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刘禹锡《赏牡丹》

 胜读书 2011-06-26

读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以花喻人的描写其实早在《诗经》时代就有表现。第一句中的“妖无格”实为“贬义”——意指其表现的太“妖艳,或娇媚过分。”自以为“太娇媚而无更高的格调”;所以《诗经-臻侑》把“芍药”比作春游时候的男人临别送给女人的花,被认为是一种一触即谢的花(意指行为轻浮的女人)

第二句中的“净少情”的“芙蕖”花亦即荷花,她也非常之娇艳,但总以“高洁,清雅之态”示人,此花未免有“清高”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之嫌;《楚词-离骚》谓之“集芙蓉以为裳”(就指的是君子可以把它作为孤芳自赏的“裳”,作为君子的男人最好是做出“敬”、“畏”、“怜”、“爱”之态,切勿轻易接近!)

    和起乘两句意境大有不同的是后面的转结两句,一下子让人看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作者特别感动的是“牡丹”,他说“惟有牡丹才是国内最美丽的女子”(古人把“国色”亦谓之“国容”、“国香”、“国姝”都是指一国中的最美丽的女子。)……末句一下点题——“美丽无比的女子丰姿卓越地一露面,整个京城都惊动起来了!(这里是否可以看出作者站在大视角处,一边笑眯眯地陶醉,一边还不忘解嘲——“大家别只嗤笑我这个花痴,实在是因为牡丹太美了甚至把整个京城里的人都吸引出来了!”作为最爱花的大诗人刘禹锡,岂只爱花呀,那简直就是一个雅托,他到老也没忘记诙谐一把:“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当然今天“牡丹”作为“国花”从更广义的角度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