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水流深说王旦

 风云际会2009 2011-07-04

  柯喜堂

  没想到北宋名相王旦竟在地处关中的富平留有遗踪!位于富平县城南大桥东侧的王旦村,据说便是因王旦曾于此建别墅而得名;距王旦村不远的留招村,传说王旦曾在此设留守处招兵,遂称为留招村(见《富平县地名志》)。王旦祖籍山东莘县,出生在时为北宋陪都的大名府,故《宋史·王旦传》说他是“大名莘人”。北宋首都乃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由此看来,王旦在远离京城和河北或山东的富平建别墅似乎不大可能。或许,王旦确曾来陕招募过士兵,并于此居住过,方留下这一村名吧。

  王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王佑曾任尚书兵部侍郎,为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名臣,并以文章名噪当时。在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王旦,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说,且性格内敛,“好学有文”。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王旦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初任大理评事,此后在地方上摸爬滚打,后被提拔为负责一路(省)水陆转运和财政税收的转运使。由于处世沉稳,工作作风细致扎实,“时论美之”,受到当时朝廷重臣王禹偁、李沆等的赞赏、推荐,遂调到中央政府任职,先后出任礼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宋真宗即位后,拜王旦为中书舍人。过了数月,又升为翰林学士,并兼管审官院。史载宋真宗非常器重王旦,视之为贤臣。一次王旦汇报完工作退身离去,真宗以目光相送,并对身边人感叹道:“为朕致太平者,必此人也”(能协助我实现天下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一年后,王旦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入中央决策核心圈子。澶渊之盟后,真宗为奸佞小人谗言所惑,罢免了为大宋王朝立下大功的寇准相位,以王旦继任之。王旦在这个职位上干了10余年,是宋真宗时期担任宰相最长的人。北宋名臣范仲淹曽赞叹王旦“居相府近二十年,未尝见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

  纵观王旦一生事迹,就其官德人品而言,可谓襟怀远大,静水流深。具体讲,不妨分为以下几点:

  其一,待人宽厚,顾全大局。这方面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王旦和寇准的微妙关系。二人同为朝廷大臣,并深得真宗信任,但就其个性来说,曾被宋太宗视为当代魏征的寇准刚直豪放,敢于担当,有时难免失之偏执,说话办事,往往图个淋漓痛快。比如他对处事沉稳,有时过于谨慎,比较保守,喜欢循规蹈矩总要讲究个章法的王旦看不惯,便常常在真宗面前数落王旦的种种不是。王旦在真宗面前却总是满口称赞寇准。时间长了,真宗有次忍不住问王旦,说你虽然常常夸赞寇准,寇准却总是说你的不是,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王旦回答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臣久居相位,在处理政事上一定存在不少失误或不到之处,寇准不讲情面,在陛下面前直言我的失误过错,更可见他的忠直,这也是我所以看重赞赏寇准的地方。”由于王旦的推荐,寇准出任主管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枢密使)。在执掌枢密院期间,王旦为领导的中书机构有次发公文到枢密院,行文不合规范,寇准便将此事报告了真宗皇帝,为此真宗批评了王旦,有关工作人员亦受到处罚。不久,枢密院给中书省的公文也错了格式,中书的人员大为高兴,满以为可以报复一下对方。谁知王旦听了下边的汇报,只是淡淡“哦”了声,让把公文退回枢密院。寇准得悉此事后非常惭愧,专程拜见王旦说:“同年,你怎么是如此大肚量的人?”王旦只是微笑不语。其二,不搞圈子,举贤为公。封建官场一大恶习,便是喜欢拉帮结派搞个人圈子。权势人物利用手中公权,把对某人的提拔或举荐往往作为树立私恩和个人威望的手段,并以“恩师”、“恩公”自居,借以培植个人势力。王旦久居相位,且曾主持过科考,自是门生满天下,府中经常宾客满座了。尽管如此,此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史书的记载却是五个字:(人们)“勿敢以私请”。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公私分明,不能凭借个人关系谋求官职或其他不正当利益,更不用说拉虎皮做大旗,声称某某大官是我的“恩师”或朋友而跋扈地方,胡作非为了。王旦用人和举贤有一个特点,即不让当事人知道。比如他通过观察、交谈,在来访宾客中发现某人有某一方面可用之才或过人见解,便悄悄记下其姓名,进一步考察后,乃予以适当位置安排之。不过,当此人再次登门拜访时,却往往要吃闭门羹了。至于举荐朝中同事,王旦更是甘做“无名英雄”,因此亦引起不少人的误解和怨言,直到此公去世后,人们看到当年奏章,才知道自己错怪了王公。寇准与王旦之间也闹过这方面的不愉快。有次,寇准从枢密使位置上外放为武胜节度使,按照宋朝制度,外放高官可以挂一虚衔赴任,寇准未能免俗,曾私下托人向王旦请求给他挂个宰相虚衔,遭到王旦拒绝。谁知宣布正式任命时,武胜节度使后面却增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于宰相)的官衔。寇准入朝感谢皇上的恩赐,真宗告诉寇准,他这么做,都是因为接受了王旦的建议。寇准闻言,不禁深深折服王旦的德量如海!后来,王旦病危之时,还不顾真宗异议,坚持推荐寇准为下任宰相最佳人选。不过,王旦并非好好先生,对那些有才无德或奸佞之徒,即便皇帝想任用,王旦亦常常予以劝阻,如真宗有次想用权臣王钦若为相,便遭到王旦的反对,直到王旦死后,王钦若才心愿得逞。王钦若对人恨恨言道:“由于王公(的反对),使我晚了十年才坐到宰相位置!”其三,德俭传家,不置田宅。真宗时期,官场奢风已颇盛行。王旦却能淡然处之,俭朴为生。一次,弟弟拿了条漂亮的玉带给他看,王旦命弟弟将玉带系上,问弟弟还能看见玉带的漂亮吗?弟弟说系上怎么能自己看见呢。于是 ,王旦意味深长地说:“自己看不见反倒多此累赘,只是为了使他人称好,这样活着岂不太累!”王旦亦不置田宅。他对劝他的人说:“子孙应当各自发奋自立,何必靠祖上田宅过日子,这样也免得子孙为争夺家产而做出不义的事来。”王旦临终前,告诫子弟要继承清德和节俭的良好家风,“不得事于泰侈”,并叮嘱从俭办他的丧事,“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王旦亦曾作过违心事。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了挽回与契丹人城下议和的颜面,竟不惜伪造“天书”,花费巨资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想以此“镇服四海,夸示外国”。身为宰相,王旦顶不住真宗的压力,也参与了这场闹剧,遂悔恨终生,死前吩咐子弟按照僧门的规矩殓葬自己,以期稍减其不曾劝谏的过错。不过从此事中,亦可看出王旦毕竟是王旦,偶尔犯了错,却至死也不肯原谅自己,更不用说一味遮掩或巧言辩解了。

  E-mail:huangwei6688@126.com  2169955

  主持人:黄  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