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五象之鹰 2011-06-27



鹊踏枝
    冯延巳

    六曲栏杆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1.偎:紧贴;挨着。2.黄金缕:喻新长嫩叶的柳条。3.细筝:用金银、贝壳镶嵌的筝。3.移玉柱:即弹奏筝。4.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谓;非今动物学上所说的筑巢于海滨悬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种鸟。5.一霎:很短的时间。

    六曲形的栏杆紧挨着碧玉似的绿树,风轻轻地吹,杨柳尽情舒展开它黄金般的丝缕。是谁抚弄着细筝奏起一曲?惊动了梁上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眼前到处有游丝和飞絮在飘飏。红杏花开,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阵雨。午间熟睡醒过来时,只听得黄莺在四处乱叫,是它惊破了我的好梦,这梦中的一切再也无处寻找了!

    屈曲的栏杆依偎着碧绿的大树,轻风徐来,吹拂着柳枝,千万缕金色的柔条尽展风韵。是谁在调弄筝柱,奏响乐曲,惊得那燕子双双飞去。
    满眼所见皆是款摆的游丝,飘扬的柳絮。红杏花开的时节刚刚来临,一霎间又洒下阵阵清明的细雨。酣睡醒来便听得黄莺鸣啭,惊破了我的好梦,害得我再也无处寻觅。

    幽静的庭院里,茂盛的绿树依偎着曲折的栏杆;多情的柳枝,在微风中婀娜起舞;不知是谁弹起了古筝,惊得海燕穿帘飞去。(如此多情的景物,我看在眼里却更觉孤独。)
    刚刚从酣睡中醒来,我满眼都是飘动的游丝和纷纷扬扬飘落的柳絮,开得正好的红色杏花也被突然来的清明雨打得花瓣零落。我真怪那啼叫的黄莺把我从美好的梦中惊醒,让我独立面对这惹人愁思的春景。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景中有情,人所共知,但也应知不论通过景物表达的是何种情,情之抒发成功与否,是写景成功与否之关键。此词上片所写,便能成功表达出一种面对春天景象时所产生的愉悦畅快情绪。首句中的“碧树”,应该就是杨柳;贺知章《咏柳》绝句中就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之句。六曲形的栏杆旁边,配上千万条金碧丝带在风中摇曳的垂柳,这画面多么瑰丽动人!“展尽黄金缕”,说的是柳叶全部舒展开了,读着这样的词句,心神又何尝不为之舒展呢?这时,传来几声悦耳的筝声,随即便见有燕子双双穿帘而出,掠过眼前飞去。这一切组合地何巧妙,而“谁”字尤问得好,它把词人当时惊喜兴奋的心态都活跃于纸上。所用词句之意象,都是一般词作中所常见的,并无特别神奇之处,但一经写出,诗意多清新多致,这样的词,自非大手笔不能作。
    下片仍多姿多态。“满眼游丝兼落絮”,词人固然会因此产生怜惜春光的感情,但并不是哀伤。这一句写出了一种对景而呼奈何的心情,因而反增加浓了春意。“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这是很受称道的佳句;季节、气候、景物,一一点清。“一霎”二字,把握准确;若久雨不止,便大煞风景,亦与前后描写不相称了。阵雨片时,忽然吹散,这景象人心中所有,亦平添多少诗情画意!昔人有此二句题画者,可见其历来为人所喜爱。全词以莺语惊梦作结,但与“愁梦酒醒”自由不同。虽好梦难寻,不无遗憾,但毕竟觉来时,所听到的只有莺声盈耳,仍归于一片大好春光。
    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一场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好梦,也能聊慰其相思的饥渴。但梦毕竟是只是梦,何况梦醒之后的失落滋味就越加难受。其心绪之紊乱,更可想而知!故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粘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这是一首拟写闺情之作。
