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史为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袤 2011-07-14

以史为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折腰”的来源出处:《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时代,年轻时生活清贫,可为人乐观,又善于诗文。曾出任江州祭酒,由于他性情直爽,不满意官场丑恶,最后辞职归家。40岁时,他被荐举为彭泽县令,到任后秉公办事,从不肯屈从于权势。有一次,郡府派了一位督邮前来彭泽检查公务。陶渊明既不亲自迎接,也不张罗宴席。下级官吏告诉他说:督邮是上司,你应该恭恭敬敬地迎接才对。陶渊明听后,感慨地说:我不能为五米的薪俸,而向这种乡里小儿折腰。于是弃官回乡。从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这个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