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水摹清华 2011-07-09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林黛玉》  

《林黛玉》是 王叔晖1978年初创作的,从起稿到完成大约只用了十几天时间,这在王叔晖的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是由于林黛玉的形象已在她心中蕴藏多年,创作欲望强 烈,所以能够一气呵成之故。王叔晖在创作《林黛玉》时已66岁,历经人生风雨洗礼,绘画风格成熟,从1957年创作了工笔画《晴雯补裘》十一年来,这是她 重画《红楼梦》的第一张作品,凝结了画家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热爱和思索。《林黛玉》在完成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坚定了王叔晖创作红楼十二钗的 信心,也成为王叔晖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之一。
        从 画面的构思上看,王叔晖的《林黛玉》匠心独具,她不在葬花,不在读西厢,也不在焚诗稿,而仅仅是独坐纱窗。这种消失了具体章节及事件的模糊性叙事,扩大和 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更符合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模糊性描述。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没有直接具体 的描写,她的形象是虚无飘渺模糊的,除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 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虚幻概念,林黛玉在曹雪芹笔下本来就是一个符号化了人物。绘画与文学不同,对人物的形象、衣饰 的描述是具体的,但王叔晖巧妙地用情节上的模糊性代替了原著中形象上的模糊性,这种对于不定点的置换,保持了与原作感觉上的一致,避免了由于人物形象的具 体化而导致的偏狭。选择黛玉独坐纱窗的形象,也很符合原作对她的描写。书中写林黛玉“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 在自己的诗中也多次提到独坐纱窗这样的场景。可见,王叔晖在画中所描绘的这一情景很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和习惯,看似平淡无奇,而实包孕丰富,含蓄蕴籍,令人 回味无穷,有不言而言之妙。