    先看上片,“六曲阑干偎碧树”,偎,是倚靠的意思。阑干倚靠着碧树,便能更仔细地观察到下面所写的句子:“杨柳风轻”,即春风。唐人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正是如此。后面也会看到杏花雨,写的是极妙的。“黄金缕”又是指的什么?这里指的是杨柳的枝条。春天的时候,杨柳出芽,那种淡淡的绿色,有点介于黄绿之间,风过后感觉真的是黄灿灿的一树。万条垂下,清风微拂,正如朱自清说的“像母亲的手”轻轻抚着孩子的头发。那种感觉,真是心旷神怡。这里只能用“轻”,毕竟是春风,春风给人的感觉正是轻盈,惠风和畅。如果是大风,那就破坏了这样一种和谐的意境了。像“颠狂柳絮随风舞”,那就是另一种感觉了。同时这里的“展尽”也用的精确,“展尽”不仅体现出了春风的细腻与柔和,也将杨柳的繁茂与杨柳枝的柔美表现出来了。这几句写的是阑外景,紧接着下句,“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钿筝,即用罗钿装饰的筝。玉柱,即玉制的弦柱,弦乐器上用来固定弦的柱子。移玉柱,就是弹奏钿筝的意思。也有种解释说玉柱是中指的别称,移玉柱就是移动手指,也是指弹奏的意思,也能讲通。这是写室内的人。外面是无限的春光,屋子里又有人弹奏着钿筝。钿筝,玉柱,这都是多么精美的词,一起安排在这里,那弹筝的一定是个美女无疑。“穿帘海燕双飞去”,穿帘,这个安排很有意思。海燕飞来飞去,本来不关人什么事的,但是这海燕偏偏穿帘飞去,且还是双飞去,这不免要引发人的某种情绪了。像温飞卿的“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冯延巳的《鹊踏枝》里也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表达的这么一个意思。可以说,整个上片,在于营造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而感情也是含而不露的,启而未发,也不是一下说破的,而是层层叠叠,极尽曲折盘旋。先是写了阑外杨柳,再写了室内弹筝,後写了海燕穿帘双飞,是一步步引出来的。
    “满眼游丝兼落絮”,是写的在室外所看到的,看到的是游丝和落絮。游丝是容易引发愁绪的,落絮更是容易引发感伤。“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前面说的杏花雨,正是这清明雨。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霎,形容雨极快就过去了。能够想象,仿佛一个仙子,从空中飘过,向人间洒下无边丝雨,然后就慢慢远去了。一霎清明雨,空空蒙蒙,真是好意境!而词人偏偏又说是红杏开时,前面说到了落絮,这里却是红杏开。满眼落絮,却发现了红杏的开放,正欲惊喜,却又是一霎清明雨来,红杏便也不复存在了,可谓层层曲折。一般人写落花,便直接写花落了,而这首词在这里却先说花开,再说花落,更加倍了伤感情绪。这也就是感情深挚,盘旋沉郁的体现了。“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本来,春天是容易困倦的季节,但在这里,词中所写的人浓睡却不单单是因为困倦,那是为什么呢?后面有提示,是为了好梦。到底什么好梦?词人没有明指,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人是先浓睡醒来,然后依偎阑干,满眼尽是游丝落絮,再注意到有红杏开,接着却是一霎清明雨。这引发了她的愁绪,不忍再看,便回到屋里弹筝,却不料,惊飞了海燕,穿帘双双飞去,更增了一层伤感。而室外,则是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春和景明。词中整个贯穿的是一种莫名的伤感,读者读完后也是长久沉浸其中。这就是冯延巳的最大特点,执着的感情。要伤感便一直伤感,固执而寂寞。谭献评此词:“金碧山水,一片空蒙,此正周氏(周济)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是抓到了此词的精神的。有寄托入,无寄托出。周济本是常州词派作家,提倡“寄托”,所谓寄托,也就是说词人应该将自己的真感情情融入到作品里,反对空泛模拟,徒具规模。那么,这首词的作者是有寄托的,因为读完,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莫名的伤感。虽然不能确知是一种什么哀愁,但却能感受到词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些难以排解的愁绪。这就是有寄托入,而无寄托出,就正是说词人虽然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词里,但是读者通过读词,却是体会不出词人本来的情感的。这正是冯词的特点。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看似都是泛泛写一些闲愁,实则里面隐含着曲折深挚的感情和一种执着的忧伤,并且,是一直沉浸在那种感伤之中,不像晏殊那样能找到解脱的方法或是来点自我安慰等等;也不像欧阳修,能够潇潇洒洒地生活,尽情品味生活的乐趣。
