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中国母亲被逼成“变态娘”?

 爱家更爱夫 2011-07-06

 

有多少中国母亲被逼成“变态娘”?

    华阳杨

武汉一位妈妈近日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引来广大网友关注,众多家长纷纷起自己的经历。——74日凤凰网教育新闻

在这个署名大熊猫的网友在帖子里历数自己的变态行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培优机构;孩子上学我们工作、孩子培优我们作陪,节假日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家长;眼睛盯着的是考试成绩,耳朵听的是各路有关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还要灵敏嗅出暗流涌动的培优市场孰优孰劣,口口谈论的也都是奥数呀培优呀;甚至认为“爱她就是害她,心疼她就是狠心”。

这位“变态娘”的述说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许多家长都述说了自己逼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变态”经历。——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学生累、家长“变态”的状况呢?

首先是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优势的教育资源过分向“名校”集中;每所“名校”就是当地教育界的宠儿,享有优先的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配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优势的教育资源,许多家长不得不按照“名校”录取标准给孩子设立目标;为了让孩子拿到那些“名校”录取要求的获奖证书,许多家长“被迫”把孩子送进了课外辅导班。

其次是“名校”为了完成自己小学毕业生的“掐尖”录取,人为的设置录取“门槛”。举个例子,为什么有些“名校”录取要看重奥数获奖证?——能拿奥数获奖证的孩子智商肯定不低,这样的孩子教起来肯定学校容易出成果,学校的升学率自然就会高。

所以,许多小学生的“减负”就被变成了“加证”——“加”各种各样的获奖“证”。

由于担心子女未来接受不公平的教育,有些母亲就只好“折磨”子女了——是变态的、不均衡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催生了“变态娘”——假设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家长们也就不会死盯住所谓的名校不放。其实,这些“变态娘”内心也有诸多的矛盾和无奈。一位张姓的“变态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已经连续8天没和自己说话了,孩子说“不说话的时候,我的脑子能够保持清醒,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对奥数题”。即便她很担忧孩子的精神状况,在上名校的压力下还是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奥数培优。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我们许多地方的教育现状是母亲们成为“变态娘”的根本:素质教育还只是个响亮的口号,应试教育才是长袖而善的“舞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