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昵称1022423 2011-07-13
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发布时间:2005-8-15  作者:宋虎振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为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我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思路,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打好“三大战役”(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大会战)、双节(元旦、春节)防控攻坚战,不断完善“四大系统”(预警、控制、监督、指挥),着力构建“两大机制”(应急机制、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疫情监测、免疫消毒、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打好防控攻坚战,确保“双节”畜产品安全

 

    “双节”期间,是畜禽出栏高峰和畜产品消费旺季,也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期,更是全年动物防疫的关键和敏感时期。每年“双节”期间,我们坚持在全省开展畜禽查漏补缺和补免补防工作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大中城市近郊、省际边界、交通沿线等重点部位实施强制免疫和强制消毒,加强生产、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的检疫监督管理,确保“双节”期间疫情形势稳定。   

 

 二、打好“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大会战”,提高畜禽免疫力

 

    春秋两季是畜禽集中补栏的季节也是动物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的时期,搞好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是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多年来,我们推行“各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成功经验,坚持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三统一”要求,科学安排,周密部署,组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乡村防疫员全面开展春、秋两季普免普防工作。要求猪、牛、羊、禽的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免疫过的动物要发放免疫证、佩带免疫耳标、建立免疫档案。偶蹄动物免疫耳标佩带率要达到100%,耳标回收率要达到100%。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倒卖、伪造、使用免疫标识和非法生产、销售疫苗的不法行为,严禁倒卖国家政策补贴的疫苗,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疫情测报,完善预警预报系统

 

    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预警机制,是早发现和快处理隐性动物疫情、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我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省级重点建设动物疫病测报中心,市、县两级重点建设动物疫情测报站,使其具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快速监测和运用血清学、病理学、细菌学等方法进行疫病诊断的能力。乡级重点建立疫情测报点,使其具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收集上报、病料采送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动物疫情预警机制,建立了以省、市、县和重点乡镇为主干,以防检疫人员为支点的测报网络和网络化传输系统,筛选确定了4万多个规模饲养场、散养户、交易市场、兽医门诊等测报对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准确分析评估疫情发生发展的趋势,科学指导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四、果断处置疫情,完善控制系统

 

    按照“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等强制性控制措施,迅速将疫情控制在疫点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损失。200421日,监测发现平舆县东皇庙乡小陈庄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在1 2个小时以内,对3公里以内的近2万只家禽全部予以扑杀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在72个小时之内,对38公里受威胁区内的9万多只家禽实施了紧急免疫接种,历经21天的全面防控,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解除封锁。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处置果断,全省没有新发疫情,夺取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五、加强检疫监督,完善监督系统

 

    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疫手段,提高检疫水平,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对出栏的畜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都派人到场、到户实施检疫,规模饲养场检疫率达到了100%,外调牲畜免疫标识查验率达到了100%。对屠宰的畜禽,实施现场同步检疫,屠宰检疫率基本达到100%,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持证率达到100%。省政府批准设立的45个省境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查证验物和严格消毒,一旦发现染疫动物,必须立即就地处理,不得放行,严防疫情的传入和传出。加强对饲养、生产、屠宰、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方可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违法无证饲养、生产、屠宰、经营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六、建立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按照“全省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的原则,全省建立健全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系统。一是制定出台应急预案。省、市、县三级政府都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从疫情的确认和分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应急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纳入了省政府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总体预案。二是完善了重大动物疫情控制保障措施。设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专项储备资金。省级储备500万元、每个省辖市不少于50万元、每个县不少于10万元。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和监测实验室建设,组建了重大动物疫情现场诊断专家组。三是研究开发了畜禽饲养地理分布暨重大动物疫情控制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以全省畜牧业信息网络为载体,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自然村为最小单位,连通省、市、县、乡、村五级,从实战出发,假设疫点、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疫区、疫区10公里范围内的受威胁区,对区域内的畜禽品种、存栏数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活畜禽交易市场等情况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以期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定位准确、快速反应、远程指挥、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损失。

 

  七、全面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控手段。重点加强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 8个省辖市动物疫病监测检验实验室和县级动物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并会同省发改委制定了《河南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大了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省级基建投资由过去的1 75万元增加到1 005万元。二是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检疫队伍素质。积极吸引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动物防疫技术力量。加强防检疫人员的培训,对1 600多名动物防疫监督员、8 000多名动物检疫员、1 2 000多名防疫员和380名监督检查站上岗人员进行轮训。严格队伍管理,实行防疫检疫行政责任追究制。我省制定了《动物防疫检疫执法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河南省动物防疫监督员管理办法》,对违纪违法的人员进行严肃查处,从而全面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加大创新力度,激活动物防疫工作动力。积极开展基层检疫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的三项创新,探索动物防疫资源化管理,推行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制、防检结合制、免疫标识制和市场区域化、多员一体化、市场资源化等防疫机制,扭转县乡搞防疫“只投入无效益、干工作缺经费、防疫员收入无保障”的被动局面。

 

八、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指挥系统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组织指挥系统,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担任指挥长。畜牧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发改委、财政、卫生、公安、交通、纠风办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省基本形成了“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