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终章】Day Green岁末人物专访第一期——空错

 zhangxg0513 2011-06-28
  • 【最终章】Day Green岁末人物专访第一期——空错 - [日青朗朗集] - 2010-12-29

    空错:学过几年地球科学,故而喜欢研究身边的自然现象。以徐霞客、丁文江“知行合一”的精神自勉,永不放缓探索的脚步。目前主要对科考、探险、摄影感兴趣。

    在三羊古火山

    两年前的一个豆瓣活动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让一群年轻人相识相悦,并组成了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群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他们就到大自然中旅行,或观察、考察沿途遭遇的动植物,或背上地质锤深入没有人烟的山里敲打岩石。一切动力,来自于大家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痴迷。他们用脚步、文笔、照片记录亲身经历的大自然,共同交流对她的发现和理解。Day Green岁末人物专访第一期,我们对当初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空错进行了专访,如果你是自然、博物爱好者,是户外旅行爱好者,是摄影爱好者,欢迎加入到他们这个群体中来,一起分享探索、分享知识的乐趣吧!

     

    日青:相信很多朋友都是和我一样,通过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 看图读植物『长期』这个活动认识你的,能谈谈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发起这个活动的吗?

    空错:发起这个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想知道那些花儿叫什么。我喜欢到大自然中旅行,虽然观察的重点是地质地貌,但自然界一年四季赏赐给我们五彩斑斓的花鸟世界。旅行中,美丽的花草无数次吸引我驻足欣赏。久而久之,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那些花儿叫什么。但是,当时我对植物一窍不通,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查她们的属、种,因此就发起这个活动,目的在于吸引认识植物的朋友来这里帮助不认识植物的朋友。我运气真好,豆瓣上喜欢大自然的热心朋友很多,在大家的共同建设下,活动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才有了今天上万张照片的规模。从不关注到关注,从关注到认识,对我来说,这是质的飞跃,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在此对所有支持的朋友深表谢意。
      
    自然笔记官网:http://www./

    日青: 嗯,基于这个活动,后来有了自然笔记小站,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关注大自然的博物学分享站,能为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小站的情况吗?比如说,涉及哪些内容,主要有哪些人具体来做,大家都是用业余时间做的吗?每个人分别负责什么内容呢?希望做成什么样的平台?

    空错:我通过“看图读植物”活动,认识了阿蒙,自然笔记小站就是阿蒙申请的。目前,小站主要分为“我们的邻居”、“植物图鉴”、“博物中国”、“博物北京”四大栏目。“我们的邻居”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交流我们对自然的发现、描述和感悟。“植物图鉴”主要由阿蒙建设,他希望做成一个以常见植物为主、定名准确的小图库。“博物中国”和“博物北京”涵盖植物、动物、真菌、岩石、化石、地质地貌、天文、古建、探秘等小栏目。既然是博物,内容自然要开放,希望任何喜欢自然的朋友都能找到他感兴趣的模块。目前小站刚开张不久,内容有限,所以我请几位经常一起出去玩的朋友传点照片做好示范,其实小站没有特别具体的负责人。我希望这个小站成为轻松的没有任务压力的“玩”的场所,闲的时候到小站里溜达,聊聊旅行中不理解的、好玩的自然现象。博物学,需要的就是兴趣,要发展兴趣,最好别有压力。
      
    自然笔记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09921/

    日青: 你现在的工作是否与地质有关?看到这一年来,你自己一直有计划地坚持寻访、记录、补充着北京地区关于植物、地质、化石、博物馆等山水、物种、人文方面的内容,许多人很羡慕你的状态,但大部分都做不到如此频繁地走入山林,能介绍下你目前的工作吗?你又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并长期坚持下来的?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空错:几年前,我突然意识到自然界赐予了动植物不同的力量:动物在空间上非常自由,但生命大多短暂;植物在空间上不自由,但在时间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作为动物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固定在办公室或家里呢?所以,我想获得空间的自由。自由,人皆向往之,但各人有各自的理解。在我眼里,自由就是到大自然中旅行,而旅行,是会上瘾的。我克服了旅行中最困难的第一步——决定出发,接着又克服了困难的第二步——坚持行走。之所以能坚持,一是有一群朋友和你一起行走,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性旅行,也就是说:和一群朋友,到自然界中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知行合一。我觉得理论和实践统一,才是真知识。有些朋友对我的职业感兴趣,其实,旅行和职业没有关系,再忙的人,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闲适。不在于行走有多远,不在于行走了多久,在于心是不是向往自由,在于是否愿意放下无期的工作去追寻哪怕是片刻的自由。

    日青:能给也希望在其它城市和地区做此类科考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和建议吗?

    空错:我所作的旅行大多不算科考,真正地科考没有那么闲适,因为他们是要去完成创新性任务的,是有很大压力的。科考通常只关心自己的领域,比如你很难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找到地质考察信息,这类报告中大多只有生物分类。我暂将我这种旅行方式称为自然旅行,我的旅行原则是:有重点,但要综合。也就是说,一次出行,目标要明确,比如采集秋天的果实、发掘侏罗纪的植物化石、寻找冰川遗迹等。但我会在旅行沿途观察一切有趣的自然现象。对,不要对他们熟视无睹。而要做到综合这一点,要求很高,要么你的旅行队伍中有各领域的“专家”,要么你自己是全才。做一个全才很难,但我们可以学习各个领域的入门知识,哪怕是皮毛,多留心、多积累,也会有很多进步。一种特别有效的入门办法是:跟着一群“专家”去旅行,沿途不断地提问。旅行前最好对路线有所了解,旅行时多观察多思考,旅行后多总结。有句话叫:知之愈深,爱之愈坚。对某一领域越是了解,也就越会关注他。

      
    日青:可以推荐几本科普或博物书籍给对大自然感兴趣的朋友吗?如果有一本理想中的绿色杂志,你希望它是怎样的?

    空错:博物学的书籍不多,特别是综合性质的博物学书籍几乎没有。我对地学领域稍熟悉,推荐地质学入门书是《普通地质学》以及夏树芳先生的《地质旅行》,有几位植物学的朋友推荐了《植物学》(陆时万等编著),动物学方面的书,我推荐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我理想中的博物学杂志,是一本没有严格学科界限,有机世界和无机世界融合,自然和人文统一的综合性杂志。自然是一个系统,不要为了研究的便利而人为地将他们分割得支离破碎。
      
    日青:最后,能和我们大家分享你2011年想要去完成的某个计划吗?

    空错:2011年没有具体的计划,除了继续和朋友在北京周边进行自然旅行外,希望通过自然笔记小站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旅行发现,希望能玩出更多名堂,结识更多热爱自然的朋友,为博物学传播做点有意思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