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才思维方法

 芝诺 2011-07-09
 

易经三爻中的全息宇宙法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0e09d01000clp.html

 

  1、天-能量:能量是宇宙的本源

  2、地-熵变:熵变是宇宙的进化过程
  3、人-时空:生命(机遇)是宇宙进化的结果
   
    易经中的三爻,蕴涵着宇宙“能量、熵变、时空”三种基本物质进化形态,生命是宇宙进化的衍生物。宇宙运动是分层级和系统不同层级的物质形态演化表现为能量跃迁,是宇宙能量均衡的结果:
        熵变熵增原理—宇宙的膨胀和生命的进化
        时空坍塌原理—黑洞现象/精神的寂灭
        物质守恒原理 --物质世界的自然平衡定律
        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世界的系统和谐定律
 
全息自然法则
 
        1、天:事物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2、地: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 
        3、人:人是万物之灵
    中国哲学认为,自然分为"天、地、人"三才,“天(地)人合一”是中国和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不同历史时期普通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全息管理法则
 
     1、资本流(天):从属于能量、地代谢进化系统
     2、信息流(地):从属于熵变、天代谢进化系统
     3、价值流(人):从属于时空、人代谢进化系统
     按照易经"三才原理",企业经营分为“资本流、信息流、价值流”核心三元素,财富是企业进化(企业基因代谢)的产物。资本管理、信息管理、价值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结构和灵魂。
    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基本功能”。企业作为一个大系统,结合易经的八卦哲学原理,分为“战略(乾卦)、文化(兑卦)、制度(离卦)、运营(震卦)、组织(巽卦)、市场(坎)、产品(艮)、资本(坤)”八个子系统,九个层次(易学最大数原理),六个成长生命周期(时间维六爻原理)。企业经营成长的过程中,每个系统都在进行着“资本代谢、信息代谢、价值代谢(三才、三维空间原理)”。
    因此,全息创新管理理论模型,能够模拟和描述企业组织生命周期各成长生涯中最少1296个以上管理与控制结点状态。通过企业组织基因进化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模型,有利于战略管理预测、决策和主动把握企业发展机遇,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作好企业生涯管理,填补了现代管理科学关于和谐管理哲学与工具方法的历史性空白。  
    全息创新管理模型理论体系,既可应用于个人和组织团队的目标生涯规划,又可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产业、市场、城市、企业等复杂组织巨系统的发展现状诊断工具、战略决策管理工具、组织管理评价工具、发展趋势与成长环境模拟工具,以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太 极 之 道
虞圣强

道,我们说叫基本的规律。从太极思维来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啊?基本原则。那么基本原则你掌握了,做任何事情,咱们要评估,说这件事情做得对还是不对,就用这个来评估。符合,我跟您说它就一定是对的,对的就一定能够做成,成了就一定能够成功;不符合一定会失败,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空间的问题而已。这些基本原则是:吉凶时宜,本末因果,易简通变等。咱们把它简单解释一下。

  吉凶时宜之道

  我们用太极思维来分析任何事情,首先要分析这个事是吉还是凶,就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怎么样做合适,合适就是吉,不合适就是凶。合适呢也叫宜,也叫适宜。讲三个适宜。第一个叫做一个人与一伙人,它叫合适,您个人的期望与大家伙的期望得匹配。一个人和一伙人的利益期望得兼顾才和谐。第二个,从空间上一地与一国,过去叫域,都得合适。这个叫统筹平衡。第三个,一个时间点与一个阶段,它得协调,它得合适。那都合适,就叫和谐。管理也好,博弈也好,干什么也好,都是,这叫吉凶时宜之道,评估任何事情,先看看我干这事我跟别人合不合适,前后左右合不合适。

  本末因果之道

  这个道理很有讲究。因为以太极思维来看,万事皆有体和用,皆有本和末,皆有生和成,有先和后,就是有因和果。《大学》里边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凡事都有本末终始,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本体是什么,细枝末节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就是有先有后。在咱们平常管理当中,能把本末、因果先后这个事情想明白,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往往一做事情,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为先为后,有的时候还真就是有点儿糊涂。

  易简通变之道

  现在做企业都讲,要做长,做久,做强,做大,到底怎么样做长、做久、做强、做大呢?不复杂,以太极思维来说,这个事就俩:一个您做这个事情,一说让人就明白,一说就明白这事,就容易找到合作者,追随者,就容易跟你一起合作,这叫“易知则有亲”,那么“有亲则可久”,事就能做长久。那怎么样能够做大呢?就这事情很容易操作,一说就明白,就能够做,一做就会,就能做成,这事就可以做大。所以说做久做大,无非就这么两件事。“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是《易经》里面的两句话,就是只是把事情做久了,做大了。但是这两件事情之间,还得有点这个本末关系,什么是本?做久是本,做大是末,先做“老久”,后做“老大”,才是做企业的真谛。

 

 太极思维与创新
虞圣强


  用三才和阴阳做创新,注意啊,该是这些因素的聚散、转化。什么是聚呢?把吃的东西一起聚合,就是聚;什么是化?散得像做连锁一样,把一个模式COPY成一十个、二十个,这个就散;转呢,阴阳的转换,强弱的转换;化呢是把别人的东西融合在我们这个地方来,把不同的东西给它化到一个池子,用不同的基本的方法。

