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节气炙? 孔伯华:讲解冬病夏治(视频)

 幸运草wrh 2011-07-01

什么是节气炙?

xbl 630311 博 客

祝朋友们 天天开心快乐

    (一)节气炙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内经》中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即《内经》“时藏阴阳”的理论,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生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防病和医疗。《素问.藏气法时论》“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因此,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出人与天地同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如年节气受邪,产生相应的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走,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生瘘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积泄,夏伤于暑,秋必咳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就指出四时不同,各有其多发病及其病潜,且有节气规律,可及早预防。

    (二)天有八纪节气灸

    《内经》有“天有八纪”之说。即春分,秋分,春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些八纪都是一年中节气阴阳,寒热交替的纽枢,而冬至和夏至是阴阳主气交接的节气,二至对疾病影响很大,俗语说,重病难过冬至,过了冬至可过年,取穴以全身强壮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神厥,大椎,百会,涌泉,心、肝、脾、肺、肾俞,或辨证取穴。

    (三)三伏天,三九天灸

     三伏天和三九天灸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前者乃“冬病夏治”,后者乃“夏病冬治”之理,在我院已有20年历史。

    (四)春交夏,夏交春灸

     春交夏时,从谷雨至立夏。农历3月~4月。夏交春时,从大寒至立春。农历12月~明年正月,灸足三里,预防中风。

    (五)、方法

 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是“节气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节气灸”,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动荡之时,正是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气血阴阳关系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方法。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依“天序”阴阳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被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

  在常用的“节气灸”中,冬至前后的“关元灸”应用频率较高。许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达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秋分的足三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节气灸”方法。

     (六)、注意事项

     灸可分艾条灸和药灸(贴药),这里讲的是艾灸,悬灸。灸腹部和背部腧穴以卧位和俯伏位,灸治每天15分钟,温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灸次序先上后下。发热者暂不灸治,孕妇腹部腧穴禁灸,大血管周围不灸。灸后不宜食厚味、辛辣、酗酒、过食海鲜、虾、蟹、鹅、生鸡、羊肉等。

孔伯华:讲解冬病夏治(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