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01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如下四幅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
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
A.甲、丁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来源:Z|xx|k.Com]
2.站在四幅图中的A、B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 )
A.甲图中的A点和B点
B.乙图中的A点
C.丙图中的A 点和B点 [来源:学.科.网]
D.丁图中的A点
解析:甲图中A、B位于赤道上,乙图中A、B位于40°S纬线上,丙图中A、B位于50°N纬线上,三图中A、B两点之间的经度差相等。丁图中A、B位于0°经线上,两点之间的纬度差为45°。因经纬网图中赤道与任一经线圈的长度相等,故甲图、丁图中A、B间的距离相等。丁图 中A点位于北极点上,环顾四周只有正南方一个方向。
答案: 1. A 2.D
(2010年宝鸡模拟)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3~ 4题。 
3.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 ( )
A.
B.
C.
D.
4.按最短飞行线路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
A.西 东 B.北 南
C.东南 东 东北 D.东北 东 东南
解析:第3题,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弧,但
是赤道,理论上
、
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第4题,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是指沿经线圈
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答案: 3. A 4.B
(2010年金华模拟)根据有关地图绘制的相关知识,完成5~ 6题。
5.用长、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采用的比例尺应最接近 ( )
A.1∶5 500 000 B.1∶5 000 000
C.1∶4 500 000 D.1∶6 000 000
6.下列四张地图图幅均相等,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中国地图 B.北京地图
C.山东地图 D.世界地图
解析:第5题,需知中国疆域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及东西距离(约5 000千米),且注意地图四周存在空白边界。第6题,四张地图图幅相同,但北京地图所表述的实地范围最小,故比例尺最大。
答案: 5. D 6.B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地图上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7~ 8题。
7.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来源:Zxxk.Com]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8.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第7题,根据山脊概念 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第8题,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 7.A 8.B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9 ~10题。
9.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10.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第9题,由图中指向标及经线判读河流流向(应注意既然L为河流,此处必定为山谷地形)。第10题,若X数值为500 米,则Y数值为400 米。A处为X等高线的封闭区域,A处海拔应大于500 米。
答案: 9. B 10.C
(2010年北京东城模拟)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1~ 13题。 
1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 )
A.1∶40 000 B.1∶200 000
C.1∶4 000 D.1∶20 000
13.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第11题,丙地处在两条6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高度介于500~600米之间,丁地海拔低于500米,甲、乙两地海拔更低。第12题,甲、丁距离为40千米,若完整绘制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必然要以图上2米距离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即1厘米代表200米。第13题,为了减小坡度,公路呈“之”字形大致与等高线一致延伸,这些都体现了山区公路修建的原则。
答案: 11. C 12.D 13.B
(2010年马鞍山模拟)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断崖m的高度 ( )
A.等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B.小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C.大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D.是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的3倍
15.一般来说,图中居民点P与K山峰的气温相比 ( )
A.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 4℃多 B.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4℃多
C.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2℃多 D.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
解析: 第14题,陡崖有四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50米,陡崖的高度(n-1)d≤H﹤(n+1)d,应该在150米~250米之间,而山峰K的高度为1 250米<K<1 300米,山峰J的高度为1 150米<J<1 200米,其高差为50米~150米之间,故选C。第15题,居民点的高度为900米,与K地最低 相差350米,温差在2℃以上,K地海拔高,温度低,因此选D。
答案: 14. C 15.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来源:Z,xx,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 、 ,其中 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两岛屿甲位于乙的 方向。(8分)
(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4分)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2分)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解析: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应用及地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影响。第(1)题,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甲图岛屿是台湾岛,乙图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第(2)题,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 断,甲图比例尺小,乙图比例尺大。第(3)题,①、②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第(4)题,由图可知两岛屿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这与两岛屿地形有关。第(5)题,晒盐需要晴朗的天气与平坦的海滩,③、④盐场的分布与两地的地形有关。
答案:(1)台湾岛 海南岛 甲 东北 (2)乙 乙 (3)B (4)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两岛屿中部是山地,只有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适合城市发展 (5)处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来源:学科网ZXXK]
17.(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抗震救灾。为给灾区人民选择安全的居住重建地,某地质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获取了某地形的许多不同位置的高程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某科研所的研究人员进行计算机分 析。但由于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许多数据丢失,最后只得到了如下的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乙和图丙。 
(1)请你依据地形剖面图乙和图丙,帮助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判断 该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综合分析甲图,图中①、②两点相比较,海拔高度是① ②,坡度是① ②。(填大于或小于)(4分)
(3)综合判断③地位于④地的 ( )(2分)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4)结合地形部位特点试在M、N、E、F四点中选择一处作为将来的居住重建地,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由甲图可以看出,EF、MN两条剖面基线相互垂直,乙图中显示由E到F海拔降低,丙图显示向两侧降低,只有山脊符合这种特点;比较坡度和海拔大小时,应将甲、乙两图结合起来看;判断③、④两地的相对方位时,可将三图结合起来看,在甲图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的原则定向;分析山脊这种地形的特征,联系四川地区的气候特征,结合乙、丙两图,从安全的角度来选择居住重建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该地地形为山脊。理由:乙图剖面显示,沿EF方向地势逐渐降低;而丙图则显示沿MN方向,中间高、两侧低,说明是山脊,且EF分别位于山脊的顶部和底部。 (2)大于 小于 (3)B (4)选择在F处。理由: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四点中M、N分别位于山脊两侧山坡的底部,易受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威胁。E点位于山脊顶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而F位于山脊线的最低处,是山脊向平原地带的过渡位置,属于地势低平地带,交通便利 ,便于建设,也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