报中发现的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他们好不容易才考入让人眼红的高等学府,他带着一家人,有的几代人的希望。然而正是这些因素才把他们逼上了这条绝路。他们这些人都有同一个心理毛病:进入北大并不是进入天堂,这里充满了比其它学校高出无数倍的残酷的竞争,家里的期望、社会的想像、同学的攀比,逐一地加重了他们的心里负担。我考虑了一下,这三位同学要是不上北大,要是没有考上,还不至于命丧北大。

案例:近日我从一本语文杂志上发现这样一篇文章,标题——“窦娥,一个善良的野蛮人”。这个观点对于我们学过关汉卿的《窦娥冤》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其文说:原本是正义复仇,但窦娥“潜意识里蕴含的恐怖血腥与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

乃至农民起义过程中滥杀无辜行为是一脉相承的;窦娥喊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窦娥是野蛮的,原因在于她的复仇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楚州人”。

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记不清哪些哲学家说过:“潜意识里的人都有兽性。”这话虽不是绝对真理,但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意念里的东西都是绝对阳光的。潜意识官员们可能都有贪污的想法,是否因此要一一罢免他们?潜意识里也许很多人觉得“家花没有野花香”,是否因此就认定他们都是“衣冠禽兽”呢?

另外,稍有些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潜意识中想法与李逵、武松等外显的行为完全不同,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绝不可混为一谈。如果真如这篇文章所言,意念杀人就等于杀人犯,那些社会岂不要乱套了吗?

司马迁说过“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是人之常情,怎么可以阻止人喊冤呢?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了童养媳,成婚不久,又死了丈夫。流氓张驴儿先是霸占,后又诬陷她药死公公。昏官桃杌受贿判窦娥死刑,真是冤恨比海深。故此,一方面,她必然会愤怒在指斥天地诅咒鬼神,另一方面,势单力孤的她又不得不依赖天地主持公道,从而喊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的悲壮誓愿。至于楚州亢旱后老百姓是否受害,我想,这绝不是窦娥所能料想到的。

案例3: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2、 形成一种品质。

即反思品质。我们追寻特级教师成长的轨迹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基本共识,其中,反思性课堂教学实践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视,并被普遍认为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一名教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前后通过经常性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一些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吴江市薛法根起点并不高,27岁就成了特级教师,他说他的成功就得益于反思。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试验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发现一个学生仍在工作,这位学生告诉卢瑟福:她早晨、白天、晚上均在工作,并期待着卢瑟福的表扬,但卢瑟福却说:“可这样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埋头工作,还得留点时间去思考。我们的祖先孔夫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埋头拉车,也得要抬头看路吧。

波斯纳1989年提出一道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指出了反思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因而作为教师也要自觉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一般讲,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我们认为教学后进行反思更为重要。教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它是实践后的教学反思,是对具体情境作理性思考,是对所处的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关系的思考与权衡,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常的自觉的实践反思使零散的教学经验得到梳理,使教师经历了一个教学策略系统化的过程,这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级教师袁瑢说:如果说我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后,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记下疏漏之处。魏书生老师有“白日执教夜间思”的习惯,他每天晚上10点到11点这段时间是留给自己思索的,日积月累,只几年功夫就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思索的夜幕上,常常闪现出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星星。于漪教师的成功得益于写两个教案:课前教案,课后教案。而课后教案就是教学的反思,她也说正是反思的教案推动她走上特级教师之路。这正如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说,教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李吉林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我随时做些读书笔记,边读边想;如何让书上的理论活起来,为我所用,一以贯之的认真的态度,伴随着这种真挚情感的实践,使我有了许多的感受、认识、主张和思想,于是我就拿起笔去写,写随笔、写散文、写经验、写论文、也写专著。”

于永正老师从参加工作以后,就坚持每天写教后记、日记,从不间断,形成了“操笔为文的习惯”。从1957年到1980年发表第一篇文章《选材与命题》之间,老师积存了一箱子的退稿。有了这样的积累,此后他不断发表文章,1999年出版专著《教海漫记》,2002年出版《于永正文集》。在书中他对青年教师语重心长地写道:“我曾对青年教师讲过,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根据我20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经验,我认为应当养成写好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的好习惯。

一、养成写教学后记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一种较为简捷的方式。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

