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基础必记知识

 下午茶小憩 2011-06-26
会计基础必记知识
(根据2010新大纲补充)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1)资产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如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业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如下特征:

1)它是一种剩余权益。

2)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

3)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5)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如下特征:

1)费用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2.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其性质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分类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等价物金额。

(三)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四)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现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五)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统一和相互可比。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应收款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四、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地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

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上述两类账户的内部关系如下式: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负债类和损益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2)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五)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 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2)确定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贷方;

4)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的记录进行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2.试算平衡的分类

试算平衡具体可以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定的。公式为: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三、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

4)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金额相等)。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一、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一)提现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二)存现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购买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一、原材料

(一)购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购买原材料的五种情况

1)收料的同时支付货款

借:原材料——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先收料后付款

借:原材料——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支付货款后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3)先付款后收料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后

借:原材料——甲材料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4)采用预付款项购货

借:原材料——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支付货款后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5)先收料但发票未到,无法确定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甲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甲材料

借:原材料——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运费可以抵扣7%增值税)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原材料——甲材料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二)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4)移动加权平均法

2、发出原材料的汇总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甲材料

二、库存商品

(一)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贷: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二)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贷:库存商品——A产品

三、固定资产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若收入高于固定资产清理则贷计“营业外收入”)

第三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二)应收款项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1.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的计算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3.实际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三)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二、应付账款

(一)应付账款发生的账务处理

(二)偿付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

(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二)发放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

四、应交税费

(一)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二)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五、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短期借款借入和归还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计提短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长期借款借入和归还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2.计提长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第四节  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一、接受投资

(一)接受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二、实收资本的减少

实收资本减少的账务处理。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

 

第五节  收入、成本和费用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一、收入

(一)取得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成本

(一)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二)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三、费用

(一)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二)结转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三)发生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四)发生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销售费用

    贷:库存现金

(五)发生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贷:预付账款

(六)发生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等

 四、营业外收支

(一)取得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二)发生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一、利润

(一)利润的计算

(二)期末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三)期末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二、所得税

(一)应交纳所得税的计算

(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利润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处理利润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四)利润分配明细账户结转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