  第一个变化的方式,就是时间因素。时间变化创新、空间变化创新,人间变化创新,就是这些因素组合。反季节销售其实是利用时间来进行销售,其他的,来看一个时间段,时间段的聚散长短就可以创新。原先送货需要三天、五天、一个月的时间,因为人间所有的创新要基于人们的一种刚性的强烈的需求,我不希望那么慢,一个月太慢了,能不能快一点,一个礼拜,再快点,快递,隔日送达,快递的这种行业的兴起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时间需求的变化,由长变短。工业化的变化是把什么呢?把很多资源从物理空间上聚集起来,把人的工作时间聚集了。现在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么样?倒过来,把工作时间分散。

  空间创新,我们看,过去大跃进的时候讲亩产万斤,那不可能,现在我们也没有可能做到?完全可能,而且城市里就可以做到了,这是一个美国的一个科学家的狂想,他说在城市里边搞这么一个立体农场行不行?用钢架子一层一层,这儿种萝卜、这儿种土豆、这儿种麦子,有水有土,有空气能循环,不错,立体的,如果要按这样的地来说,一亩地10万斤都可以。空间可以摞起来了,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空间也可以变化,可以聚可以散,可以集中在一个地方办公,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网络办公。我们现在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的空间一个是现实的空间,我们的卖场、我们的渠道、我们的资源;还有一部分是虚拟空间,而且虚拟空间对于我们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第三是人间变化,唐骏说在做微软中国总裁的时候送月饼,打开这盒月饼以后,你看到上面有一个小卡片,上面有几句话是手写的,非常感谢您,您的儿子非常棒,在我们这儿工作很优秀,我们为他感到骄傲,签名落款人是唐骏。绝大多数父母会被感动,他们感动以后会怎么样?我送礼的目的,发给员工月饼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员工,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员工受到最好的震撼和影响,谁对员工更有影响力?简单的一个人际的延伸。创新其实就是那么点事,时间、空间、人间的组合。


太极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型
虞圣强

  三才模型

  以太极思维来看,万事万物皆存在于一个维度当中,这是《易经》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型, 叫三才,叫时空人,也叫三角形。两个观念:第一,三生万物,时空人构成了三个因素,三个因素构成了万事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第二句话,叫做事不过三,有三就够了。“三”是《易经》当中极其重要的数字,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个非常棒的模型,尤其常用的叫做三才模型。

  这“三”是最经济的一种知识体系,最经济的一个价值链模型,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我们讲的都是这个“三”。三角形是一个忒棒的图形,它的背景核心就是《易经》里面讲的三才模型,模型就是数,非常重要的数,这个数就讲了时间、空间、人间三个重要的因素,任何因素都是在时间、空间、人间三个维度当中去运行的。我们分析天地万物都如此,人也一样。人生天地之间,时间表示我们的生命周期,空间表示我们的活动范围,人间表示我们的人际关系,把这三件事弄明白了就行了。做企业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嘛,所有的战略包括麦肯锡七步战略的模型,说大根上无非还是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是一个循环概念,凡事都有周期,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落后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采用追赶的方式去做,我们现在发现工业革命让我们落后了,我们一定要去追赶西方吗?一定要按照那种规则去做那种所谓国际性的企业吗?也许当我们在追赶人家500强的时候,正是“500强”这种企业、这种概念已经开始走向末路的时候了。

  以天道来说,天下万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工业革命把分散变成集中,就会有知识经济的革命再把集中变成分散。我跟您说,20年之内我们来看整个企业、商业发展的方式是由合到分的一个趋势,而那个时候,是我们的企业有可能变得非常非常受欢迎,非常非常有价值、有质量的时候。空间怎么选择?适合;人间怎么选择?还是那俩字,适合,人和人的品位适合,这叫时空人三个因素,看怎么用。

  阴阳模型

  第二个模型也是《易经》当中极重要的一种思维,叫做阴阳思维。时空模型是我们分析万事万物的基本结构,而阴阳是分析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阴阳之为道”,阴阳是我们讲的基本属性。

  阴阳有没有绝对的分别?没有,都是相对的。为什么相对?因为阴阳共生,这叫阴阳对应,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两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所以我们中医就讲阴阳平衡,辩证施治。用阴阳对应的思维来分析企业可好分析了,一切都是相辅相成,这个企业最强的优势的反面都是它的命门,这个企业哪些方面比较弱,太好了,反过来就是它的优势。我们分析海尔这个公司。海尔很棒,很强,但是海尔最棒的是什么?服务。海尔服务好,星级服务。“真诚到永远”,反过来你看吧,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一定不怎么样。

  阴阳转换就是物极必反。阴阳的基本的观点,静态上一定存在,有这面就有那面。一个员工的优点突出,缺点就很危险,我们能不能让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行不行?不行,绝对不可能,这人缺点被克服之日就是优点消失之时。那我怎么用人呢?用优点控制缺点就完了,因为你可以把一个人放到他适合的岗位上,你用你的控制方法完全可以取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永远不要做那种事情,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那叫阴阳不平衡。