养成坚持撰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我们的教案上大多辟有“教学后记”一栏,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利用这一栏目,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哪能怕是片言只语,切中弊端便可。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写教学后记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学后记记些什么呢?我认为:

1.记得意之处。所谓“得意处”就是教学中的独特、新颖、成功之处。它可以是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一个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是平等、自主、合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学生与文本的一段精彩对话,可以是师生情感碰撞、交融的一瞬间,可以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一道习题练习……凡是让教师激动、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值得反思的最好内容。在“我是怎样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采用了哪些教育教学方法?遵循了哪些教学规律和原则?怎样才能持续发展呢?”等问题的自我剖析中,教师必然会由感性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2.记失误之处。所谓“失误处”,就是事先设想到、估计到,可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却发生的现象。具体可表现为:其一,教师自己对文本价值应用内涵的理解上出现的偏差;其二,学生在课堂上出人意料地表现,如令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和文本价值背离的独特体验等。这些内容极具有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同时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3.记重难点突破方法。尝试分析重难点教学的突破口是怎样选择的?采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手段来强化学生感知?如何帮助学生体会语感?怎样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接受重难点部分内容的?学生当时的思维活动是否积极有效?设计了怎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信每一位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反思中,会对教材的处理更准确,对学生的尊重更到位,对课堂的驾驶更自如、有效。

4.记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它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我们教师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出人意料的答案来,丰富了文本的思想内涵,拓宽我们教学的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5.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造性的,可能教师一时也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二、养成坚持不懈地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法。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体现教案中的设计构思想,这其中的原因是需要及时反思和研究的。在一课时或一天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并与其它老师共同分析。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分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教与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处理的可行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可接受性、课堂教学的组织的周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反思日记通常表现为随笔有形式,书写格式非常随意。写反思日记促进教师成长: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养成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开拓了教育教学的视野,提高了认识;写反思日记有利于教师用新角度审视课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们深刻认识自己教学观念和实践,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能力获得了较快的提高;写反思日记有利于教师增强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开展实践反思使教师对科研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通过与反思日记,既能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又能够将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促使教师自觉地把先进教育界教学理念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逐步调整教师的日常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积累丰富了自身默会知识,促进了自身地专业发展。

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常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写教学后记若能持之以恒,必能造就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怎能样进行反思?

1、反思基于实践。反对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际,研究其他问题。实践是一线教师的优势,不能以自己的短处与专家的长处相较量。只有基于实践进行反思,才能形成工作和研究的良性循环。学校教师的研究要与教学工作紧密在联系到一起。有时我们有的同志包括领导在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领导认为研究有碍于教学,反对教师搞科研,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教学不专一的表现;二是有的教师认为科研是一种负担,分散了自己的精力,有碍于自己教学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心理,与现代教学是格格不入的,是一种短视。正确的态度是我们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这样平凡的工作因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才显得更有情趣。

2、反思基于阅读。现今社会比较浮躁,急功近利,读书风气极差,缺乏读书。即使读也是趣味性的、快餐式。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小孩读书,大人休闲,是一种文化的衰败的征兆。

我认为我们还是读点书吧,尤其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更要读书,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说真的对于教师而言,最好的朋友我想就是书吧,我们和社会人相处,失败的常常就是我们。报说重庆30多个只有初中毕业的十几岁的孩子竟然骗了大半个中国,而上当还大多是知识分子,其中大学生居多数。

1)读经典(垫底子)。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底气,打基础。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垫底书目。夜深人静的时刻,节假日时间,把手洗净,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去看;把心捂住,全身心地投入;放慢速度,不能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每个学年,每个学期,读透一本书。反复咀嚼,应当读一本自己喜欢的钟情的书。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江苏特级教师吴辰喜欢《简爱》;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万祥喜欢《鲁滨逊漂流记》;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王力耕喜欢《三国演义》等。我由于受到文革影响,初中时只读了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每每想起来,还能说出一些具体细节,谈得津津有味。今年高考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一个考验,有这样的题目:

①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分)(全国卷II

课文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

②请你向张老师推荐一本书,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不超过60字。(6分)(天津卷)

2)带着问题阅读,读出更多的问题。脑子里带着问题阅读,效果更好。

3)重视作者的思路,学会别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4)要读教育的书,但不能只读教育的书。如《细节决定成败》虽不是教育的书,但对于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示。要跳出自己的行业,拓宽视野,放开眼光,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