       王 叔晖不但在选取场景上独具慧心,在选择出现在画面里的事物上的用心之巧也让人叹服。画面上,除了林黛玉之外,还有绘有一只鹦鹉,它与黛玉遥相呼应。鹦鹉虽 能学舌,却并不“解语”,所以这一只可爱的鹦鹉并没有给画面带来温暖与活力,反而更显出黛玉精神上的的孤寂冷清,“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在 黛玉的身后有一件屋里的摆设,王叔晖选择了把它画成一个树根做成的花架上摆放着一块石头。这件摆设在形式上,以不规则的曲线造型为主,与规矩的地面、窗户 等形成对比,互相穿插呼应,使画面和谐而丰富,增强了节奏感;在内容上,一方面与黛玉自然纯洁的心性相吻合,另一方面或也暗示藏于她内心,带给她悲、喜的 木石前缘。至于窗外那千杆修竹,用意比较明显,一是点明主人公的身份。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正是“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二是以竹 子来比喻林黛玉高洁的品性。竹子枝干挺拔,修叶常翠,且自身有节,外直中通,恰似黛玉“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征。画中竹 子的取势与林黛玉一致,暗喻她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
       这 幅作品创作于王叔晖晚年,技法成熟,呈现出浑厚典雅的画风。王叔晖的仕女画既继承传统又有许多创新。这张《林黛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把林黛玉不肯向现实 妥协,高洁脱俗,但又孤立无援,精神上陷入孤寂苦闷,愁肠百结而无处诉说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衣纹勾线均挺流畅、劲健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清雅沉艳,在 “尽精微”中体现“致广大”的精神气度,毫无明清以来是仕女画中所常见的萎靡之气。同时,我们在这张画中也可以看到王叔晖对西方绘画经验的借鉴。屋内的地 板、隔扇、古琴及陈设都合理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并且把明暗表现创造性地融入到平面的敷色之中,既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体积 感,又保持了古典的审美情趣。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薛宝钗》 薛 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她的美是一种 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恰是代表了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倘若不是集贤良淑德于一身,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 宝钗是不会深得恩宠,获得“主子与奴才们”广泛的喜爱与赞誉的。
       王 叔晖于1979年制作的这幅《薛宝钗》,是取至《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一个章节。书中这样描写道:(宝钗)刚要寻 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 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 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窗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从 画面上表现来看,一棵老柳垂下千万绿丝,代表了时间发生的季节;一对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正翩翩欲飞过河去,而衣着朴素无华,项上戴一如意形金锁的宝钗手拿 折扇在滴翠亭外仿佛在扑蝶,又仿佛停住脚听到了什么,画家对人物这种一心二用的描绘表现的淋漓尽致,实为鲜见,充分体现了王叔晖在制作绘画中,深刻理解原 作的严谨态度。从画的另一方面看,那蜿蜒迂回的亭桥仿佛暗示着宝钗这位表面看似“藏拙”,而内心世界复杂而又老于世故;同时也暗喻薛宝钗的人生道路并非象 其所作诗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所当然。总之,王叔晖的这幅《薛宝钗》图严格遵从了原书对人、对景物等的描写,并用高超的构图透视的原理和娴 熟的绘画技法,还原了书中描写的抽象事物到运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具象,而画面是那样的和谐唯美,寓意是那样的深刻深动。
        王 叔晖虽然擅长画仕女,但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创造了一整套工笔人物画技法,有些技法称得上“绝技”!王叔晖作界画的技巧也很绝妙。在我国美术史上,随着文 人画的兴起,界画手法渐渐无人问津。王叔晖继承传统的界画技法,亦接受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创造性地将画中的楼台、殿阁;凉亭、暖榭、长廊、窗棂表现得错 落有致规矩有方。从这幅《薛宝钗》里用界画表现的曲桥和滴翠亭可见一斑,不管是亭的榫卯结构还是筒瓦、菱形窗格;还是亭桥栏杆汉白玉石柱,都竟然绘制得丝 丝入扣,不差毫厘,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王叔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刻的理解,将内向、柔美的品格输进了当代的艺术血液这中;我民族之人品、胸怀和气质,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格调和气氛之中;将一个民族文化精华概括为一种艺术美的典型,影响面广,深入人心,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史湘云》   翻 开《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章回,书中这样写道:......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 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 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 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 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及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 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王叔晖于1978年9月绘制的《史湘云》,正是取才于这一情节。画面上,在高大憨实的 湖石下,身着粉绿衣白裙的史湘云面色酡红,用手支头酣睡在一青石凳上,与四周的红色粉色烂熳的芍药花相映相衬,那一把系有红坠带的素白团扇掉在绿草地中, 彰显得画面是那样的宁静平和。而大红色的廊亭、芍药花、湘云绯红的面色等都在点明了“醉卧”二字。那占据画面近三分之一的巨大湖石,分明暗示着史湘云的朴 实无华的质朴性格。这就是诗,这就是画,这就是诗情画意中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 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 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心直口 快,开朗豪爽,爱淘气, 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曹雪芹就是怀着这种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作者不仅在判调和 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
       史湘云那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在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她总 是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而《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种,将史湘云的才情推向了顶峰。原著写的是中秋赏月场景。贾府合 家赏月,曲终人散,林黛玉、史湘云二人又相约至凹晶馆,黛玉、湘云都是寄居贾府的孤女,才情出众,二人在这“团圆”之夜,念及身世凄苦,在中秋深夜感伤联 句,由浅入深地直至二人最后写下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令人伤感的名句。
       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 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 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 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 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虽然湘云的结局至今亦是众说纷云,但不能否定,湘云的出现始终像几缕飞云一像悄然,她的离去 隐约着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大约最适合用在湘云身上。她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贾迎春》