    读《阳春集》中冯延巳的《鹊踏枝》诸作,会发现和此词有很明显的同一种风格。像“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庭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满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懊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等等。这就是盘旋而沉郁的冯词,不仅将个人的感情寄托于词,而且着意创造意境,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既能领会到那种感情,又无法确定是什么,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确实高妙。
    温飞卿词推为“花间之冠”,实不为过。其词境多被后人翻用。以这一阕为例:“愁闻一霎清明雨”在南唐冯延巳笔下,融成“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时,秦少游更以出尘之才,将结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化为“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以六七句式替代了五五的句式,音节更显柔婉,情感也更为错落有致。《人间词话》中认为其实有“出蓝之妙”。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清明节是春耕春播的最佳时节,民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人们可以踏青游春,拥抱自然,以此作为催护新生、天人合一、天人相亲的演绎仪式和交流载体。同时又祭祀先辈,寄托情思,表达精神上的寻根亲祖和血脉上的认宗归族,使之成为维系族群心理的纽带和传承文明伦理的中介。然而在清明的节气和节日的双重人文形态中,隐蔽着更深层的历史愿望和政治企盼,即希望、诉求国家和社会天清地明。于是“清明”一词就成为褒奖、赞誉国家政治的最高用语,使我们窥见了其社会愿景和政治内蕴。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不为别的,只为这含蓄蕴藉之风,只为这初春之景的描写,只为这语言明丽,用意婉曲就已深深的打动了我!如果说蝶恋花都是哀愁的,那么这首蝶恋花,却在哀中,寄托了多少美好的愿望呀!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春天是蓬勃的,万物复苏,百业待兴;春天是美丽的,如红杏般艳;春天是幸福的,因为红杏带来了清明雨;春天是富有的,清明雨来了,什么都有了。
    清明雨,缠缠绵绵,润开了雪梨红杏黄花丹桃,濡湿了绿树幽黄,疏村春烟,嵌入诗家朦胧的双眼便成了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谁赋予杜牧生花妙笔,给后世留下这首脍灸人口的诗篇?它好似一壶玉露琼浆,醉倒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千百年回味无穷。“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明雨,浓浓淡淡,“画出清明二月天”。面对丝丝雨帘,籁籁落花,茵茵芳草,剪剪飞燕……,步杜牧后尘,无数鸿儒雅士感慨万千,歌以咏之,不仅孕育出醇厚隽永的“清明诗”,也酿就瑰丽多彩的“清明文化”。  
    清明雨浸透着清明节,使天涯浪客想到了家,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漂泊的孤寂。清明节,又让活着的人想到了生命的终结,叹息人生苦短。悲欢离合实为春梦,荣辱得失终化虚无。清明的细雨中,清明的阳光下,清明的荒野上,人们焚香燃纸虔诚地祭祀逝去的亲人,祭死的同时也在祭生。今日我祭不言人,他日别人来祭我。生生死死,来来往往,延续着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演绎着世世代代的人生悲歌。
    杨花已将飞尽,所以有种诀别枝头的伤感。春意渐浓,如绢如练的杏花开了,恰逢一场短暂的清明雨,不觉让人想起那潮湿却飘满酒香的杏花村。“红杏”与“清明雨”更是为这幅水墨画点上色彩,添上流动感。“一霎”二字,又让人对雨后天空的洁净晴朗有所向往。
    杏花·雨
    自从“杏花春雨江南”一句,娇艳的杏花与滋润的春雨,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客于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春风袅袅穿杨柳,小雨冥冥度杏花。”“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以至于我都有点怀疑,这绵绵的春雨匆匆地从山野间走来,从牧笛里走来,从琴弦里走来,从牧童的蓑衣里走来,从渔人的小舟上走来,是不是就为了拥抱这一树艳艳的杏花?
