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思故我在?——对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思考

 鲤鱼山九龙门 2011-06-29
我思故我在 ——对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思考(2011-06-29 20:55:39)
 

我思故我在

                             ——对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思考

2011年的高考刚刚拉上了帷幕,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就在网上引起了网民的一度热议,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他们是否都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有力的答卷我们且不去论,那些高考命题者是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呢?

作文历来是最受社会关注的高考题型,除了因其分值大而关乎考生的命运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显示考生的情感意志、认知水平、人生态度和思想智慧,也能体现一个时期社会对青年发展方向的关注、期望和引领。

什么样的作文题才是好题?从受众角度看,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是奇妙的思维开放性与语词限定性的结合。它所划定的边界,应该不使有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美学素养的考生感到逼仄和厌烦。经过良好的审题,考生应该发现思维和语言可以朝一个秘密的令人兴奋的方向放飞。具体而言,它如果是一种观点,应该是可以驳诘的;如果是一个事物和现象,应该是多义的;如果是一个行为的描述,这个行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应该具有丰富的、不确定的象征意义。我们不妨方言细察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并对之做出冷静的思考。

一、立意的深度

高考作文不仅是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考查考生思维思辨的能力、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说,高考写作最看重的是考生的思维质量。这就要求高考作文题必须给考生提供施展思辨能力的场地,让不同思维水平的考生写出具有不同思维含金量的作文。

就题目本身来看,2011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同时列出两句截然相反的名言,意在打破盲从偏信,引导独立性的思考, “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一个饱含深刻的思辨性的命题,这两句话都有道理,都符合事实,但又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叠加性,表达了暂时与永恒的关系;这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认为“一切都会过去”,是因为无价值的东西必定会破灭,困难和痛苦囚不住打不倒心胸旷远、坚定执着、内心坚强的人,你的生活将由你来掌控;认为“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因为只要你真诚地读书做人,保持孜孜不倦的人生态度,就能做到放下并跨越那些成长中的障碍,锲而不舍地去努力为社会奉献着,人们就会永远把你怀念。这是一个关系社会道德、人类良知的话题,些昧着良心赚取黑心钱的人,那些对老百姓不负责任的贪腐官员们,总认为时间的流逝会掩盖他们的罪恶,“一切都会过去”。然而万事皆有缘,善恶终有报。罪恶被曝光之时,也就是他们锒铛入狱之日,老百姓将会把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切都不会过去”。君不见,三鹿奶粉,双汇食品,锦湖轮胎,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苏丹红,塑化剂,哪个能过去?

一切事物虽都会过去,但一切事物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记录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在人类基因里,留在生命的深处。英雄者留下光辉的形象,罪恶者定将遗臭万年。从这个角度看,材料整体呈现出倾向性,存在着取舍关系。由此确立写作的方向为:以积极的人生目标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勇于承担的精神谱写激昂的生命之歌。可以说这道作文题目思辨空间很大,是一道好题!

二、思维的广度

高考前考生普遍担心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考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各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所以高考作文题中涉及的问题不能带有地域限制性、性别性、阅历限制性甚至是个性限制性。只有让考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作文,才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比如2011年天津卷高考文的作文题目为《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这道作文题可以让学生各自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尽情地展开思考、畅所欲言,体现了开阔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望远镜能从空间距离引申到时间距离,产生“远见卓识”的意涵;显微镜让我们联想到洞烛幽微,明察秋毫;反光镜照出我们的背后,是反视,也是反思;哈哈镜给人以幽默,也能引发对真与幻、原形与变形的辩证关系思考;三棱镜折射出绚丽的光彩,启示我们要善于在寻常中发现美……每一种镜都有着多元的释意角度。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镜加以组合生发,进一步拓展了意蕴空间。可以说,想象有多丰富,这几种镜组合产生的意义就有多丰富。

三、内容的信度

高考作文要联系实际情况,考虑到考生的年龄层次、社会阅历、思维深度,不可以拔高试题的难度和深度,让考生无话可说或空话连篇。现将考试中让大多考生棘手的题目做些分类和解析。

(一)、雾里看花类:

对于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不少作家认为“有点难”。

“题目是很宽泛。何为原点?可以是人或生物的基本点;可以是良知的原点;可以是亚当夏娃的原点……”陈村说,“对于这样的题目,最后只能落实到如何阅卷上,批卷更重要。”

“回到原点,不是所有人都思考过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学生很难有痛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何立伟说。他还举了鲁迅的文章《酒楼上》为例,其中鲁迅写道一个人“像苍蝇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只有生命经历很长的历程,有人生沧桑的人,才适合谈这个题目”。

我心目中,最好的高考题目应该是‘半实半虚’,既贴近生活经验,又有思考的着力点、切入点。如全国卷考‘诚信’的问题。”而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完全虚化,让考生无从下笔,难以抒发真情实感,写不出那种阅历、那种沧桑,毕竟他们还只是刚刚成年的孩子,这道题有点让孩子们故作深沉、“雾里看花”。

(二)、时事政治类:

河南、黑龙江、陕西、山西等省份,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目是《中国崛起的特点》。作家们认为题目欠妥。

作家陈村认为,高考不是公务员考试,作文不宜考“时事类作文”。他认为:“这种考法不对。这是语文考试,中国学生要求政治正直,写作文不能过激,所以时事类很难考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小孩很单纯,赤子之心,不应该以成人的思维去考学生。”

韩少功则认为,高考作文最好不要用离学生生活太远的时事材料。“写‘中国崛起’这类题目,对中学生来说太高深,驾驭这种文章需要深厚的历史、政治知识,这对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

在我看来,政治考试应该考查社会热点,语文作文考试则应该力避热点,让考生说他们那个年龄层次该说的话,抒那个知识背景该抒的情,远离了现实生活,让他们谈一切触及社会重大事件的话题,他们难免力不从心。

历次高考后专家、教师均会对大陆各省份的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或褒或贬,或爱或憎,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6月7日,中国有933万年轻人在同时写作。这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绕不过去的大事。考试的形式注定,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被动写作、功利性写作。挽救这种写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好的命题、相对应的好的评价体系。问题摆在命题人员的面前:如何出一个好的题目,才能维护他们思维的尊严,才能不玷污汉语丰富的表意功能,才能不辱没思想的传统和这一个古老的文学帝国?这是每一位命题者要做的答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