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抱腹推挤按摩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是中医“痹症”、“闪腰岔气”范畴。在武术、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的运动员中常有发生。由于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外感风寒或腰椎退行性改变,使得腰椎间盘膨出或髓核侧突,从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腰椎侧弯,由腰部向臀股部外侧,尤其是小腿部外侧及足部的放射性疼痛,患者感到十分痛苦。咳嗽、打喷嚏、刷牙或弯腰取物时,常使症状加剧,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因此过早退出自己热爱的事业,也会严重影响情绪和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通过几十年的临床治疗,我治疗的患者已上千例,效果甚佳。经我施用此法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工作,功能活动正常。病情轻的患者治疗1-2次就基本痊愈了。病情复杂的经30-40次治疗后,也见奇效。其中一例患者曾追踪观察9年,仍无发现复发迹象。由于我要经常跟队执行比赛任务,故有些患者不能完全连续治疗,使得其病情进展不大。包括这些患者在内,我用此治疗法治愈患者的成功率达98%,安全系数100%,这就体现了正规中医按摩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治疗体会 1、“抱腹推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器械设备,手法施术,快速见效或痊愈。 关键注意方面 (1) 凭手感真正找准突出的隆起物; (2) 推挤力量要达到一定深度,不可伤到椎体; (3) 推挤的动作要循序渐进,不可猛掐硬挤暴力施术; (4) 在动态情况下进行手法复位,不可靠器械,不做牵引,顺其自然。这样患者才不紧张,肌肉放松,关节韧带松解。这才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逐步回纳,且关节部位的软组织不受任何伤害,更没有副作用,可持久的巩固疗效,并最终使侧弯的脊柱矫正。 2、“动、静’结合,更注重“动’ (1) 我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前弯腰左右转体时发病。故让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每天锻炼6个动作---即:尽量前弯、后仰、左右侧弯、直立分腿左右转体摆臂。绝对不能在前弯腰90度体位以内做左右转体动作。如:扫地时前弯腰取物这样的家务活可以照干,但要注意的是,前弯腰时要直上直下,不可左右转身。这是因为前弯腰时椎体后间隙增宽,此时若再加转体,势必有可能将椎间盘挤出。 (2) 在治疗过程中或痊愈后,不提倡用护腰保护或静养不动。我主张顺其自然,能干什麽就干什麽,保持一定范围的体力活动。这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动’来自我评估功能恢复的程度,由此向医师反馈病情,便于下一步,为医师调整手法提供可靠的信息。二是通过“动’来利于功能恢复,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和肿胀的吸收,便于受伤组织的再生,使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韧性加强,提高骨骼系统的整体功能,这对腰椎间盘的回纳具有巩固疗效的意义。 (3) 本法对治疗腰椎间盘左、右侧后突的患者,效果最佳;对手感触摸不到突出隆起物的中央型和脊髓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效果不明显。 本资料在1995年整理,曾发表在1995年1月15日出版的《中华武术》总126期1995。1期 例一 例二 例三
戈小姐,35岁,工人,篮球运动爱好者。 主诉:1974年10月,因打篮球比赛,被两人夹抢撞伤。先后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腰椎4-5椎间盘向右侧突出,腰3横突综合症。因本人不愿做手术,近10年来多方寻医仍未治愈。于1985年6月来我处治疗。 检查:患者前弯、后仰即痛(++),向左侧弯腰,右胯部抽痛,右腿麻痹,腰椎右侧有条索状硬束。 诊断:腰4-5椎间盘右侧突出(严重)。 治疗:对症施术。先采用按揉腰背、推压椎旁等按摩术使其经血畅通、散瘀化结、消肿止痛,再行“抱腹推挤法’治疗。术后患者顿感全身轻松。历时两个半月,治疗23次后,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恢复。停诊8个月又复治数次后,患者痊愈。7年后追访,未见旧病复发,一切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