  在奖励员工机制上,想让员工留住,留住员工的激励效果哪种最好,发奖金还是涨工资?涨工资的效果就那一下,发奖金不一样,奖金是不可预期的,不可预期的才有效。我们叫一次性奖励长期效果,长期性奖励一次效果,这就叫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对应。

 

易与道法术
虞圣强

 

我们说太极思维,太极策略,它的构成讲究三个部分,叫做道、法、术。道讲什么?讲规律,宇宙运行的规律,基本规律,日夜交替是规律,一年的寒暑交替是规律,生壮老衰亡,这叫规律。道是研究这个的。法是一套规则体系,就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做事情,什么流程,什么规范,什么结构,什么框架,这叫法。术是具体操作的技巧,技术,模型。道、法、术三点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整个一套策略的框架。法必须要基于道,道是核心,我们所有的管理的方法,规则,一定要符合道,不符合道的这个规则,一定会导致失败。术要符合道和法,这三者要完全统一。道法术的兼备和组合才是最好的策略。

  道的特点就是两个字,叫做不易。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永远不变的才叫道。不论这个表面现象如何千变万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看待万事万物都叫循环,进化是一个循环中的一段仅此而已。这个循环就是规律,这种循环是不变的。

  法呢要与时而易,这个法如果不变就完蛋。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都被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格式化,那么这个国家会怎么样?还能创新吗?还能发展吗?

  第三叫简易,方法要简易,操作上,咱们叫可操作性。太极策略的核心叫做道、法、术,道者不易,法者时易,术者简易。而道法术的兼备就是太极策略,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道法术兼备,缺一而不可。
 
 
 
