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证道见性要“内求诸己”,如果向外寻求,那就如《景德传灯录》卷九所云:“大安禅师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或者如同书卷二十九所云:“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这位尼师到处寻春,见出证道之艰苦,但虽“芒鞋踏遍陇头云”,仍然一无所获,归来(喻指走向内心)后才发现,原来春天就在自己身边。没有一颗能够感知春天的心,那是到任何地方也都无济于事的。她的领悟就是“道不远人”,不能“道在迩而求诸远”,显然是参禅有得之言。另一位女子郭六芳的《舟还长沙》与此颇有相似之处:“依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也是写平时感受不到自己身旁的美,一旦换了角度,才有所得。不过,郭诗更为强调的是心理距离所造成的审美条件,是一种对距离美的发现,与某尼的悟道诗,并非完全相同。 这首诗见载于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题为“某尼悟道”,但未言其时代,姑作为宋人,附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