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防“小中风”预防“大中风”

 昵称11151 2011-07-18

提防“小中风”预防“大中风”

 

一、中风及其危害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小中风也叫小卒中,是脑组织某一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言语、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其发病高峰为55~65,男多于女,常在清醒时发生,且反复发作,不留明显后遗症,发作间隔时间不一定。

由于小中风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以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能导致中风

据统计,小中风发生后,24小时内发生大中风的危险性最大其次是一周内和一个月内,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死发生在小中风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门诊病人中约有20%左右的在小中风后在一年内出现了大中风在未经过治疗的小中风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大中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中风患者发生二次中风的几率比普通人患中风的几率高15倍。而中风患者若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肥胖症等疾病,或有吸烟、酗酒、不爱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其发生二次中风的几率比普通人患中风的几率高30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风的再发率仅为20%左右,而在我国,中风的再发率高达45%。另有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发生二次中风的患者中,约有90%以上的人会死亡或高度瘫痪因此,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规定,凡发生过中风(包括“小中风”)的人,都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好、极度疲劳、有吸烟史的人,以及老年人,一旦出现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视力模糊、口齿不清、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脑外科就诊,做系列血管检查,还可以采取在脑血管内放置支架等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

血压正常也会脑中风,同样会有脑中风(脑出血、脑血栓的统称)的风险。”预防脑中风,要避免走入八大误区。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也会有脑动脉管腔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这些均可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流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专家建议中老年朋友将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里醒目处。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瘦人也会中风。科研工作者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

年青人也会发生中风: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剑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趋势,30岁至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甚至有20多岁的人亦发生中风。发作6小时内是治疗最佳时机

与小中风发作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大于60岁。②吸烟。③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④睡眠异常呼吸。有人发现卒中和小中风患者中有63%的人患有睡眠异常呼吸,53%的男性脑血管意外者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且他们一旦发生小中风,致残率高,生存期短,所以积极治疗睡眠异常呼吸也是预防小中风的一项有利措施。⑤通过 B超等检查发现患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和冠心病,或者有其他血管病变。

二、中风的病因

中风先兆以本虚为主,表现在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减退,大部分患者以脾肾亏虚为本,兼夹痰湿瘀血,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①环境污染,有毒物质伤害人体,日久伤及人体正气,致脏腑气血亏虚。

②运动减少,形态肥胖,体肥多湿,湿邪困阻脾阳。

③起居失调,情志失畅,日久导致气机逆乱,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

④饮食膏粱厚味,痰热内生,致气机不畅,血行迟缓,凝而为瘀。

⑤年高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阴阳失调,复加情志、饮食、房劳等诱因致肾精亏虚,脉道滞涩而成瘀,瘀血痹阻脑脉则发中风先兆。

三、小中风症状

如何发现自己是否突发小中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一过性头晕、一过性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如果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意识清楚、近期内出现记忆障碍、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都有小中风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这一类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来防治脑中风,殊不知这也是引起中风的促发因素(英国牛津医院的医务人员警告说,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出现脑中风),而且还会降低身体正常的凝血功能,在身体受伤后会出现流血不止的现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于脑中风最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德国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主要是采用臭氧和氧气的混合体与血液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来达到目的。

1小中风的临床表现

1)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的双目失明或复视或视物模糊;

3)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意识清楚),而且很快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4)时常头痛,有时甚至突然晕倒,但迅速清醒;

5)近期内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

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

上述表现都是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不知不觉发生的,而且历时短暂,仅几秒甚至几分钟。

下列6种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小中风

有动脉硬化病史者;血脂、血压和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者;体胖、缺乏运动者;滥用降压药高血压病人;有中风、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者;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

2、附:中风的15大预警信号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瞬间失明或者视力模糊:这个兆头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仅几秒钟,但少数人可达数分钟。这是因为大脑后动脉变窄,供血不足,影响了枕叶的视觉中枢。

3)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这种头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或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溢血的先兆。

4)突然头晕:感到天旋地转、摇曳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是同眼睛看到双重物象、耳鸣一起出现。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小脑这一平衡器官。

5)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6)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7)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8)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9)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10)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11)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导致的。

12)让病人笑一下或是吐一下舌头。观察病人的嘴巴和舌头,看看是否有口角歪斜,伸舌向左或右偏。因为有些中风患者都会有嘴歪或是伸舌歪斜的症状。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13)让病人说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连贯,若出现口齿不清或失语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因为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14)可以让患者举起双手:记住STR三步骤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R:(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15)扭颈手麻症: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四、小中风的治疗方法