 
太极八卦与自然科学的相关论述
2007年11月20日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补的,地球东西两半球的人类,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产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补的。二者如同人的两半身、两半脑一样,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现代科学是西方科学。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一样,都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片面的、狭隘的、残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对方,都不是包罗东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现代西方科学仅是西半球的地区文化、乡土文化,是一种偏枯不全的局部真理。虽然这种文化以实验的、数理逻辑的、技术的“科技型”面目出现,全身挂满了“科学”的标签,但是由於她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残缺性,先天不足,因而,她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内在的、巨大的危机。
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
一、基本物理学
光学不知道光的本质是什么,错误地把光的“阴阳八卦”本质解释成了“波粒二象性”。“波粒”仅是外徵并非本质。
电学不知道电是什么,不知道电的起源和本质,更不知道电为什么分阴阳,会斥同引异。
热学不知道热是什么,低温物理学不知道寒是什么,更不知道热与寒的相反性。寒热即阴阳二氧,它们是宇宙间最大量、最普遍的现象。
力学不知道力是什么,不知道力的起源和本质,更不知道四种力、天体动力、生命力、意念力是什么。
粒子物理学不知道最简单的基本粒子是什么,不是把目标选在光子上,而是把精力钱财白耗在“夸克”假说上。殊不知,即是“夸克”存在,正反“夸克”相遇,还是湮灭转化成了纯能量--光子,只有光子才是最接近的终极粒子,而由光子分解而来的红黄蓝粒子才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原子物理学不知道原子的色、香、味、温、力等各种属性和本质是什么,把组成万物和人体的有血有肉的原子描述成了一堆抽象的数学公式,对原子的实质一无所知。
二、理论物理学
  相对论的e=mc2公式把物质转化成了能量,量子论的e=n2公式则立即把能量转化成了频率。世界万物最终归于频率。从相对论和量子论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频率创造世界(万物和人)。这等於承认:音乐创造乐器。这是由现代最先进的“科学”得出的总结论。这里,宇宙间的一切物质的、生命的、精神的、社会的现象,都由振动频率创造出来。至於“频率”是什么,它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它怎样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就不得而知了。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能量的科学,而至今不知道能量(热、寒、光、电)的阴阳八卦本质,不知道负能量、负质量、负引力的存在,只讲123,不分+0-,这种所谓的“精密科学”、“成熟科学”,其精密性、成熟性从何证明呢?
由於基本的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对基本粒子、能量、力、电子、原子这些简单的基本物理现象一个也未弄清楚,其理论是糊涂帐,完全钻了牛角,因而,由此决定了宇宙学既不能解决宇宙的起源与本质问题,也不能解决宇宙的运动与演化问题,对空间和时间的实质,对宇宙的代表--人,更无基於真理的解释。
三、化学生物学及其他
  物质由能量聚集而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物理学不知道“能量”是什么,化学必然不知道“物质”是什么。现代化学只知道原子、分子的名称和符号,并不知道原子、分子的属性、本质、机制是什么,既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
生物学并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不知道生命的起源、本质和演化,更不知道生物为什么分雌雄,有老少,人有感情,有思想,能创造,人这种物质为什么有如此功能。
对中医、气功、心灵、人体特异功能,用现代生物学及任何理论均无法解释,这是因为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存在著根本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的问题是全面的、根本的,其危机是深刻的、巨大的。
理论上的危机,导致了技术上的危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枯竭,沙漠扩大,森林速减,粮食短缺,战争威胁,等等,正在把人类推向绝境。长此下去,人类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人类至今不能控制自然,自主生命,不仅造不出一只小小的蚂蚁,连人类自身的许多疾病也治不了。各自然界本身的技术相比,人类的技术不仅十分落后,而且孕育著灭绝人类的极大危险性。
要解决人类的危机,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危机;要解决技术上的危机,必须首先解决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理论上的危机,这是根本。
现代科学的根本问题不在实验和定量描述方面,而在对本源的思考和定性分析方面。只要解决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质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文化的最高结晶--太极八卦图,正好描述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质,可解决现代科学的根本危机。
只有东方的太极八卦图,才能解决西方科学的危机;只有东方文化,才能解决西方文化的危机;只有东西古今文化科学的大交流、大渗透、大综合、大统一、大集中,才能解决人类的根本危机,从现在的低级文明走向更先进、更健全、更高级的文明。
原子核和电子不结合,则不能生成原子万物;一旦结合,则可生成完美的原子,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
男女达到成熟,不结合则各呈危机,无出路;一旦结合,危机皆消,美满幸福,繁衍万代,前途无量。
东西文化各有片面,成熟后则各呈危机,二者交感、融合,则可消除各自的短处和危机,生成更高层次的新文化,造成新文明。
东方文化为|||,西方科学为:::。
|||:::--不交--危机,否,凶,地狱;
:::|||--交感--出路,泰,吉,天堂。
现代科学的危机在|||:::,在东西古今文化科学彼此隔离、彼此分割,阴阳不交,由此必然使人类陷入否、凶之困境,走向地狱。
现代科学的出路在:::|||,在东西古今文化科学彼此渗透、彼此融合,阴阳交感,由此必然使人类走向泰、吉之顺境,走向更新更高的第三文明--人间天堂。
桓仁县城形似“太极八卦图” 是中国唯一八卦城。
辽宁东部的山水之间,一个形似“太极八卦图”的古老县城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就是辽宁的桓仁县城。
桓仁县城是中国唯一的“八卦城”,这在全世界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桓仁县决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把现在的桓仁县城建设成新的“八卦城”,目前“八卦城”的西门“朝京门”、南门“迎薰门”已经开始修建。
史料记载,一八七七年,辽东垦荒发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为增加,当地的土匪又经常骚扰百姓、掠夺财物,清政府终于批准在桓仁建县(当时称怀仁)。那么县城建在哪里呢?负责修建的河南人章樾发现哈达河与浑江交汇处两条河水形成了一个“S”走向的天然太极图形,于是决定将县城建在浑江东岸天然太极图的阳极中(阴阳鱼的阳鱼眼睛上),并按照八卦图形施工建设。
当时政府拨款四万两白银建城,一八八二年怀仁县城建成,城墙外形八角八面似八卦,城北依山,东、西、南分设“宾阳门”、“朝京门”和“迎薰门”。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县城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对土匪袭击的防御能力。然而,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过后,桓仁古八卦城只剩下了西南处一段二十多米长的城墙。
二000年春天,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王恩涌、吴必虎到桓仁考察时发现桓仁县城是一个“八卦城”,并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两位学者称,桓仁古城旧址虽然已经被建为马路或民宅,但其格局却依然保持着八卦的形状,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八卦图形,县城内几条独有的斜巷也都是八卦城的产物。
据桓仁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韩秀烈介绍,新“八卦城”将定位为旅游城。现在新“八卦城”的规划设计和风貌设计已经完毕,新“八卦城”将既保留历史文脉的价值,又具有现今的旅游功能,城外设有护城河;城的出入口则以中国传统的牌楼古建筑风格为主,城内的所有建筑都将采用晚清民居风格。
按照规划图,桓仁八卦城与周围太极形状的浑江水构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太极八卦城。
八卦图有"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和"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及<乾坤谱>中新发现的"团正八卦立体坐标图"三种最具有代表性,如上图:
  <乾坤谱>作者:团正,已将<周易>推向立体研究阶段。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在武术中,八卦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八卦的中医解释
①古代《易经》中用“—”(阳)和“--”(阴)两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八种图形。即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们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风、东南)、震(雷、东)、坎(水、北)、离(火、南)、艮(山、东北)、兑(泽、西)。
②推拿穴位名。见《针灸大成》卷十。又称内八卦。即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八卦的引申意义(娱乐意义)】
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等(由gossip:闲话,聊天;流言蜚语引申而来)。
一说: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搬弄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另一说好像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黄色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为什么要叫八卦呢?
1.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2.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是“八婆”一词的演变。
3.八卦这词的由来也蛮好玩的, 据说是当年香港gossip杂志有露点照片时就拿个八卦小图案在那个"点"上 (台湾好像是用星星还是爱心的样子)久而久之就把八卦当gossip的代名词了。

 

 

论阴阳哲学与太极思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两种不同属性,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时期就已形成,至今最少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阴阳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体系,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里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将自然界和宇宙间的万物万象加以分析、综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唯物论和辨证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阴阳哲学。”

