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为 孙延浩 《易经》及孔孟老庄等经典,我更喜欢《老子》。其中《老子》“大道.为无”思想给我的启发和教益尤为深刻。 老子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老子讲“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真正的“无为”,我理解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以人们倡导的“公德”和“伦理”为标准。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他人,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 “无为”引导一个人向善。“有为”(妄为)引导一个人向恶。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登上月球,遨游太空,探索火星,移植心脏、克隆牛羊,这是不是无为而无不为?我还弄不太清楚。“有为”甚至于克隆人类也不成问题。但是,我就不相信可以给人换脑袋。为所欲为,假如真的给你换了一个脑袋,是你非你,是他非他,到底是谁?请看《聊斋志异•陆判》很有意思,值得玩味。 因“无为”与“有为”其结果两样:我们每一个人体内的亿万个众生(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不仅与人的营养有关,而且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一个人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一切,不贪不占,无非份之想,多为社会做好事善事,时时处处利益他人,厚道宽容,再加上能克制欲望,那么,你就无挂碍、无烦恼、无恐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一个人如果去除了私心杂念和贪欲,他的情绪和身心处于平和的状态,他的大脑能够充分休息、五脏六腑,血气充足、新陈代谢旺盛,自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这是因“无为” 结“善果”:反之,如果一个人贪欲心太重,整天谋算损人利己,或者利欲熏心,违法乱纪,或者利用职权知法犯法,贪污受贿,他们整日心神不定,烦恼、恐惧,精神随时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的状态,这类人满身是一股浊气、邪气。浊气在身,气血自然不和,体内众生得不到营养,新陈代谢紊乱,各种疾病就容易发生,细胞死亡就快,生命相应就缩短。这是因“有为”结“恶果”。 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无为”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无为”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掉自我的思想境界。怎样才能“无为”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无私心、无贪欲、像水那样:“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大道.无为”思想,这种大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思想的精华,这种东西正是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老子的“无为”思想还需要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