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鉴揭密】潘达微--冒死收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zhao501 2011-06-30
 
 
▲潘达微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收葬之人
 
 
▲广州市先烈路的黄花岗公园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319日,细雨霏霏,春寒料峭,广州街头的木棉花迎风怒放。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先烈路的黄花岗公园,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就坐落在这里。

 

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地处白云山南麓。1911年,黄兴等人发动的“三二九”起义失败,广州街头尸横遍地。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尸体收殓后葬于此地,并将此地改名“黄花岗”。黄花岗共葬“三二九”烈士72人,这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由来。

 

潘达微是广州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10年前,美术史家、作家黄大德出版了《魂系黄花——潘达微评传》,今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他又应邀撰写了一篇潘达微传记。记者专程走访了黄大德先生,黄先生感慨地告诉记者:“辛亥革命一百年了,潘达微最小的女儿潘剑波前两年也以90多岁高龄在香港去世。潘达微此人值得研究,他的事迹今天仍值得记取。”

 

受孙中山影响参加革命

 

潘达微(18801929),原名潘虹,字心微,后改达微。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出身官绅之家。其父潘文卿是清末武官,辞官回乡后,曾参与创办广州广仁善堂。潘达微在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第五。他少时勤奋读书,十五六岁时便能模仿古诗作画。

 

潘达微自幼多病,因求医认识孙中山,并成为知交,深受其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救国,提倡社会改革。不久,他与史坚如一起参加兴中会,开展革命活动。他利用父亲的社会地位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美术活动为掩护,宣传革命,与革命派人士密切联络。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孙中山嘱托潘达微创办刊物,鼓吹革命。潘达微遂以赞育善社的名义,筹款数千元,和陈垣、高剑父、陈树人、廖平子、黄鲁逸等人在广州创办石印《拒约画报》(后改名《时事画报》),明确提出“以革命思想入画”的口号。画报图文并重,针砭时弊,鼓吹改革,虽然出版约一年后被当局查禁,但仍在海内外起了巨大的影响。

 

《时事画报》停刊后,潘达微又与高剑父、陈树人等人在广州南武学堂、培淑女校、洁芳女校等担任图画教员,暗中进行革命宣传,积极发展同盟会员。

 

1907年,同盟会在广州成立支会,高剑父、潘达微分别担任正、副会长。潘达微还与高剑父、陈树人共同创办陶瓷工厂,并在广州河南漱珠桥开设“陈巨裱画店”,这些厂、店和潘达微的家成了革命党人联络的据点,是策动广州庚戌新军起义的机关之一。庚戌起义失败后,裱画店被查封。

 

1908年,潘达微与陈树人、邓慕韩等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这是同盟会在广州的机关报。他还兼任《七十二行商报》笔政,经常撰文抨击时弊,揭露清朝统治的黑暗。

 

四处奔波收葬烈士遗骸

 

19114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潘达微和高剑父等人利用培淑女校作为转运储存武器弹药场所,支持革命。义军奋战一夜,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起义者有的当场牺牲,有的被捕就义,次日从越秀山麓至双门底各街道上,殉难烈士遗骸枕藉,暴尸街头。广仁、方便、广济、爱育等善堂院奉命收尸。断头折臂、血肉模糊的烈士遗骸被堆放在咨议局门前空地上,惨不忍睹。当时,南海、番禺两县知事相议,拟埋葬于大东门外的臭岗。臭岗是一个专埋死刑犯的地方,往往草草掩埋刑人尸骨,臭气熏天。

 

潘达微闻迅后挺身而出,冒着清政府还在到处搜捕革命党人的危险,以《平民报》记者身份,跑到广仁善堂,对善董们说:“诸义士为国捐躯,纯为国民谋幸福……如此藁葬,心奚能安?且慈善事业不计谁是谁非,施棺施地,应为义所安。”善董们都被潘达微所言感动,点头称是。潘达微建议择地安葬,但大家面有难色。

 