提起“阴阳”,人们常常将它与巫术和迷信混在一起,其实这只是极肤浅的表面现象和偏见。如果我们透过迷雾去观察和分析它的本质,那么就会看到它不但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普遍现象和规律,而且有着朴素的及意义深远的科学道理。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1972年10月23日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时说:“近代物理学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说,有相似之处。”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演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是认识世界中复杂事物的简化法则,其精髓就在于平衡原理。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总把生命运动的内在力和一切事物运动中相互平衡的力看做是阳和阴的对立统一,“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而万象无不生两性。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我们都会惊奇发现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阴阳对立、阴阳平衡、阴阳转化、阴阳统一的普遍规律。《太平经》曰:“天地之性,半阴半阳。”《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不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阴阳”方面,如天与地、大与小、左与右、男与女、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成与败、旺与虚、黑与白、昼与夜、水与火……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一文中说:“物无阴阳,违天背元。”《太平经》曰:“阴阳者,传天统地,使无穷极也。”《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没有阴就不会有阳,没有乾就不会有坤,正如没有上就不会有下一样。《灵宝毕法》道:“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

“阴阳”不但有对立统一的必然关系,而且还有盛衰消长运动的变化规律。“阴阳”实际是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和发生。《易·系辞》曰:“日往月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平衡永远是相对的,只有在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中不断地寻找新的平衡,这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从阴阳消长原理中得到启发,揭示出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他们发现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3年底,日本的18位科学家从各自研究的领域里共同提出了七个挑战性的问题,被称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中的不解之谜。其内容是:“花和蝶、生和死、心和身、左和右、阴和阳、虚和实、男和女”。我们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大多问题多属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阴阳平衡及阴阳对立现象,都没有超出阴阳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都可在阴阳哲学和太极思维中找到解释和答案。

“阴阳”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两种属性,宇宙间的万物无不包含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物理学中有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在胚胎学中有卵子和精子、在数学中有正数和负数、在电磁学中有阴极和阳极、在传统医学中有元阴和元阳……无论是大到宏观世界中宇宙及天体的组合,还是小到微观世界中的细胞及原子结构,无不体现着阴阳哲学的和基本法则和理性光辉。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是以东方哲学为背景的西方科学家,他在1927年受中国太极图和阴阳哲学的影响创立了量子力学中著名的“测不准原理”。玻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无限崇拜,他选择了太极图作为他的爵士徽章并将它印在自己的衣袖上。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曾经说过:“玻尔对他的互补概念和中国的阴阳概念间的接近深有体会,以至他把阴阳作为他的标志。”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中国阴阳哲学的影响下创造了“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他的理论在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不难看出,当今一些先进的发明及新颖的理论,都在不同程度地曾在中国古老的神秘文化中得到过借鉴和启示。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它们还是要受哲学的支配。”

阴阳学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道教的标志太极图就是总论阴阳气化、阴阳平衡、阴阳对立、阴阳统一的象征图。“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大宗师》曰:“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太极思维与阴阳哲学不但是我国古代各门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科学性极强的辩证唯物主义。太极图不仅表达了阴阳对立、阴阳平衡的统一关系,而更重要的还表达了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的变态运动规律。另外,在太极图中的阴阳合抱和两个鱼眼,还表示了“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及 “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用”的“阴阳”基本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非常崇拜东方文化和阴阳哲学,他认为太极图形与现代物理学中的S矩阵理论最为接近,他比较了太极八卦图同强子八重态之后在《物理学之道》一书中说:“阴和阳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对立面,是导致道所在运动的基本原理。然而中国人并没有到此为止,他们进一步研究阴和阳的各种组合,从而发展了一套宇宙的原形”。

道家的符号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及结构的缩影,同时也是宇宙中万物的全息元,太极图这个神秘的标志源于天体、载于河洛、显于万物、隐于细胞,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各个角落无不留下闪光的痕迹。《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云:“夫阴阳者,道之本。”太极思维用深刻简明的哲理,揭示了天道、地道、人道及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及规律。

根据阴阳哲学及太极思维之论点,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没有对方而单独存在,更不可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发展。《黄帝内经》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早在1898年,英国科学家舒斯特受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预言,他认为电荷有正负之分,磁体有阴阳两极,物质为什么不可能有正反两类呢?舒斯特在他的论文中还进一步猜测到:在宇宙深处极有可能存在有反物质组成的恒星和星云。

1928年,英国科学家包罗·狄拉克创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他用严格的理论描述了电子性能的方程式,既M?=M?M=(-M) ? (-M),而这里的-M就是指的反物质。狄拉克在他的文章中不仅正确地解释了电子的具体特性,而且还明确地指出在自然界中可能还存在着一种与电子质量相同,但电荷相反的基本粒子,这就是正电子。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线时终于在云雾室里观察到这种粒子,从而证实了狄拉克的猜测和理论。狄拉克预言除有正电子之外在宇宙中还应有其它反物质粒子存在,甚至还会有一个完全由反物质构成的“反世界。”他的理论震惊了科学界,狄拉克由此而荣获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获奖演讲中说:“不管怎样,我认为可能存在负质子,因为迄今的理论己确认正负电荷之间有完全的对称性,如果这种对称性在自然界中是根本的,那就应该存在任何一种粒子的电荷反转……”