5)要用自己的脑子读书,要敢于怀疑和批判。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3、选好一个题目

   耀眼文题。先举一个出版界的真实的故事:前几年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一本介绍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历史书籍。征订单发下去,没上来几本订数。一位负责发行的人员,灵机一动,在原书名上添了两个字,使之变成“风流女皇”,再次征订,一下子涌来订数好几万。鲁迅也对题目特别重视的,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来叫《旧事重提》。既然是旧事还有什么必要重提呢?于是改为形象化的文题《朝花夕拾》,可见“题好一半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闯过高考作文关,拟好一个标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好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能迅速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不至于写得太散,写得枝蔓横生。耀眼文题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①新奇。拟题时着眼于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思路、一个新的体验。如写“互联网”这个话题时,有的学生把题目写为《我和互联网》《小议互联网》《互联网的故事》等等,而有的同学则把题目定为《网虫日记》《一网情深》《网络情缘》等等。很明显前几个题目很一般化,而后几个则给人一种新奇的体验,明显技高一筹。②形象。拟题时,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题目生动、形象,也可以把一些修辞格、成语、歇后语等进行套用、;加工、改造,使其产生特殊效果。③注重文学色彩。拟题时,可以借用古今中外诗词名句、歌词、影视片名、广告语词,进行直接或化用。如2002年高考作文山东一考生《让爱做主》为题,就是借用了媒体曾热播过的一部电影同名的电视连续剧。

选题的原则:

价值性。所选的问题的价值表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选择问题应根据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选择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

独特性。无人研究,新颖独特,可以在深邃上下功夫。所选取的题目要具有原创性和唯一性。创新是研究的基本特征,重复别人的研究通常不能算作科学研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有所继承,有所借鉴的。创新并非要求所研究的一切都是独特的,全新的。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同题是创新;采用不同于他人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也是创新。如:课堂教学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真实性。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有时是假想的。即客观存在的。

可行性。问题对于自己来说,是否可行,能否进行研究,学会限制自己,写自己能写的题目。不能大而不当,有的根本无法去做。对于初次进行搞研究的教师,最好先写小的东西,然后再写较大的。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写叠词的。题目是《叠词巧用 奇警动人》。还写了《<故乡>中的三个“飞”字》。(宏儿见我回家的飞,我听说闰土来时的飞,杨二嫂偷了狗气杀后的飞)。

文题的字数不宜过多,如果过长的话,可以考虑用副标题。美国数学学会曾对自己的会员要求,发表论文时题目不允许超过12个单词,我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课题标准不超过28个字。

4、把握一个方法。

说实的,研究方法无所谓好与坏,只是合适不合适而已。我们认为作为我们的教师最好用校本研究方法。校本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研究的主题来源于学校,尤其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研究主体是学校的教师,是教师的群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下面介绍四种现在比较实用的,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1)行动研究。有效在揭示问题;恰当地处理素材;形成新的认识和新的思想。

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形成方案——分析资料——实践研究——写成文章。

2)研究日志。研究日志,又叫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教师日志,它是表述行动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与其它形式的行动研究成果表述相比较,研究日志的撰写最为简单和熟悉,只要有纸、笔,有时间,就可以写日志。

可以对某一个学生,对某一件事件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记录,并加入自己的分析。

3)教育叙事。(例子。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一个叙事的教学研究案例)每一个成功者的后面都有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只有你才能欣赏你》)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教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您最好带他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了眼泪来。因为班上三十多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神采,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子,因为每次家长会议,她儿子的名子在差生的行列中总被点到。然而,这次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点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在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正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有能力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有你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的泪水,任它打落在手中的信封上。母亲把她的爱深化为赏识。赏识教育显示了近乎神化的魅力。赏识教育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4)课例研究。这是一种案例性的研究,主要适用于教学领域。包括下面五个环节:

①确定主题;②形成课例;③描述课例;④群体诊断;⑤形成新例。

5、抓住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这是一个搞好校本教研,促进自己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

说课是拓宽研究的新视野,是教学理论依据,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目标、说过程,它是理论的假设;听课探索课堂教学的真谛,教学设计的展示、师生教学互动、预设与生成的把握,是教学实践,是假设的验证;评课是打开教学相长的通道,是评价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完成的得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二次备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