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宝石学之翡翠的品质要素(2)

 葫芦押花 2011-06-26

翡翠宝石学之翡翠的品质要素(2)

时间:2008-09-05 12:23来源:翡翠学教程 作者:翡翠学 点击: 1938次
三.翡翠绿色的浓艳程度 1.艳绿: 透明-半透明,绿色纯正,均匀,鲜艳,属名贵品种。 2.阳俏绿: 绿色鲜艳明快,娇嫩纯正。 3.浅阳绿: 微透明-半透明,绿色浅淡鲜明,纯正。 4.浅水绿: 绿色淡

三.翡翠绿色的浓艳程度

 

1.艳绿:
  透明-半透明,绿色纯正,均匀,鲜艳,属名贵品种。
2.阳俏绿:
  绿色鲜艳明快,娇嫩纯正。
3.浅阳绿:
  微透明-半透明,绿色浅淡鲜明,纯正。
4.浅水绿:
  绿色淡而均匀,透明度较好。

四.翡翠的底色和均匀性

(一)翡翠的底色
   在传统的翡翠界里,“底”又称“地张”或“底子”。
  绿色的载体即为“底”除绿色以外的所有物质构成的总和就是“底”。
  “底”是除绿色外的浅绿色基底部分的特征,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
1.翡翠常见的底色
  无色、白色、浅黄色、褐灰色、灰色、浅灰色、淡紫色、灰绿色。
  当底色与绿色接近时,翡翠的绿色会得到加强;表现绿色较好的底色是:无色、白色、浅绿色和淡黄色。
2.底色对绿色的影响因素
a.底色的色调,底色色调与体色越接近越好。
b.底色的浓度,底色不宜太浓。
c.底色的比例,底色所占的比例越大影响越明显。
d.底色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底色影响相对减弱。

(二)翡翠的均匀性
  底色对颜色的最大影响在于绿色占多大面积(正面观察)或体积(整体观察),即颜色的均匀度。
  极均匀:绿色占90-100%
  均匀:绿色占90-80%
  较均匀:绿色占80-70%
  尚均匀:绿色占70-50% 
  欠均匀:绿色占50-30%
  不均匀:绿色小于30%
 
第二节 翡翠的质地要素
 
一.翡翠质地定义
  翡翠结构和透明度的组合。

二.结构
  翡翠颗粒越小,颗粒之间的空隙越小,结合就致密,透明度就好。
  以肉眼观察为基础将翡翠的粒度划分为微粒、细粒、中粒和粗粒四种。
1.微粒
  晶粒直径不大于0.2mm, 凭肉眼或借助于10倍放大镜看不到晶粒。看不到“翠性”。
2.细粒
  晶粒直径0.2-1mm,肉眼难见颗粒,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出极少数的细小的晶粒。偶见翠性。
3.中粒
  晶粒直径1-2mm,肉眼能看到翡翠中大小不均的晶粒,可以看到细小裂隙纤维状结构或团块状、斑点状的绵一类物质,可以较容易地看到翠性。
4.粗粒
  晶粒直径大于2mm,肉眼明显能看出翡翠中的晶粒,可明显看到裂缝,纤维状结构或团块状,斑块状的“绵”一类杂质,可明显地看到翠性。

三.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指翡翠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当光线投射到翡翠表面是,一部分光将从表面反射,一部分光将进入翡翠内部——透过,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晶形及结合方式不同,可以让光透 过的能力也就不同。若翡翠所透过的光越多,它的透明度就越好,使翡翠显得非常晶莹剔透,有“翠水欲滴”的感觉,行话形象地称为“水头好”或“水分足”。若光线大部分不能透过翡翠,而几乎从表面反射出去,则翡翠看上去就比较死板,感觉没有灵气,行话称之为“水头差”或“水分差”,或者说很“干”。
  行业上常用档光板或聚光手电来观察光线深入翡翠北部的程度,根据光线照入深度分为:3mm的深度为一分水,6mm的深度为二分水,9mm的深度为三分水。

透明度
水头
描述
透明
3分水以上(9mm以上)
似玻璃,无石花和棉絮,透过翡翠可见字迹。
亚透明
2-3分水(6-9mm)
有少量石花,透明度稍差,透过翡翠的字迹成模糊状。
半透明
1-1.5分水(3-4.5mm)
透过翡翠看不清字迹。
微透明
半分水(0.5-1mm)
边缘薄处能透光。
不透明
基本不透光(小于0.5mm)
如同石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