迎 春是贾赦与妾所生,从小死了娘,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由贾赦作主,嫁给了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绰号叫“中山 狼”的孙绍祖。将迎春嫁给孙家,实际上等于拿她抵债。可怜迎春这个金闺小姐没有像她的名字一样迎来春天,却丧身于“中山狼”之口。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 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便是迎春的判词。
     迎春生性懦弱怕事。她在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贾府里出现风波——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与表兄秘密往来,被抄出“罪证”,行将驱逐出境。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却无动于衷,不加过问,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
     她 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事情闹起来了,迎春的大丫头病中的司棋,也勉强 挣扎着过来帮绣桔责问乳母之儿媳。然而,就在这激烈争执的时刻,这位迎春小姐也不管,居然“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王叔晖先生就是根据这个情节于1984年12月创作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金钗之一的《贾迎春》。
     从画面的取材上看,没有表现丫鬟司棋、绣桔、乳母之儿媳激烈的争执的场面,而是面容姣好的迎春坐在卧房内的木床榻上安静的专心致志的看着她的《太上感应篇》,一扇糊着白色纸的回纹格窗户半开着,更显得室内窗明几净。
     在人物的刻画上,王叔晖先生运用高超的画技表现出迎春的神态温柔安详,哪怕外界翻天覆地的吵闹,自己也气定神闲的丝毫不受影响。
     在房间的布局上,迎春的卧室陈设简单毫不奢华;一只云纹鼓钉白瓷绣墩上放一盆海棠花,线条简约的木制花架上放一素白冰纹花瓶,插一枝桂花,整个画面看起来协调雅致,典型的大家闺秀闺房的布局。
     在传统的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海棠花代表团圆团聚的美好愿望。王叔晖刻意为迎春的卧房设计的这两种花卉,也算是对这个被“中山狼”残忍吃掉和被封建宗法制度这只“无情兽”摧残致死的女子的一种良好祝愿祝福吧!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王熙凤--平儿 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981年夏,王叔晖先生根据《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创作了《王熙凤—平儿》。
        原 著这样写道:(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 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在整个《红楼梦》里,对王熙凤描写的章节有很多,有的也很能代表王熙凤心狠手辣的个性,为什么王叔晖先生不去截取,反而对这段很不起眼的小章节情有独钟,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曹雪芹在叙述荣国府的时候,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吗。
       就 在第六回,曹雪芹写道:按荣府中。。。。。。,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 之外,芥粒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突然间,仿佛明白和理 解了王叔晖先生在创作《王熙凤——平儿》时,也遇到了同样情形。同时,历来绘制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的画家很多,大都把王熙凤绘制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 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的面艳心狠程序化形象。按王叔晖先生不走别人走过的路,开创自己的作风的个性,就不难理解王叔晖先生为什么选择这段描述来创 作了。
        从王叔晖先生这幅画的人物的穿着来看,与原著的描写不差毫厘,特别是“秋板貂鼠昭君套”,“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的绘制,充分运用了国画工笔花鸟中的丝毛法、劈毛法加以晕染,显得那样的工细精微颇有质感。
       在房屋的布局上,构图一丝不苟,感觉很严谨,甚至可以说有点呆板。房里的装饰上也没有绿色植物和花卉点缀,只有冷硬的玉壶、青铜器和木质屏风等,的确给人一种弄权“政治家”刻板的、毫无生活气息的住房的印象。
       
        平 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之一,平儿与王熙凤是一对互相映衬性的人物,平儿之平、之俏是在王熙凤的泼、辣、狠的行为中显现出来的,而又以她的平、俏来反 衬凤姐的泼、辣、狠。平儿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之下被琏二爷收了房,名分上是“妾”,成为名 正言顺的“半个主子”。
        平儿不同于凤姐的根本之点是她并无聚敛财富和追求权势的欲望,她很少想到自己,常常想着别人。如果说她自 作主张给邢岫烟送去雪褂子还有替凤姐作人情的成分,那么她背着凤姐偷出二百两碎银子给贾琏为尤二姐治丧则纯粹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平儿的所作所为,无论是 当着凤姐还是背着凤姐,都没有什么私心作鬼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人物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包容度,在主奴之间、奴仆之间、主子之间、琏凤之间,常常起着一种调 节器、缓冲带、安全阀的作用。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既是礼物,其命运当然该由拥有这份礼物的人来决定。
  晴雯心再比天高,身却终为下贱。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替他补衣。她在维护尊严的光环下,仍不失身份尽其所能,这便是维护了最原始最高贵的人性。同时也为晴雯身上带来了更多的闪光点。
    然而曹雪芹并没有忘记晴雯仍是一个丫头,便不惜笔墨的刻画了一动人的情节,那就是《红楼梦》第52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节,为晴雯的形象添上可敬之笔。
     1957年,王叔晖先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了工笔画重彩画《晴雯补裘》。这也是王叔晖开始创作《红楼梦》十二钗人物的第一张画。 
     从 画面上看到,晴雯挽一挽头发坐在床上,抱病为宝玉缝补孔雀裘,麝月在一旁拈线帮忙。画家真实地再现了“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捱着”的勇晴 雯形象,就连一些细节性的用具都按着原著描写画去,如杯口大小的竹弓绷子和晴雯身后的绣枕等。朱砂色画花、染就的大红色帐子,表面看去既增加了作品的年画 效果,其实更衬托了晴雯火一般的鲜明性格。
     据 说王叔晖在出版社画室画完这张画后,社里一位年轻的女同事兴奋不已,想让其他同事也一睹为快,她拎起画就往外跑。不料刚跑到院里,一阵风吹来,画顿时折成 两半,那位女士一下就傻眼了。后这幅画装裱印刷之后,几经辗转,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专门派人去辽宁拍了此画,收入1980年 出版的《王叔晖画辑》。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薛宝琴》  薛宝琴,《红楼梦》人物,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自幼读书识字。因生得美貌,又聪慧机敏,十分讨贾母欢欣,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欲把她许配贾宝玉为妻,可惜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
       人 见人爱的薛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她与宝钗、黛玉共战湘云,妙句迭出,从容自如;后 来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惟独她那首《西江月》声调壮美;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素习跟着父亲所经过各 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这十首诗的出现使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分量大增,是显而易见的。
      《红 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这样写道”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 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 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 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原著对这段宝琴立雪短短十几个字描写,的确给人一种遐想中的美。而王叔晖先生却善于将这种抽象的描写,用她那妙笔丹青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意境表现出来。这就是王叔晖先生于1981年春绘制的《薛宝琴》。
       画 家都喜欢宝琴,而目前最好的工笔仕女名手华三川先生还别出心裁地给宝琴加上一顶斗笠,但他画错了,那是探春。只有王叔晖先生的宝琴与原著里描写一致,穿了 一件绿色的衣服。《红楼梦》四十九回描述“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 既云“金翠”,自然是一种有着金属色彩的绿色。
       据说王叔晖先生先后一共画过两幅。第一幅画过之后,先生感觉凫靥裘的色彩过于凝滞,颜色也显得不够明快,不够满意,之后就又画了第二张。由此可见王叔晖先生的创作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对艺术追求的标准又是多么的高。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 一滴水 - liuzhaoyong372925的博客