潘达微想起了好友江孔殷。江与潘达微是世交,当时正担任两广清乡督办,在地方上很有势力和影响。1906年,潘达微主编的《时事画报》因发表《官场的美人图》,揭露官场利用妻妾买官卖官黑幕,被勒令查封,是江孔殷与南海县令疏通,罚款了事。1910年新军起义失败,受伤义军被俘后,又是潘达微找到江孔殷出面保释。

 

果然,当潘达微找到江孔殷,向他提出择地安葬烈士时,江立即明确表示:“请转告各善董,此事余可力任,纵有不测,愿负全责!”尽管江孔殷当时接到命令加紧搜捕革命党人,但他却表面应付,暗地支持潘达微。

 

在江孔殷鼎力支持下,潘达微和各位善董四出找寻葬地。有一西医在广州沙河新购一地,本想献出来,却遭到亲属极力反对。此事陷于僵局,潘达微来到广仁善堂告知此事,泣不成声。善董徐树棠大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献出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作为葬地,并承担棺殓营葬等事。

 

潘达微转悲为喜,随徐树棠到红花岗实地视察,觉得此乃青草白地,可谓净土,正好可用来安葬义士。翌日,潘达微来到谘议局前的尸场,用药丸塞住鼻孔,辟除臭气,协同100多名忤工从上午11时一直忙到下午4时,总共殓葬了72位死难烈士。

 

酷爱菊花命名黄花岗

 

葬殓七十二烈士,潘达微本不愿张扬。但康有为弟子徐君勉所办《国事报》披露了此事,且点了潘达微的名。这样,潘达微便不得不公开事实真相,他在《平民报》发表了《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一文,坦承收葬烈士遗骸是自己所为,并称:“党人视死地为乐所,余身命久置度外”。

 

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潘达微将“不够浑厚的‘红’字改成‘黄’字”,“红花岗”从此变成“黄花岗”。据黄大德介绍,潘达微平日酷爱菊花,曾以古人“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自勉。他后来又为被迫迁至香港出版的《时事画报》作画题句云:“行风雨岗前立,指点黄花是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潘达微先生首先提出公祭黄花岗烈士。在他的倡导下,1912515日,从南京回到广州的孙中山先生率领各界人士至黄花岗祭悼,亲自主祭并致祭文。

 

1913年,潘达微被执政的龙济光等通缉,逃离广州。但他念念不忘黄花岗烈士,令其子女身着白袍、骑白马,披着写有“黄花岗之子”、“黄花岗之女”字样的绶带前来祭拜。黄大德告诉记者,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他曾陪同潘达微最小的女儿潘剑波到黄花岗祭拜英灵。当时潘剑波的身上也披着“黄花岗之女”的绶带,这表明潘达微的后人永远都是黄花岗的子孙。

 

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

 

黄大德先生研究潘达微二十多年,他自称是被潘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说:潘达微是研究近代广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慈善、医学、出版、广告、摄影及教育、戏剧的一本大的百科全书,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广东光复以后,都督胡汉民一再邀请潘达微出任重要行政职务。潘达微却表示不愿做官,他在广州花地黄大仙祠创办孤儿教养院并出任院长。政府无法解决经费,他就变卖母亲遗下房产,以自己份内所得之款作为孤儿院经费。这所孤儿院先后办了50多班,毕业孤儿达千余人。大革命时期,潘达微曾一度出任广州市公益局长,但因他不喜行政工作,任职不久便辞职了。从此专心致志于艺术工作、以诵经、摄影、写画消耗余生。

 

潘达微多才多艺,他曾应聘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美术设计主任,不久任该公司香港分厂厂长。他把烟草公司每年赚得的利润,提成用于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潘达微画得一手好国画,擅长花鸟山水,尤喜画菊,笔力超逸。19251927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发行的《名画日历》,大多出自他的手笔。许多诗人、名士为其题画,使这些日历成为大受欢迎的学画范本。1926年,他和黄般若等画友筹组成立广州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同年,他与李崧、刘体志等人组成广州第一个业余摄影团体——景社,他拍摄昏黄街灯下踯躅的黄包车夫的一幅摄影,曾获“国际摄影沙龙”奖。

 

1929827日,潘达微病逝于香港寓所,终年48岁。19518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潘达微骇骨移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北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