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探索】 激发学生潜能 提高课堂效率

 天雷教育 2011-07-16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基地,课堂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能力和情感培养的重任。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历史的过去性决定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不可重现。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活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优势资源,提升教师素养。

      1、丰厚的学识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新课改后,学科知识的边缘性、综合性增强。历史学科考查的范围除了单纯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外,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等领域的知识。体现在高考中,有文综科目和基本能力科目的考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习相关知识,加强知识储备,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厚的教师,以积极应对新课改形势,较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如同一张名片,能够轻易地赢得学生的敬佩,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美观工整的板书,生动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激情的课堂语言,丰富的表情,端庄大方的教态,娴熟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这一切均可成为高效课堂的推动力。如能结合教学实际,制作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更有锦上添花之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苦练基本功,才会使课堂引人入胜。

      3、富有爱心

      爱心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人说,爱能创造奇迹。体现在教学中,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及时的交流与帮助,循循善诱、谆谆教导,都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体会到校园的温暖、人间的真情。

      心理学家认为,放松的心境易于催生智慧和灵感。在爱心的驱使下,教师创造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二、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1、情境创设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活历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神入历史,感受历史。

      如在学习孔子的有关知识时,播放电影《孔子》的片段,让学生更真实地走近孔子、拜读孔子,更深刻地认识其“仁”、“爱”、“德政”等思想,从而受到感化,进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锻造自己的品格,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2、问题创设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疑激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拓展思维。一朵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会照亮整个课堂,形成群情激昂、你追我赶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问,促使课堂精彩生成。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打好基础是根本;培养能力是核心;解决过程是关键;自主问答是升华;师生互动是要义。

      3、讨论法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课堂中针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可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认识。

      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的思路不囿于教材“政治影响”的藩篱,而是拓展深化,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在讨论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划分层次、分组讨论,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调控者、组织者的作用,切勿使课堂散乱无序。

      4、辩论法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大多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但也存在众说纷纭或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教师可在这些问题上鼓励学生质疑,并展开讨论。

      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时,以“改革的结果是否成功”作为主题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达成共识: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国家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本民族的一些传统,引起了鲜卑族内部的不满。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评价人物、事件基本原则:看他(它)们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此得出结论:总体来说,孝文帝改革是成功的。有的同学会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历史的发展伴随一定的牺牲,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会换取一点点进步,但是历史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5、讲述法

      讲述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烦冗拖沓等现象。教师应注意点明目标,锤炼语言,精讲内容,突出重点;还要注意讲练结合,以及时地巩固、拓展知识。

      学生经常反映历史知识细碎繁琐,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对单元、模块之间的知识合理整合,并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

      不同的课型要采用不同的讲述法。新授课要讲明基本的知识点,使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当堂达标;复习课要适当加大课堂容量,加强拓展深化;讲评课要讲明试卷、试题概况及出错原因,讲评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还要指导做题规律和方法。

      无论是哪种课型,都要立足于课标、考纲和学生实际,仔细研究考情,做到有的放矢。

      三、组织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适当展开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分析、探究、协作及动手能力。如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档案馆;开展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探究地方历史沿革,考察人文历史脉络等等。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绽放着无限的芳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