在狄拉克理论的指引和启发下重要的发现层出不穷。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粒子回旋加速器终于掀开了物质构成研究的惊人一幕,科学家们凭借威力巨大的加速器发现了反中子,随后又发现了反微子、反介子、反超子……1996年,德国科学家开尔特·厄勒特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制成了一种反物质——9个氢原子。事隔一年,美国费相立加速实验室也宣布他们成功地制造了7个反氢原子。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虽然制造出的氢原子并不太多,但人类在证实反物质存在的同时已开始看到这种新能源的曙光,而反物质最诱人的前景就是用来制造星际航行火箭的超级推进燃料。如将0.01克的反氢和氢混合就可获得相当1200吨由液态氢组成的传统燃料,我们只需有针尖一点儿大的反物质,其能量完全可以将一艘宇宙飞船送上火星。人类已有望找到一把打开新型物理学基础观察的钥匙,科学将可能重新改写经典物理学中的公式和理论。

我们知道一个质子就是一个氢原子核,一个反质子加上一个正电子就可组成一个我们平时根本看不到的氢原子,如果这个氢原子与正氢原子相遇就会在一声巨响中化为乌有并同归于尽,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正反物质的湮灭。”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以冲气为和。”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仅仅限于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在微观世界里的反粒子,在大自然中不仅在地球上和太阳系内没有找到,甚至在远离太阳系几百光年的范围之内也没有发现。但根据阴阳哲学和太极思维理论我们相信,宇宙间的物质和物质规律是具有一定统一性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在某地漂浮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云或星球,它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子,也是我们的镜象和克星。

人类自古以来就相信宇宙是对称的,否则就不否合阴阳平衡的理论。既然粒子能组成我们日常所见的一般物质,那么反粒子为什么不会组成我们所不常见的反物质呢?1997年4月,美国海军研究室和加州大学等5个著名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先进的伽玛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这是在反物质研究领域发现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宇宙中确实存在反物质这一理论提供了最有利的依据。

我们眼前世界的一切都是由正物质所组成,但我们坚信宇宙中确实有反物质存在,正如北京大学地理教授传康所说:“现实宇宙存在着反物质和正物质,由正质子和负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世界是正物质世界,我们的地球属正世界。由负质子和正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世界是反物质世界,正物质和反物质相碰就会发生爆炸湮没转变为光辐射。总之,宇宙世界有正必有反,有实必有虚”。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每一种物质都有它相反的一面,如电子、质子、中子均存在有相应的反粒子,既正电子、反质子、反中子。

微观世界里正反粒子一一对应,那么宏观世界里正反物质也应对等存在。根据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揭示;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数量应该是一样多的,然而在地球这个由正物质组成的世界里可能性是太小了,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宇宙太空中去寻觅。科学实验表明,当一定的能量转变成粒子时,必然会有正反两种质量相同的粒子产生,这样才能达到质量守恒。所以说宇宙间如果有质子存在,那么一定也会有反质子产生,以次类推有宇宙也就应该有“反宇宙”存在,否则就不会有质能互换原理。为此,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教授丁肇中组织,包括美国、俄罗斯、瑞士、中国等14个国家的60多位科学家参加,另有6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L3实验和AMS计划运幸而生,他们的任务就是模拟宇宙初开状态,寻找能量、质量及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丁肇中教授等科学家推测:就像正负电荷要相互抵消一样,物质和反物质也会在大气中相互湮灭,既然物质存在于大气里,那么反物质就只能存在于大气层外的太空中。

1998年6月2日北京时间6时10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着由中国科学家主要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科学家们用实质性的手段揭开了探索宇宙反物质和暗物质的重大科学实验序幕。专家们指出:由于星球内部产生核聚反应时一定会有碳粒子产生,所以假如“阿尔法磁谱仪”能扑捉到一个反碳粒子,就可表示有一个产生这个反粒子的反星球存在,也就等于找到了反物质世界的直接证据。

现行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目前已得到了河外星系光谱转移和黑体背景辐射等重要实验证据的支持。既然宇宙目前还处在大爆炸的膨胀之中,那么它是否会永远膨胀下去?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首先要知道宇宙的总质量究竟能有多大,因为只有引力才能制止宇宙的继续膨胀。根据牛顿定律我们知道,引力和质量是成正比的,然而科学家早就发现在宇宙范围内存在有“物质丢失”问题,于是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在努力寻找“标准宇宙模型”理论中所说的“暗物质”和“反物质”。根据万有引力确定的计算结果表明,“暗物质”应充斥着宇宙,它可能占到宇宙所有物质的80%,要比普通物质还多5倍。但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找到这种物质,所以也有许多科学家并承认“标准宇宙模型”这一理论。然而丁肇中教授认为:“与许多物理学家所相信的相反,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既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源于大爆炸的反物质,其中某些区域可能还是反物质区域。”正因如此,这也就是丁肇中为什么要组织搞AMS研究计划的另一主要原因。

