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 ——苏堪直

 西纳 2011-06-26


《尚书
·周书》选编的大部分文字都是有关西周初年的史事,而《商书》最后两篇也是关于殷周之变的内容。宋作为商殷裔胄、周之诸侯,尤其能显示历史之变的意义。是以《尚书》中关于宋之始祖微子的事迹,选入了两篇文字,一为《商书》之《微子》,一为《周书》之《微子之命》。虽然如此,关于微子的事迹仍有很多不甚明白。为何?封建微子的是武王还是成王?《微子之命》中有这样一句: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明说封宋时是命为上公的。《逸周书·王会解》述成周之会时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而立焉;堂下之左,殷公、夏公立焉。可见成周之会时,宋之国主是以的身份入朝的,而文献从无记载微子称公之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与太师、少师商量后遂亡,又说遂行。这个说法可以和孔子之言相对证。《论语·微子》云: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但仅仅是去之显然不足以说对先王有所贡献。

第一件事就是《吕氏春秋·诚廉》篇所说的,微子与周大臣召公歃血为盟于共头山,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守殷常祀以及相奉桑林,私有孟渚之利。可是周为什么会许诺微子,微子又是如何报答周人的?留下的盟辞中没有见到记载。想必是口头承诺,未入盟辞而已。《诚廉》接着说到伯夷、叔齐听说这件事,相视而笑曰:嘻!异乎哉!此非吾所谓道也……”。二人不耻周之作为,北行而饿死首阳山。参与伐纣之微与微子之国地理上相当,应是一个国家,微子国人曾经参与伐纣为事实。《管子·宙合》云: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他和周人联手倒纣的事,儒家之士迂腐讳言极有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