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大文:“面人潘”的快乐人生

 ydlldy 2011-07-15

潘大文:“面人潘”的快乐人生

来源:2010/08期  作者:任子鹏  时间:2010-09-08

 

面人潘.jpg

 

“面人潘”,本名潘大文。在北京民间,凡是能够自成一派的手艺人,大都会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自己的作品,诸如面人汤、葡萄常、糖人孔、毛猴曹……,都是名满京城的民间艺术家。与这些艺人有所不同而又难能可贵的是,“面人潘”半路出家,却能自成一家,虽为业余爱好,却视为毕生追求。面人人生,创意无穷,快乐无穷。
  
结缘面人
 
潘大文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样子,一开口却让人感受到老北京人独有的热情、好客。“别采访,正式采访我紧张。你来,咱随便聊,这行。”这一聊才知道,眼前的这位“面人潘”,原本是京城一家大医院的放射科医生。“我们家是中医世家,我也想干中医,可从内蒙古建设兵团回来,就被分配到放射科。那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不能自由选择职业。”他回忆道,“那会我也不愿意在放射科,医院领导就带着我学毛主席语录,学了以后,我就服从组织安排了。”
一个放射科医生怎么会对面人感兴趣?回忆起当时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时,电影、舞会、电视,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了起来。潘大文喜欢电影,对舞会没兴趣,“让人拉去,坐一会,就跑回家看《陈真》了。”就是在那段日子里,潘大文与“面人”相遇了。“是我哥哥把我领进了门”。1985年,潘大文的哥哥师从山东菏泽面塑大师何晓铮先生学习面塑,经常在家做面人,这让潘大文感觉很有意思。于是,潘大文开始尝试做面人,一开始,哥哥教他做了个孙悟空和大公鸡,他自己融会贯通做了一个鹅,这个鹅居然让他卖了3块钱。由此他发现了自己做面人的天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面人结下不解之缘。
  
新潮面人
 
面人潘2.jpg
 
作为医生,潘大文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作为“面人潘”,潘大文不乏想象力。
在潘大文家的柜子里、桌子上,到处摆放着他创作的面人:黑猫警长、忍者神龟,甚至还有最新版本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面人潘”的“新潮”风格,被这些卡通面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把卡通人物引入面人行列,是“面人潘”的一个首创。
说起这个事情,潘大文颇为得意。他告诉记者,早年间的面人,多是孙悟空、猪八戒等等传统题材。所以,当潘氏兄弟第一次捏出“蓝精灵”,一下子就引起轰动,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卡通面人风行一时后,潘氏兄弟在老师何晓铮先生浮雕面人基础上创作出“面贴画”,再一次引领了面人艺术的新潮流。
他的面贴画《十二生肖》很受欢迎,但他想让十二生肖的面塑更上档次,更加便于收藏。他从动画片中得到了灵感,决定把它们做成卡通人物。2003年,北京市民协举办的精品展上,潘大文的这套卡通生肖面人一炮走红,于是他决定将这一创意保留下来,并对它进行系列化的开发。如今,生肖面人被包装成“全民健身系列“,“全民皆兵系列”。最让潘大文津津乐道的是“和谐社会系列”。在这一系列中,社会中的各色人物通过生肖卡通人的形式得到展现。鼠的造型,叫做天下无贼。老鼠的“小偷”形象换上了秀才装束,变得知书达理。牛因其勤劳、本分,被塑造成农夫形象。老虎威猛,所以充当衙役,维护治安。兔子为村妇,龙为帝王,美女蛇为大家闺秀。马被塑造为忠臣,因为民间有“狗忠马义”之说。羊被塑造为樵夫,因其善于攀登。猴聪明伶俐,因此扮演八面玲珑的跑堂。鸡司晨,故而打更。狗做武将,从看家护院变成保家卫国。猪是财主。由十二生肖所扮演的各阶层人士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十二生肖,个个栩栩如生。
在面人人生中,潘大文不断学习着、创新着,为艺术追求,乐此不疲。
  
