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场地、器械不足的条件下,你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发布者:陈明波发布日期:2011-07-17 08:10:36.0
大多数农村小学校园面积小,生均活动面积不足一平方米。“普九”以来,各校都不同程度地配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对于器材匮乏的农村小学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然而,看着狭小的操场,器材的安装却成了问题。为了不使这些器材成为“聋子的耳朵”,我认为我们可以依据“靠边靠角”的原则,把平梯、爬梯、联合器、肋木、乒乓球台等安装在操场边角的空地上,仅将篮球架置于操场两端,羽毛球场地可置于操场内,但球网不能固定。这样可以将所有器材都派上用场,而又不相互影响,真正做到“四海无闲田”,物尽其用。 1、打破“网点校”的束缚,为农村孩子搭建展示平台,激发运动热情。
近几年,上级部门为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体育网点校。但许多农村小学因为规模小或设施不达标被拒于门外,一些大型的体育竞技活动与这些农村孩子失之交臂,尽管他们也跑得很快,蹦的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无疑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也打击了他们的斗志。如果能解除这种“围墙式”的束缚,也给他们一个一展雄风的机会,让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成功中感悟快乐,于磨练中体验生活,不但可以刺激其表现欲,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还可以大大提高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其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 2、注重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特色体育。
首先是通过自制器材弥补设备的不足。比如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制跳绳、毽子、接力棒、棍操棒等简单常用器材,既可以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充实,体育课堂有项可练,还可以为学校节约一笔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就是积极发掘农村孩子潜在的体育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创建特色体育的重点。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农村孩子身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有的有较强的跑跳能力;有的臂力巨大,适合投掷;有的身体柔韧性强,适合表演;有的乒乓球打得好、有的篮球玩的棒。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并努力为他们争取和提供表现的平台,尽量使其特色得以彰显,掀起农村体育运动的热潮当不成问题。
第三、加强研究,适度开发校本教材。农村小学缺乏体育教材和器材是个不争的事实。器材可以自制,教材当然也可以自己开发,并且可以有所创新。就如游戏一类教材的开发,在农村是有很多雏形可依的,如果能有效的加以开发和利用,特色化的体育校本教材服务于教学也是完全可能的。
3、为实现下世纪初叶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目标,专家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总之,农村体育教学形势不容乐观,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课外活动的长效性急需规范。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科学计划,统筹安排,灵活实践,因地制宜,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农村体育教学之路,我们的体育教学现状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