因为小中风的症状消失很快,许多人往往不知道害怕,对其置之不理,殊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短暂发作的警讯,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有中风的危险,根据医学调查,经过一次或几次小中风的人之中,有3040%的病人在30天内会中风。万一有不明原因的突发性的头晕、晕厥,应该赶紧去看医生,做身体检查。要知道,小中风的发生就有如向病人发出警告:不能因为症状消失,就以为自己没事不去管它,结果出了大事。万一有小中风的情况发生,要像对待中风一样,小心处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因此,中风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调脂、降糖等预防性治疗,同时戒烟戒酒,加强身体锻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二次中风的发生。

一旦发现小中风,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惊慌失措。正确的态度是:发生过“小中风”的患者应尽快去较大的医院脑外科脑血管造影检查,以便了解自己的脑血管发生了怎样的病变,然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治疗。着重检查血脂、血粘稠度、心脑血管状况、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及早地发现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认真的治疗,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做到生活规律,饮食合理,切忌过劳,讲究心理卫生,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如能坚持做到上述各点,一定会防止或减少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中风发作6小时内是治疗最佳时机。对小中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发作后6小时内)和急性期后治疗。急性期治疗应与完全性卒中相同。急性期后治疗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由医生做):

1)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这是被国际公认的防治小中风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选择。

2)使用抗凝剂。主要用于伴有心脏病,尤其是心房纤颤的患者,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

3)降纤酶治疗。主要针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 4/升)的患者,而且必须住院治疗。

4)使用降血脂药物。有小中风病史的患者,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以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平时二级预防性治疗用药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治疗。不仅可以降血脂,而且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可以避免斑块破裂随血流堵塞重要血管而引起严重后果(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5)降血压。如果平均动脉压(即1/3收缩压+2/3舒张压的和)不超过130毫米汞柱,可以不积极降血压,以保证缺血的脑组织有一定量的血液灌注。国际上主张联合用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降压药治疗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卒中,较之单一用药效果好。

抓住小中风这个重要预警并及时诊疗,可以提前遏制中风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在发生小中风的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及时干预治疗

1、中西医治疗:用丁咯地尔0.2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d;尼莫地平20mg口服,3/d;阿司匹林0.1g口服,1/d。治疗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用血塞通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d;同时予以化痰逐瘀汤(自拟):天麻12g,法半夏15g,陈皮15g,白术12g,茯苓12g,石菖蒲8g,胆南星3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姜黄10g,川芎12g。以上治疗14d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玻这位医生开了“圣通平”,那位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

2中药治疗例:(痰瘀互结型用导痰汤加减、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加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小中风30例,每日早餐后口服100mg治疗,中药为每日1剂,疗程14天,与单纯使用西药阿司匹林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2.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可有效改善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症状。

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例:小中风表现为气虚血滞型:TIA合并血压低或血凝亢进者,选用补气通滞汤(组成:黄芪40g,当归、地龙各30g,赤芍、怀牛膝、伸筋草、桑寄生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0g,甘草6g)。气郁血滞型:TIA合并血管痉挛者,用舒郁通滞汤(组成:桃仁、红花各10g,川芎6g,苏木12g,土鳖虫10g,全蝎1.5g,当归、党参各15g,黄芪20g,法半夏、炙甘草各10g)。痰凝血滞型:TIA合并血脂升高者,用祛痰通滞汤(组成:生黄芪30120g,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215g,地龙1520g,牛膝、丹参、鸡血藤各30g,水蛭、大黄、全蝎各610g,甘草36g)。湿郁血滞型:TIA合并血糖升高者,选用渗湿通滞汤(组成:杏仁、生薏苡仁、半夏各15g,白蔻仁、厚朴、竹茹、滑石、通草均6g)。阳亢血滞型:TIA合并血压升高者,用平阳通滞汤(组成:熟地30g,白芥子6g,鹿角胶9g,肉桂3g,麻黄、炮姜炭各2g,生甘草3g)。两组均治疗14d后开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各15g,茯苓、丹参各30g,石菖蒲、远志、甘草各6g)。肝阳上亢型加钩藤、僵蚕;肾阴不足型加女贞子、枸杞子;气血亏虚型加黄芪、党参;痰湿中阻型加橘红、泽泻等。每日1剂,煎3次混合,分早晚2次服。另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每日1次;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用上述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4d1疗程,连用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1)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为好,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状况;

