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ok190 2011-07-10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幅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小结: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描绘小屋,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有风度”。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屋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作者是诗人,是画家,更有哲学家的内蕴。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1、“诗言志,文传情”,优美的散文总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
  
上节课,我们用笔墨画出了如梦似幻的“荷塘月色”,今天,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要求动笔写出,时间5分钟)
   明确:
  
①是当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有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更有甚者,他设想了文人千古一梦的“桃花源”。他把田园生活描述得这般可亲,把劳作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表现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归田园的恬适之情。
  ②是当代的“王维”。王维在《山居秋冥》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清泉”“竹”“莲”构成大自然清雅静美的画面,暗示诗人向往大自然、追求归隐的人生理想。
  ③是当代“李白”。李白有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人笔下,明月、敬亭山有了灵性,与诗人相知、相亲,自然成为诗人的知己,使诗人精神上获得莫大的安慰。
  ④是当代“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表现了他钟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⑤是当代的“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格脱俗的情怀。
  ⑥是当代的“朱自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写荷塘朦胧淡雅的月下之景,抒发心中淡淡的忧愁,物我相融,景人一体。
  ……
   总结:作者的形象是钟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宁静的境界。
  2、重点品读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作者的情、志。
  
①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主的游目骋怀。
  ②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④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⑤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
   ①表明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畅。
   ②“香”字不但说明因“清新的空气”而沁人肺腑,而且抒发了愉快的心情。
   ③“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作者的欢快心情,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爱。
   ④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⑤自然风景如画,环境如此美好,足见小屋主人心情欢欣,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
   总结:“空中楼阁”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的远离尘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文章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尘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3、“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说明: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四、讨论《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的空中楼阁

陋室铭

相同点

内容

写自己的居室

写法

托物言志

不同点

体裁

抒情记叙散文

铭体(首尾议论,中间记叙)

主题

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

内空

以周围环境为主

以室内生活为主

方法

含而不露地批判

直接批判官场生活


  四、美读课文,重视意境,建构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选七位同学读课文(1-3、4-8、9-11、12-13、14、15、16-18),其余同学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朱光潜先生称赞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中国的文人,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主张积极用世,道家思想主张消极避世,这两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心中矛盾着,交织着,斗争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种无奈的选择。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平稳点?李乐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启示:做人时宁静淡泊,快乐而自在;做事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我们共勉。
  板书设计
 


  附本文有关诗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山居秋冥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