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14

 淄水渔夫 2011-06-25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14

229、理中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理中者,理中焦。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理中、四逆辈。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飱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者,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腹中胀满而痛,时时上下,痛气上则吐;痛气下则利,脉濡而弱者,理中汤主之。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医反下之,其气必冲。若不上冲者,心下则痞,当温之,宜理中汤。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发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
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230、理中丸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可益至三四丸。
原文指征: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此为胸上有寒也,当温之,宜理中丸。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231、理中加黄芪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黄芪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阴病,不吐,不腹满,但遗矢无度者,此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232、理中加人参栝蒌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四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栝蒌根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霍乱,吐、利,口渴,汗出,短气,脉濡而弱者,理中加人参栝蒌汤主之。

 

233、理中加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饮水即吐,食谷则利,脉迟而弱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霍乱,转筋,必先其时已有寒邪留于筋间,伤其荣气,随证而发,脉当濡弱,反见弦急,厥逆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234、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为津液伤也,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主之。
235、大建中汤方
方剂组成:
蜀椒二合(去目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饴,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粥,温覆之。
原文指征:
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出,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236、四逆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原文指征: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若复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若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呕而脉弱,小便反利,身有微热,若厥者,为难治。四逆汤主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痛,身体疼痛者,当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理中、四逆辈。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为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237、四逆加人参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伤寒,微利,而复利,利自止者,此为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238、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吴茱萸半升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原文指征:
呕吐,甚则蚘出,下利时密时疏,身微热,手足厥冷,面色青,脉沉弦而紧者,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主之。

239、四逆散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若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并主下利;若悸者,加桂枝三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四两;若腹中痛者,加芍药二两;若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二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40、茯苓四逆汤方
方剂组成: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指征: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241、通脉四逆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若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若腹中痛者,加芍药二两;若干呕者,加生姜二两;若咽痛者,加桔梗二两;若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合前成三两。
原文指征: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或面色赤;或腹中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悲喜,时发眩,仆而不知人,脉微欲绝者,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242、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猪胆汁半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搅匀,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243、白通汤方
方剂组成: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白通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244、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方剂组成: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一合  
人尿五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人尿,亦可用。
原文指征: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已,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245、干姜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原文指征: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246、人参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炮)  半夏半升(洗)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五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原文指征: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尺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与人参干姜汤。

 

247、人参干姜汤
方剂组成: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炮)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原文指征: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尺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与人参干姜汤。
248、甘草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即解。若能食,汗出复烦者,再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佳。
原文指征: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若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