    杏花春雨,总会使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茵茵的春色,浓而淡,淡而深,淡而远,从而把人带进一个温情弥漫、清和滋润的世界:春雨迷漫,杏花凝香;远山含黛,烟笼长堤;幽幽青瓦,高高粉墙;江岸横舟,斜雨纷飞……于是,杏花雨就成为了一种古典的抒情和永远的美丽。淅淅沥沥的春雨,打湿了杏花,撒遍了江南杏花天!也打开了泱泱诗国几千年的历史。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清明节是春耕春播的最佳时节,民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人们可以踏青游春,拥抱自然,以此作为催护新生、天人合一、天人相亲的演绎仪式和交流载体。同时又祭祀先辈,寄托情思,表达精神上的寻根亲祖和血脉上的认宗归族,使之成为维系族群心理的纽带和传承文明伦理的中介。然而在清明的节气和节日的双重人文形态中,隐蔽着更深层的历史愿望和政治企盼,即希望、诉求国家和社会天清地明。于是“清明”一词就成为褒奖、赞誉国家政治的最高用语,使我们窥见了其社会愿景和政治内蕴。
    月儿,静静的悬着,寂寞而孤傲;冷凝而庄重。周边的星星,忽闪、忽现,似在守护、似在玩耍;晚风徐徐的,撩人情怀。都说人间四月芳菲日,在这熏梅染柳的季节,那开合有至的桃花飘香十里,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满眼的绿色也是踏青的好时节,正所谓: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甜酸苦辣,造就了百味人生,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在抒写别人的悲欢离合,从来都是淋漓尽致,把他人的隐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泻在纸上,张扬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而自己却逃不出红尘的牵挂,很多笔断意连的往事,也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轻描淡写。其实滚滚红尘中谁没有过去?谁没有坠入情感的苦烦?还有就是物与景的写照,爱与恨的纠缠。
    清明时节的雨写的人比较多,大致这时候雨比较相与,最有名的当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冯延巳更是把“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作为写诗的背景。雨就这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绪。
    雨的作用更是不小,在诗人的眼里,雨有时候是罪魁祸首,有时候是玩皮精灵。李清照的小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所以乱红飞过秋千去,无非因为烟横雨狂三月暮。
    我喜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境界。雨中漫步,别有一番情趣,如果“有意中人勘寻访”,相约漫步雨中,那简直就是雨中恋,比雨甜了,而不绝如缕的雨丝就是情思,滴滴雨点就是赠言了。
    雨过天晴,大气洗刷一空,阳光格外灿烂,世界仿佛被冲刷过一遍,这时候人的精神仿佛也为之一爽,天边纵然没有彩虹,纵然是雨后斜阳,杏花零落,我们脸上还是荡漾着笑,因为这雨岂止荡涤了世间万物,还洗刷了我们的心灵呢。
    喜欢读宋词,因为读词就是读自己。
    唐宋文人总能将我或混乱、或忧伤、或微妙的思绪诠释得如此生动优美。晏殊写道:“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杨柳风轻,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春天总是一个复杂的季节。闲花淡淡,芳菲点点,飞絮濛濛,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如此良辰美景,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里,拾起曾经被碰碎的梦想碎片,整理行囊,重新上路。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里,拉上好友,去野外收集春天的希望,看四月的阳光灿烂在天空,照射到这潮湿的大地上。或是古筝一弄《湘江曲》,对着清新的水面,感受一下宋朝词人张先“声声写尽湘江绿”的情怀。然而,春天又会令人如此伤感,“惜春更把残红折”,这个时代,人们整日忙碌的身影、焦急的眼神。物质、权力充斥着他们的心灵,春天就在他们繁忙的日子里偷偷溜走。流年不回,我们没有珍惜的,除了春天,还有那些青葱岁月里的灼热年华。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散落在那个夏至未至的时光里。如不学会珍惜,谁能保证下一个春天,我们还能这样若无其事的走过?
    晨曦陌路,流年不回。在那些父母两鬓变灰白的日子里,在那些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里,回忆什么时候已成彼岸,我站在时光的对岸,隔岸观花,岁月依旧美丽如初。

       五象之鹰图书馆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