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猪驱虫有讲究

 jqhong 2011-07-04
寄生虫引起生猪生长缓慢及饲料浪费等,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错误的驱虫方法也会造成药物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驱虫效果。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寄生虫防制措施是养猪生产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
    
  一是正确确定驱虫对象。生猪常见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如蛔虫、鞭毛虫、食道口线虫、肺线虫、类圆线虫等和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虱子等。某些猪场还存在其它寄生虫如弓形体、球虫等。在采取饲喂水生饲草、散养放牧等传统方式养猪的情况下,还存在吸虫、绦虫等感染的问题。因此,在搞好常见寄生虫防制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状况和临床观察、检测结果,做好其它寄生虫的防治。
    
  二是合理选择驱虫药物。选择驱虫药物应注意药物的高效、低毒、广谱,做到使用剂量小、适口性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残留量低等。生猪驱虫药通常选用以下几种:⑴用于驱除体内线虫,如左旋咪唑;⑵既可驱除体内线虫又可驱除体外寄生虫,如敌百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⑶其它驱虫药,如增效磺胺制剂、盐酸氯苯胍等用于驱除球虫和弓形虫,呋喃唑酮(痢特灵)用于驱除球虫,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用于驱除绦虫和吸虫(以上药物用法参照包装说明)。
    
  三是科学实施驱虫方法。生猪寄生虫的防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一次常规驱虫。在具体用药上,必须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状况和生猪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不同的药物,有时还需要几种药物配合使用。除丙硫咪唑外,其它药物对寄生虫的幼虫和卵基本没有驱除作用,为了驱虫效果的彻底,常需要在第一次驱虫的1周后再次用药。对怀孕母猪和仔猪,为避免引起毒副作用,应注意掌握药物的剂量,慎用敌百虫、呋喃唑酮等,可使用伊维菌素等安全性高的药物。各类生猪驱虫程序如下: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在配种前驱虫,母猪产前15天再次驱虫,打破母猪与仔猪之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次,如寄生虫危害严重,可每3个月驱虫一次;仔猪在断奶时进行驱虫,新购进的仔猪到场后立即进行驱虫;育肥猪在50公斤体重时驱虫,如果需要转群,转群前应用药一次。
    
  四是采取配套防制措施。在开展药物防治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配套措施:保持水源、饲料的清洁,防止粪便污染;猪舍、运动场应经常清扫,定期消毒;防止猫、鼠等动物进入猪场,以免污染饲料和环境;仔猪与成年猪分群饲养,避免互相传染;猪粪集于粪池经生物发酵以杀灭虫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