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倪萍《姥姥语录》:平凡者的哲学

 风和日丽妙云 2011-06-28
 
 

  插图选自《姥姥语录》

  □书评人 红孩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好散文,散文界一直没有定论。我在几年前,曾这样说过:在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最佳的意境的情况下,好的散文应该做到:给人提供多少信息的含量,情感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姥姥语录》,我要说,《姥姥语录》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

  《姥姥语录》所要传达的首先是姥姥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作者在文字中交代:姥姥是个不识字的缠着三寸金莲的农村老太太,她的大名叫刘鸿卿。然后,所要传达的才是作者和她的五十几年的情感依赖。通过五十多年的生活观察,作者发现在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的言行里,充斥着无数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认识。

  倪萍通过写姥姥,不单单是要表达她与姥姥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告诉社会:我们要学会接受平凡,学会尊重普通人,学会从生活中感悟生活。不要以为只有领袖才可以创造语录,人民大众同样是生活的主宰。这是我读《姥姥语录》最强烈的感受。

  很多人一提到哲学二字,都觉得抽象、神秘,看不见、摸不着,其实,那就是世界观、方法论,是你对世界的看法和做法。哲学与受教育的程度往往关系不大。

  在《姥姥语录》中,倪萍在阐释姥姥的哲学的同时,也在阐释自己的哲学。譬如在对待当官、出名、挣钱上,她说:“当官的人一定努力当最大的官;做生意的要挣到最多的钱,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千万不要说当官的不想当大官,挣钱的不想挣大钱,出名的不想出大名,这都不真实。只要心地正,当大官、挣大钱、出大名都是有价值的。否则你就离开你的现在。”

  这就是倪萍的哲学,一个受姥姥影响五十年的倪萍哲学。从事编辑多年,看亲情散文无数,大都写得很雷同,能向倪萍这样的写成一本书,不与他人雷同,也不与自己的每一篇雷同的作家还不多见。要想写出独特的亲情散文,我的经验是:普通人一定要写亲人的片段,千万不要从生到死写流水账;名人、领导人可以从生写到死,是因为有人会研究名人、领导人成功的奥秘。但也并不因此就可以写成流水账。倪萍的《姥姥语录》,所以被更多的人青睐,我以为除了她以往的名人效应,关键还有她散文创作艺术的成熟。《姥姥语录》中的每一篇散文,甚至包括作者的序言都非常地打动人。

  《姥姥语录》的成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叙述的口语化。我历来主张文学的通俗化,那种学院式的欧化的语言,实在不是给中国人听的看的。我非常欣赏姥姥对倪萍主持风格的最高评价:说人话。我觉得,这是最高的标准,也是最低的标准。一篇文章的好与不好,真不在你用了多少华丽的语汇,而恰恰在于你思想的深度和对文字的准确度。

  【姥姥语录】

  关于待人说话

  “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说话是不是给别人听的?哪有自己对自己说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兴不高兴。”

  关于大和小

  “人生下来有两杆秤,大秤和小秤。大秤是人人都可以称的,叫公家的秤,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公平为准星的,小秤是自家的秤。家里的事上了公家的秤都是很轻的分量。”

  关于金钱与生命

  “孩子,不管多么富裕都没有年轻富裕啊。年轻的富裕就是胳膊是胳膊,腿儿是腿儿,年龄大了富裕管个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浑身都穷了。钱有得是,可身子穷了。”

  关于为人处世

  “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呀!”“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帮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