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闹鱼花、余位操、痒见消、铁线尾 来源 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带根的全草及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可达2米。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密被黄色细柔毛,老时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卵形或卵圆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稀疏锯齿,两面均密被黄绿色绒毛,尤以幼叶毛最多。夏秋之间开紫堇色花,轮伞花序集成顶生直立或稍下垂的长穗状花序,花偏向一侧,花萼管状,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长约15毫米,外面具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雄蕊4,无花丝,插生于花冠管近基部处,子房上位,无花柱,柱头长圆状。蒴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有鳞片,熟后二裂,基部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缘或河岸边土坎上。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 根及全草全年采集。花、叶于夏秋采集。 性味功能 微辛、苦、温。有毒。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杀虫。 主治用法 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研粉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钩虫病:鲜醉鱼草全草15克(儿童酌减),切碎,水煎2小时,取汁100毫升,加白糖适量,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 2.支气管哮喘:醉鱼草根、杏香兔耳风、前胡、炒萝卜子各10克,盐肤木根15克,水煎服。 3.驱蛔虫、小儿疳积:醉鱼草果实15克,或加猪肝适量,水煎服。 4.疟疾:醉鱼草根15克,水煎服。或醉鱼草叶、香椿内皮各30克,威灵仙3克,水煎,发作前2小时服。 5.肺脓疡:鲜醉鱼草叶绞汁,每次服一茶匙,一日3次。 6.胃痛:醉鱼草花(刚开放时)晒干研末,每次服半茶匙。 7.关节风痛:醉鱼草果实、山栀子等量加烧酒捣烂,外敷。
注:家畜食过量时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振颤等中毒现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大量糖水,静注葡萄糖盐水,肌注维生素B1。
![]() |
|
来自: 闲品落花 > 《18.寄生虫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