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損傷患者復健篇

 月未圆书斋 2011-07-12

脊髓損傷患者復健篇

營養及飲食指導

復健科主治醫師 王邦元
(
轉載自長庚醫訊)

  脊髓損傷後,一般病患及家屬常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骨骼脫位的復原、運動及感覺功能的康復、大小便的控制等較為明顯可見的問題上,但對於其他身體狀況或體內的變化,常因為不瞭解或照顧上的疏忽,而無法給予病患全面的照顧。其中關於脊髓損傷後的體重改變、營養均衡、水分的變化、血液中電離子及內分泌失調等,由於未能加以注意而引致後期合併症的產生,此乃始料未及。脊髓損傷後常見的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問題,包括營養均衡失調、體重的改變、膽固醇偏高、血中電離子不平衡、內分泌的荷爾蒙失調、貧血、骨質疏鬆症等,以下將逐一予以介紹。

  營養均衡失調

  脊髓損傷病患在急性期受傷住院後,常需要接受頭部固定或頸椎牽引治療,如此往往增加餵食上的困難;同時因為脊髓損傷所造成的手部功能障礙,使得病患本身也無法順利的自行進食而需家屬的幫忙,再加上因為以上生理問題而令病患產生心理上的障礙、沮喪進而導致心情鬱悶、食慾不佳、進食的慾望大減。以上狀況若病患或家屬不加以注意或增加飲食的總量,常常會引起飲食不均衡;另外再加上手術後傷口癒合所需的大量營養補充、脊髓損傷後合併症如壓瘡、肺炎或尿道感染而使得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增大,均是引起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假使發覺身體體重低於標準體重超過10%以上、血清中白蛋白低於3gm/dl、血紅素低於12gm,便代表體內營養出現警訊需加以注意。

  體重的變化

  在受傷後的初期,病患常會發覺體重有下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在受傷後骨頭及軟組織受到破壞,另外細胞內所含有的高水分往細胞外聚集,同時合併在急性受傷後第一個月內常會有夜尿增加,所以常造成體重的下降。再加上上述所言受傷後由於生理、心理的因素所引起的飲食減少或營養失調,會讓體重下降更加明顯。

  但是體重在慢性期的表現便大不相同,在受傷6個月以後常見體重慢慢增加,因為脊髓損傷後合併肢體癱瘓,肌肉會慢慢產生萎縮,最後甚至會被脂肪細胞所替代,再加上病患常因活動障礙出門不易而逗留家中,食物攝取量增加但活動量卻是減少,而產生營養過剩的問題,甚至形成肥胖,而肥胖又令人覺得活動不方便,容易產生疲倦,所以惡性循環地使活動量更為減少,最後致使體重大幅增加。但是肥胖卻不是福,因為肥胖容易引起心臟血管系統、腦血管系統、血糖控制、血壓控制異常、血中脂肪增加等問題,讓脊髓損傷病患除了肢體活動、感覺異常等煩惱以外,還需面對更多的難題。

  膽固醇的變化

  據以上所述,慢性期的脊髓損傷病患除了面對肥胖的問題之外,常會發現體內的高密度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上升,而引起血管中的動脈硬化,再加上受傷後的血液中血糖控制異常、日常生活活動量減少或在家中運動訓練的時間過少,便容易導致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例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等。

  高血鈣症

  在年輕的脊髓損傷病患,較有機會於急性期時出現高血鈣症候群,而其引起主要原因乃受傷後肢體活動減少導致鈣質由骨質中流失,同時骨骼中的骨質再生減少所造成。若臨床上常出現頭痛、倦怠、躁動、噁心、嘔吐甚至癲癇的產生,此時便得注意是否血液中鈣質有過高的傾向。高血鈣症除了引起臨床不適症狀以外,因血液中鈣質增加進而易引起尿液中鈣質的升高,一般而言此時經由腎臟排出的鈣質為正常人的3倍,這樣的結果有可能引起泌尿道系統的結石,甚至因為骨質流失而產生骨質疏鬆症。為防範於未然,必須鼓勵並協助病患提早下床,增加肢體的活動度,以盡量避免鈣質從骨骼中流失,同時需要攝取足夠的水分,若頭痛、倦怠、躁動、噁心、嘔吐等症狀仍無法緩減,便需要適當的藥物治療。

  血液的變化

  脊髓損傷後急性期常有短暫的貧血產生,此可能是因為細胞內含水量產生變化所導致的稀釋作用,但通常進入慢性期以後均會逐漸恢復,若貧血的情況持續需注意到是否有營養不均衡或是慢性感染如壓瘡或尿道感染所導致的。另外,還必須注意血液中糖份的變化,因為在急性期約有4070%的病患,會產生血糖耐受障礙的生理變化,但隨著時間過去均會慢慢改善。

  飲食治療原則

  由於脊髓損傷後病患活動度下降,同時在居家生活中也是以靜態活動為主,造成他們的基礎代謝率下降,相對地所需消耗的熱量也不多。一般而言,對四肢癱瘓的病患其所需的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3大卡;但對於下肢癱瘓的病患由於活動度較高,故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8大卡。日常生活飲食攝取的選擇應為高纖維、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及熱量的調整,以期望減少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質,以達到能同時控制體重及維持長期復健治療所需的能量消耗。

  飲食攝取上也應避免高熱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點、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紅茶飲料等。煮食烹調時應避免使用豬油,且應減少蛋黃、內臟類、過量的海鮮等高膽固醇的食物,並增加高纖維類食物,如蔬菜、穀類、水果與足夠的水分攝取。以上種種乃希望病患能在專業醫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的指導下,避免體重不當的增加及維持營養的均衡,同時減少高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增加所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產生。良好的飲食習慣,乃是日常生活保健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