 

      1957年,王叔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工笔画《晴雯补裘》。这一动人的情节出自《红楼梦》第52回。画面上晴雯坐 在床上,抱病为宝玉缝补孔雀裘,麝月在一旁拈线帮忙。画家真实地再现了“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捱着”的晴雯形象,连一些细节性的用具都按 着原著描写画去,如晴雯杯口大小的竹弓绷子和身后的绣枕等。朱砂色画花、染就的大红色帐子,表面看去既增加了作品的年画效果,更衬托了晴雯火一般的鲜明性 格。这幅画装裱印刷之后,几经辗转,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专门派人去辽宁拍了此画,收入1980年出版的《王叔晖画辑》。

  重画《红楼梦》,首先要画的自然是林黛玉。 1978年初,王叔晖开始闭门谢客,潜心琢磨黛玉这一形象。这张画从起稿到完成,大约用了十几天时间,这在王叔晖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她当时是处于一种 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一方面,禁锢许久刚刚放松,到底画不画、画成什么样,都值得考虑;另一方面,久久蕴藏在心底的美妙形象终于在笔下出现,创作欲望处于兴 奋之际便无暇顾及其他问题,索性一气呵成,画完再说,一张典型的工笔仕女画脱颖而出。 出版社有关同志看到这幅画后,立即决定出版。社里的许多老同事看到王叔晖的仕女画新作,都很高兴,他们对王叔晖笔下的林黛玉一致表示认可,觉得与他们心中 的林黛玉形象吻合。至此,王叔晖动笔之间顾虑已基本上烟消云散了,她自定目标:10年内一定画完红楼十二钗。

  8年间,继黛玉之后,王叔晖陆续画了湘云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惜春等,此外还创作了两幅宝琴立雪。画这两幅画,主要是实验一种画凫魇裘的技法,第一张上的衣服感觉过沉,颜色凝滞,遂又重画。

这组作品画随即出版,大多已作为年画发行。1985年3月,荣宝斋总编室负责人孙树梅登让了解创作进展情况,他和王先生商议,如能在10月前全部画完十 二钗,荣宝斋可以出一本红楼人物挂历。王叔晖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平均每月一幅,连续画5幅,照以往的速度,显然太紧张了。王先生豁出去了!孰料,《惜春作画》竟成绝笔,画未终,人先去,绵绵红楼情愫,未得尽意挥之笔端,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