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语文者得天下

 MouseHappy 2011-07-07

打响高考第一炮的,当是身为万学至尊的“国学”——语文,如若头炮放哑,那将是“一失手成千科恨”,接踵而至的几科考试或多或少会受牵连,其损失可谓大矣!所以,众考生千万要重视语文科目的考试!
高考语文试题有三大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作文。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付不同的内容就要用不同的心态和相应的技巧,这样才能做到见招拆招。
首先,要从战略上亲近它们!注意,不是“藐视”,藐视这些“内功深厚”的题目,只能令自命不凡的你不断地将分数送葬;当然也不能“惧怕”,惧怕这些你天天接触的玩意儿,岂不是有点妄自菲薄?亲近!我将这些题目看成了自己倍感亲切的三姑六姨——和自己的亲戚打交道,心里就踏实多了。接着,就要从战术上耐心仔细地安抚它们,要不,即使是皇帝老儿它们也照样会“六亲不认”!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句子等基础知识,这些东西既繁杂又庞大,在试卷上却是“有市无价”——分值不大。要拿下这些“婆婆妈妈”的“琐碎”题,关键是看清楚它们的模样(审题)。虽说此话已是老生常谈,但绝不可掉以轻心,不要因为少看了“全都”、“只有”、“不”这些关键词而痛失分数。疱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清楚从哪里刺刀子进去才可以宰牛既快又准。同样的道理,对付字音、字形的正误辨识题,最好也是从熟悉简单开始,这样可以省时省力。如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 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C. 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
D. 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一看题目,一些南方口音浓重的考生可能就要晕了——个个都似曾相识,但每个选项中都有一两个印象比较模糊的,读音不确定,拿捏不准,怎么办?别慌!遇事先找“熟人”,然后再“排除异己”——暂且把似是而非的“陌生人”搁到一边不管,看A项中“减”、“碱”、“喊”都很熟悉,就可以知道“减”、“碱”同音,可以排除。看B项中,“肆无忌惮”是常见的,“弹药”也是熟悉的,“惮”、“弹”都读dàn,亦可剔除。C项,更不用犹疑啦,“薄荷”、“赤膊上阵”、“博大精深”,这些都是平时经常用的词语嘛,读起来真是琅琅上口,于是结论很快得出。ABC项已排除,接下来无论你会不会读“滇、嗔、缜……”都不要紧了,答案就是D!同理,做字形题也是很简单的。如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 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 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 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只要眼珠子先抓住最简单的那几个,一眼就能看到“随声附合”中“合”应是“和”,答案便呼之欲出。
在语言知识这部分,恐怕最难的是词义、成语运用正误题了。考生们往往因为对选项中的成语或词语的含义一知半解而正误难判。这时候,只好将死马当作活马医,从字面理解入手,平时的超低语感,也能出奇制胜。像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3题: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 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 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 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闻过则喜”、“道听途说”、“恰逢其会”、“剑拔弩张”这样的解释,很明显呀,不过是些虚张声势的字面解释而已,于是它们成了最佳怀疑对象。凭常识和超低语感,像“闻过则喜”“恰逢其会”那样的解释一定有问题,排除!“剑拔弩张”的解释好像没错呀,仔细理解“弩张”只是“张”,却还未射,可见其解有错,也排除!最后剩下答案B。在一般情况下,拆词理解是很容易出错的,不过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踏上了考场我们就应该灵活机动些——我们也可以将错就错嘛,这个技巧用在成语运用题上你会有惊喜。
句子方面有句子衔接、改病句、仿写题等,也是不简单的题。解决方法主要是注意句子结构。如句子衔接,只要弄清楚前后分句的结构是先动词后名词,还是先名词后动词,有点像英语某种句型要求时态前后一致一样。如2002年全国卷第6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 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 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 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A项怎么读都像堵住了一口气一样,“人类已进入……”,进入什么呀?虽然后面一大串,但是都不是“进入”的宾语呀!接着“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是人类“倾斜”了?整句话都缺胳膊少腿的,读起来真别扭,砍了!B项,读到“加以……润色”似乎都还很顺,俨然一个完整的句子,可是最后冒出了半句“进行的再创作”,就像多出的一截尾巴,怎么都接不上去了,也砍了!C项也是同样分析出了错误,最后答案锁定D!
改病句无非是“增删换减调”,一旦清楚句子的结构,开刀就易如反掌了。要做好这种题,我建议大家平时养成注意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并且多加练习。其实现在市面上很多刊物常常都会出现一些令读者很别扭的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给这些病句做一回医生。这样到了考试时,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单纯出于语感都可以把病句“拨乱反正”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这一直是让大家头痛的老大难题,主要有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不过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难度并不高。2002年全国卷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比较高。对付那些题,语感最重要。但是语感需要平时的培养,如果没有很强的语感也不打紧,阅读题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社科文,答题时一定要立足文章,答案从材料中找。首先要仔细读原文,提取信息。不过像2002年全国卷的《沙尘暴》一文就比较容易,不需要看完全文,根据常识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因为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
但是像《话说知音》就不好对付了。关键是仔细读原文,如第20题:
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对于题目这句话的理解主要是来自于第一段“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与“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以及第三段中“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这一重要的信息。据此可概括为:(1)神往和渴求知音,是我们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2)从古到今都有传说和记载。
此外还要注意分值,按分值答题是聪明人的做法,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嘛!比如第19题,虽然只有一问,但分值为4分,这说明答案不止一点。不仅要从钟子期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俞伯牙的角度出发。子期能“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正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这么复杂的琴声子期都能领悟,伯牙才会激动万分呀!
第三部分作文是最昂贵的“黄金题”,也是最艰难的一题。关于作文,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不消多说。不过,我们要懂得“卖点”的重要性,那就是“人文化、有创新、有深度”。如果高难度动作不行,还有一招“点金法”,整篇文章至少要来那么一两句与众不同的句子,使得那些“生死判官”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接着对你的整体水平“过往不究”了。这样算是画龙点睛,牛粪上插上一朵花,颇能引人注目,说不定还会成龙成凤!
怎么样,我和你是志同道合呢,还是我道高一尺,你魔高一丈?这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踏实努力,从基础开始,我们才能赢得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