航天飞机装载着“阿尔法磁谱仪”经过9天19小时54分钟的太空飞行,于1998年6月12日下午安全返回地面。虽然此次探测没有扑捉到反物质的踪迹,但也获得了其它意外的收获。航天飞机发现在赤道上空400公里处存在一个围绕地球的质子环,而质子环中向各个方向飞行的粒子强度相同,并处于动平衡状态,这些粒子都是高能宇宙射线粒子与大气层中特定区域碰撞产生的次级粒子。研究结果还显示,赤道附近的正电子比负电子要多一倍。“阿尔法磁谱仪”经改造后将于2004年5月再次发射升空,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飞行将延长到3年。我们相信,在茫茫的宇宙中一定会有“暗物质”和“反物质”存在。

2000年在日本召开的第30 届高能物理国际会议上,有两个研究小组发布了一份他们研究后的报告,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对称的,有组成世界的物质就应有反物质,在宇宙形成之初反物质比正物质要多,而今天只能在宇宙射线和质子加速器中找到。那么反物质究竟到那里去了呢?如果能证明反物质比物质衰减更快的话,将会对回答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2000年第六期《青年科学》杂志报道,我国和意大利的一个科学小组经8年研究实验,最近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物理学通报》和《纽约时报》上同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两国科学家发现宇宙空间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它可穿透你的大脑而不留下任何痕迹,也可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甚至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它的发现最有力地支持了“超对称粒子模型”这一理论,证实了物质确有“阴阳两界”,而且两界中的物质都是一一对应。参与发现的我国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首席科学家戴长江在论文中还说:“最近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的这种不明物质量占据宇宙总质量的至少20%。”此次重大发现引起全世界的轰动,美国《科学》杂志还就此做了相当高评价的专题评论。

中国的阴阳哲学和太极思维是一种科学性极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用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明并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一切现象。太极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图中所表示的阴阳转换、阴阳对立、阴阳协调将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而太极思维和阴阳哲学在数千年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曾对世界说:“我们正在一个新的综合,新的自然观念的起点面前,中国是占有潜在性的优势。”

 
 
 
 

不可计算的问题与易学逻辑


    众所周知,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寓意功能最强、攘括概念范围最广的,莫过于“数”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已是当代人类用来表述科学规律和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工具。现代人将所有的思维命题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学语言蚀刻在一块微型石头上。只要布局正确,这块石头就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对一种“咒语”作出反应,任何人用咒语向它提问,石头会显灵地应答。于是,人们骄傲地宣称: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理性”时代!



●不可忽视的不可计算问题



   然而,哲学家和众多客观科学家却并没有被这一狂热的“理性”之风吹入歧途。正当人们津津乐道,自以为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理性”时代之际,许多有识之士对这个“理性”提出了质疑



  1,概念模糊的命题是不可计算的——有思维法则吗?





   概念模糊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碰得到。它是不可计算的



   最典型、最需要理性的领域,要算是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和科学家们的科学假设。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在艺术创作和科学假设的整个过程中,是以一种被称为“想象”思维的形态进行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由于其思维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得当,因此,就能探知接近客观真理的人文和科学方面的文明结论。



   近代辩证论哲学由黑格尔创建,由马克思、恩格斯整合以来,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遗憾的是,辩证论哲学观至今仍未找到一种像“数学”那样,能为机械论哲学观服务的逻辑工具帮忙。以致使这个认识论真理,迟迟不能进入科学殿堂。由于想象思维尚无法则,辩证论哲学观又缺少自己的理性工具,当代基础科学在“唯数”理论思维支配下,已明显滞后于迅猛发展着的应用技术。基础科学在由它自己孕育出来的实用技术面前,已经是“赢豕孚蹢躅”,“臀无肤,其行次且”,黯然失色!



  2,图灵(Alan Turing )的停机命题是不可计算的——有思维法则吗?





   阿兰·图灵冥思中的停机命题,本质上是一个“决策选择”问题。这是一个概念很明确,但不可建立形式化因果关系的命题。它是不可计算的。



   图灵停机命题的不可计算性,表现在我们日常对作某件事情的决策选择上。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如果要对某项活动进行抉择,往往不是依靠计算,而是依靠另一种思维法则进行决断:是做,还是不做?!



   人类众多的“抉择”,并非是计算的结果。抉择是不可计算的。千万年以来,人类在抉择中生存,在抉择中前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的这种非算法的“抉择”行为,到底有没有一种理性的思维法则作指导呢?这就需要从逻辑的高度来认识图灵的停机命题。更需要从深度理论思维的“法则”视角,来考虑如何处理图灵不可解的停机方程的求证问题。



3,哥德尔(Kurt Godl)命题PKk)是不可计算的——有思维法则吗?



   命题PKK)是哥德尔对罗素(Bertrand Russell)佯谬系统不可计算性的一种证明。这是一个概念也很明确,但要素的属性在“自集”中会发生质变的命题。因此,也是不可计算的。现实世界中所有的组织系统,都是从“无”到“有”在“自组织”演化中诞生。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自集”系统的结构和属性认识,只有假设,尚无法则!





  以上三个问题,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科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却都是不可计算的!



