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橘核的作用

 知雄守雌 2011-07-17
橘核的作用
2011-02-21 16:52

中药橘核
别名:橘子仁 橘子核 橘米 橘仁
主治功效:理气散结,止痛,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略呈卵形,长0.8-1.2厘米,直径0.4-0.6厘米。表面淡黄白色或者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另端渐尖成小柄状。外种皮薄而韧,内种皮菲薄,淡棕色,子叶2,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以色黄白、子粒饱满、大小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纵切面:表皮细胞为粘液细胞层,其下为1列厚壁细胞,排列成栅状,外壁完整或者上端呈尾状突起,壁厚薄不匀,木化,具纹孔。色素层细胞含橙黄色或者黄棕色物,并含草酸钙方晶,直径7-16μm。胚乳细胞3-4列,有的壁连珠状增厚,含脂肪油滴。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者方晶,并含脂肪油滴及针簇状橙皮甙结晶。

[化学成份]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质,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

[炮制]橘核:筛去灰屑,拣净杂质,洗净,晒干。盐橘核:取净橘核,用盐水拌匀,稍闷,放入锅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晒干,用时捣碎。纲目:凡用橘核,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性味]苦;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理气;散结;止痛。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者入丸、散。

[注重]本草逢原:惟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其味苦,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

[附方]①治四种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者坚硬如石;或者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者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各一两,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卤砂二钱,旋入。②治乳痈初起未溃:橘核五钱,黄酒煎,去滓温服,不能饮酒者,用水煎,少加黄酒[光华医药杂志6:53,1935]③治腰痛: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未,每服二钱,盐酒下。④治酒渣鼻,鼻上赤:橘子核为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1.本草疏经: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阴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2.本草汇言:橘核,疏肝、散逆气、下寒疝之药也。日华子主膀胱浮气,阴疝肿疼,或者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坠如数十斤之重,取橘核数两作末,每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用药末一两,食前酒调下。又妇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滞,气逆淋带等疾,以一两,白水煎服立定,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
3.日华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
4.纲目: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5.本草备要:行肝气,消肿散毒。
6.医林纂要:润肾、坚肾。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乳腺炎。将橘子仁碾成细末,以25%酒精或者一般甜酒、白酒调湿,均匀铺于纱布上,敷于炎症处。干燥后即须更换。严重病例可另用橘子仁1两,加白酒或者甜酒1两,水200ml,文火煎至100ml,天天3次,每次口服20ml。对已有明显脓肿形成的病例,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须切开引流。共治疗49例,均获满足疗效。在15例住院病人中,除5例已有脓肿形成外,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药后1-3天炎症即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