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我們要相勸為善,首先也要思考到什麼是善,我們要能分別善才能夠取捨如何做。諸位同修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善的行為?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判斷?假如我們判斷錯了,很可能以善心而行了惡事。在《了凡四訓》當中對於「善」的分辨講得很透徹,其中有提到,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細辨。在這個真假當中,書上也提到,有一群讀書人去問中峰和尚說:打人、罵人是惡,禮敬人、讚歎人是善。中峰和尚怎麼回答?未必然也!中峰和尚也引導他們,要從他的存心去觀察,假如打人、罵人他的目的是要把對方喚醒,他那分存心是善的,這一巴掌下去可以醒,就要打;諸位同修,這一巴掌打下去不醒,就不能打。 所以,規勸也要建立在足夠的信任之上才行,所謂交淺不言深,當交情夠了,我們不講也不行。因為「可與言,而不與之言」,我們就沒有盡到做朋友的本分,就對不起他。諸位同修,你們也不要太緊張,只要一味真誠,用真誠心去對待,到時候怎麼進怎麼退你不會偏差太多。讀書人說:禮敬人、恭敬人,對人很有禮是善。中峰和尚說:未必然也!假如他是為了他的功名利祿,是為了諂媚長官,這也是惡。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了解到,為他人是善,自私自利是惡;能夠一心為公即是善,念念為私即是惡。所以,從根本去分別真假,就很容易斷定出來。 諸位同修,一個人很勤勞,是善還是惡?善!有一位朋友(一位男士)他在遠地工作,回到家裡很勤勞,馬不停蹄,連父母都沒去看,趕快去看客戶。這樣的人你要不要嫁?很多人說:那個人工作真認真,好人!你要看他勤勞的方向跟動機在哪裡?假如他一生只為了他的名聞利養,這種勤勞也是惡,因為他只有名利,沒有父母。諸位同修,真有這種人!所以我們看人要入木三分,才能分辨真跟假。 下面有提到「陰陽」,這就比較好了解。行善不給人知就是陰德,行善常常拿出來炫耀就變陽善,陽善是享世名,陰德天報之。我們也曾經聽到有個學校它在募款,要幫助一些比較貧窮的同學,在募款當中就有規定,假如學生家庭裡面捐了五百塊,可以戴一朵小紅花,還可以點蠟燭。所以他們在辦晚會的時候,捐款很多的人就可以戴紅花、點蠟燭,到最後孩子捐款的動機在哪裡?很可能就跑到哪裡去了?要可以掛小紅花、點蠟燭去了。有位家長覺得這個做法不是很恰當,所以他花也沒戴,蠟燭也沒點。假如我們行善的風氣變成是為了名的話,那將給下一代很不好的示範。縱使學校的做法是比較把這個善大肆宣揚,我們為人父母也可以私底下告訴孩子,做這些事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需要去大肆宣揚。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30
|
|
来自: 真诚清净平等 >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菁华集锦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