食色面人
 
古人说,“食色性也。”面人是艺术,与食色有什么关系?可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让面人与食色发生了关系。 “您这个能吃吗?”在山东,一大群人围着潘大文看他捏面人的老百姓不停地发问。潘大文一时无语。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当然不能吃啊。可仔细一想,也难怪,老百姓不了解面人啊。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问这问那的人,潘大文都耐心解答。“面塑源自北方的面花与南方的米雕。北方的面花是用做祭品,给神吃的。南方的米雕是用江米面做的”。 “现在做面人的面,也都是把面粉、江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和出来的。面粉多了容易裂,江米面多了又太软,这个比例要掌握好。”“面团还要加上蜂蜜滋润,还要加一些防腐的药物。面主要是怕裂、怕长虫、怕长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长期保存了。”“面人的色彩呢?就是把颜料和到面里。除了丙烯颜料,其他都可以。国画颜料是最好的,因为它都是从植物、矿物里提炼的,不易退色。但就是太贵,所以我们一般都用水粉色。”
面人是面做的,却不是点心。面人要的是文化和艺术的内涵。面人如果能像食色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须就好了。潘大文不厌其烦地解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面人,了解了面人。潘大文心里乐了。
  
面人绝活
 
山东菏泽是中国面人的发祥地。北京面人往上数,根也在山东,“但人家做出了自己的风格,所以就有了北京面人。”北京面人现在最有名的是面人汤与面人郎,潘大文这样评价这两派艺术,“看面人汤的作品如看写意画,飘逸。而面人郎则如工笔,精致。”而潘大文继承的则是山东派。山东派面人善于制作大型面塑,讲究出手快、色彩艳丽、生动传神。潘大文说:“这个色彩艳丽、生动传神,我都占上了,就是出手慢。”潘大文觉得这既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我是一边做一边琢磨。这样几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作品干净利落。”
潘大文的各种面塑创新已经让他小有成就,可他还坚持一定要掌握传统人物面塑技艺。“如果你不掌握传统题材,同行会看不起你。”潘大文说,“所以我只有逼着自己,突破!”说这话的时候,潘大文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看着自己捏的第一个侍女面塑,尽管 “寒碜极了”,他还小心地珍藏着。他说这是个衡量标准,要让自己时时看到是否提高了。
在艺术的道路上,老师何晓铮、师兄杨守光都给过潘大文决定性的帮助,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去摸索。他说:“人家艺术家,为了塑造好人物,捏了20多年。我这个岁数,没有20多年了。岁数一大,眼就花了,手再一抖,就干不成这行了。”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在三五年之内学出来。2003年他尝试做出第一个面塑人物,如今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法。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见这东西也不是太难,只要肯下功夫。勤看,勤琢磨,勤练。”
当了那么多年的医生,对于面人创作是不是有帮助?对此,潘大文认为受益良多。放射科医生的经历,让潘大文对人体骨骼十分了解,甚至到了“看人就是一副骨头架子”的地步。 “人长得不同,完全是骨骼发育不同造成的。”尖嘴猴腮的人骨骼什么样,方面大耳的人骨骼什么样,人在做不同表情时肌肉是什么样,这一切,潘大文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塑造出一个个面相迥异、造型生动的面人形象,摆脱了普通面人“千人一面”的缺陷。
“这也算是我偶然占上风的便宜吧。”潘大为在偷着乐。
  
面人的新想法
 
捏面人的潘大文很快乐,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为自己的艺术,也为整个民间工艺界的生存现状。
潘大文了解民间艺人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各种原材料都在涨价,另一方面,各种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品又在挤压民间手工艺的市场空间。在两方面的挤压下,有些艺人迫于生存压力,放弃了自己的艺术。销路并不好的手艺人,甚至要去摆地摊。潘大文很庆幸,自己现在领着国家的退休金,卖不卖作品对他无关紧要,他可以把捏面人完全当作一种爱好。
现在,潘大文对古典诗词产生了兴趣,他想通过面塑的手段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展现出来。他已经尝试着制作了“把酒话桑麻”、“月上柳梢头”等几个面塑。“做人也是一种创作冲动。”潘大文说很可惜自己不会画画,所以他的许多设想只能藏在腹中。此时,面前的潘大文显得无比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