●数学理性的不完备性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逻辑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写了一本书,叫《思维法则研究》。在这本书中,布尔试图把人类思维逻辑简化为一些数*学算。他发明了一种语言,用于描写和处理各种逻辑命题,并确定其真伪与否。这种语言称为布尔代数。布尔代数在表示逻辑运算的方程中以变量取代数字,变量代表“非真即假”的命题。从二值逻辑命题(非真即假),到更复杂的逻辑命题,人们试图都通过布尔代数写出,并加以证明或证伪。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应用科学家,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潜心于制造一种能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他按布尔代数逻辑变量值的真或假,与电子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对应。香农提出了一种方法,可将任意布尔代数表达式转化为一系列开关的布局。于是,出现了近代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论”这门二进制数学分支,奠定了当代计算科学的基础。



   一种能够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的出现,引发了一场广泛持久的哲学争论:



  人脑是否就是一种机器?



  人类的意识是否就是一种复杂机械计算的表现?



  科学的“理性”是否就是一种布尔逻辑的演算过程?



    现代主流科学派中的一些人认为,“人类的意识是一般物理定律的作用和一种复杂计算的表现”;“任何定理,人能证明,计算机亦能证明。不可计算的问题,人同样无法计算,人并不比计算机更有作为。”在一些人看来,科学的唯一理性就是“数理”,人类的思维仅只是一部复杂计算机的计算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几乎随时都会碰到许多不可计算的问题。在这些不可计算的问题面前,虽然各人的处理方法不同,但一般都能处理得很好。而且,通过实践总结,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符合理性。尽管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定义,在概念方面往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在遇到实际不可计算的问题时,所有的学者、专家们,却都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总是迟早会按照一定的理性法则去进行抉择处理。冥冥中,这些理性法则指导着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人类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计算的问题需要去理解和认识。千万年以来,人类并没有因为它们的不可计算性,就停止了对这些问题的思维和处理。
 

算法逻辑的“秩序”不足于描述世界

   现代科学从经典到现代的理论变革中,数学物理理论所描述的规律,已由要素属性不变的系统进入到要素属性蜕变的系统。一个“幽灵”在科学世界的底下存在着。它对物质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在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已被玻尔兹曼、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描述得淋漓尽致。它已跃然出现在现代数学物理的定律中。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都是深刻揭示这个“幽灵”的理论。



    然而,由于真理缺少一种逻辑支持,这个“幽灵”至今仍被禁锢在数学方程中。形式逻辑不可能将它揭示出来。理性不完备的现代数学,已使20世纪初的那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物理学革命,背负着三个闪闪发光的“金箍”,在佯谬的长夜中摸黑走了一个多世纪。





   由于现代的主流科学只重视算法思维,忽视乃至鄙视非算法思维,在众多的非算法领域,人们还没有能从思想逻辑的高度,把握到一个“非算法”的思维法则以供大家遵循。而现有的“算法”思维自身,又不具备揭示自集系统结构和属性的法则。许多客观科学家早就敏锐地感觉到,现代科学已经到了“不是土崩瓦解,就是大统一”的抉择阶段。



   宇宙演化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它扑朔迷离,但井然有序。形式公理的逻辑不可能表述它质变演化的“秩序”。实证科学和形式逻辑在缺少一种非算法思维法则指导的情况下,都无法去揭示宇宙演化的真面目。历史已经证明,现代理论十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揭示宇宙内禀结构和属性的逻辑工具帮忙,从而突破僵局,进入掌握“时间之箭”的理论领域。





●质变逻辑学——易学





   20世纪末,围绕基因工程的争论,人们已将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之间的知识较量推向顶峰。较量的焦点,是对应用技术合理性的科学评价。现代人已从20世纪中叶对化学物质的无节制应用,进入到对生物物质的应用领域。如果基础科学(主要是物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迟迟跟不上化学、生物学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大脑生理学方面说所涌现的知识,(将)使社会面临艰难的抉择。这个领域的痛苦的尴尬境地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这是被誉为“当代牛顿”的法国物理学家P_G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向世人发出的忠告。





   在当代“智力社会”背景下,如何增强道德意识,克服达尔文“竞争复制”理论指导下的功利主义对高技术的误导,已十分迫切地摆在全人类持续发展问题的最前面。作为人类文明先导的科学,时代在呼唤,她对人类在改造自然和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应当担负起强有力的理性指导的文明感召责任!



   易学是东方远古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不仅是辩证哲学认识论的思想宝库;还是一门自然科学直接可以应用的,揭示大自然质变运动规律的逻辑学;是探索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重要工具。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科学对应用技术的指导,人文科学对应用技术的约束,已越来越显得迫在眉睫。人类必须以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性,去理解与认识客观世界的演化规律。



  这个理性工具在中国古老的易学中存在着。它能处理和把握质变系统在演化时的结构和属性。人类可以用它来平衡并解除“数学帝国主义”在应用技术中盲目横行,在基础科学中孤寡独裁的地位。



   易学是质变逻辑学,这是一种集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于一体,能够表征辩证论哲学原理的思维法则。如果说,数学用算法逻辑法则充当了机械论哲学的理性工具;那么,易学则将用非算法的逻辑法则,充当辩证论哲学的理性工具。一旦两者作为科学法则在人类的思维中结合,一个理性的新科学时代就会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