2)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帮助患者做患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

3)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对待小中风的正确态度是:要像对待脑梗塞一样处理,要在可靠药物治疗及饮食结构上同时预防,防“风”于未然,及时治疗,以免日后变成脑梗塞。有过小中风的人,应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可靠的药物治疗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量,防止动脉硬化斑块重新形成,小中风的防治药物应是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和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的合理并用,中成药物代表方剂可以选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小中风脑血栓脑梗塞的治疗中药,治疗小中风症状以及防止小中风复发进展取得了理想疗效。

有没有能把中风彻底治愈的药物?

当中风发生以后,除了少数脑梗死患者接受的溶栓治疗是属于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外,其他中风患者所接受的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仅仅是对症治疗,这类对症治疗对中风本身并没有治疗的作用,而且疗效也非常有限。比如,中风患者若发生了脑水肿,医生会给他用一些脱水剂。中风患者若意识不清,医生会给他用一些催醒剂。中风患者若血压过高,医生会给他用一些降压药,等等。由此可见,世界上并有能彻底治愈中风的“灵丹妙药”。中风患者能不能恢复、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中风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药物无法干预的

五、预防中风:

单纯小中风并不直接导致病人死亡,但它却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当然,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患者相比,发生过“小中风”的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被提前“警告”了,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

中风是能够预防的,而且越早发现自己的危险因素,对准问题加以控制和预防越好。中风其实有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等。早期发现、控制或是改变这几个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这是由于早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或是血糖过高都是可以治疗的。要预防中风,必须要注意每年做身体检测,了解自己本身中风的危险因子,控制危险因素,比如好好治疗糖尿病就可降低中风风险。此外,均衡饮食,以运动来减少血压。或是用药物也可以降血压。另一方面,维持合理及健康膳食,适量运动,多参加有利身体健康的活动,舒缓生活压力等都是预防脑中风的有效方法。

身体一直“很健康”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得中风?这是由于中风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因此很多中风患者都会有此前身体一直很健康的错觉。其实,这些中风患者在发病,大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等疾病,或年龄偏大,有吸烟、酗酒、不爱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疾病和生活习惯都是引起中风的常见因素

从预防角度出发,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心脏和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控制体重,戒烟,改变饮食习惯(限制脂肪、盐、糖和酒精的摄入量)。小的中风并不严重,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是防止大中风发生,其预防的方法就是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尽量纠正或控制有可能导致中风的各种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预防小中风,医生建议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除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做到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药

1、中风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可以停止用药吗?

人们在患了中风以后,为了预防二次中风的发生,都应接受一些对症治疗。例如,合并有高血压的中风患者应服用降压药,合并有糖尿病的中风患者应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合并有血脂异常的中风患者应服用调脂药等。不过,很多中风患者都担心长期使用降压药、降糖药或调脂药等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降至正常时,就想停止用药。其实,这些指标之所以会恢复正常,是缘于药物的作用,并不代表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已经被治愈。此类患者一旦停止用药,上述指标就会再次出现异常,从而加大其发生二次中风的几率。此外,中风患者应当辩证地看待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这一问题。虽说“是药三分毒”,但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等药物并不是毒药,并不是人人吃了都会“中毒”。中风患者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用药,即使发生了不良反应,其对患者的危害程度也远远低于中风。

2、预防药物(医生职责):

阿司匹林肠溶片 0.05*2 1/2、辛伐他汀片 20mg*1 1/3、尼莫地平片 20mg*2 3/4、个人比较推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参考一下吧 通心络胶囊  2 3/日以上药物中的阿阿匹林和尼莫地平必须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和通心络也可以长期服用,但比较贵,依您的经济情况而定。答案补充

阿司匹林是防治脑梗塞和TIA的二级预防用药,如果患者没有胃溃疡的话,是必须长期服用的,二是以前认为辛伐他汀是一种降血脂药,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病的益处,远远不能用降血脂来解释,也不能说,"我的血脂不高,为什么还给我开降血脂的药?"因为他汀类药,除降血脂外,还可保护心脑血管。

1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如果有这些病的话,要注意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正确服药,长期控制),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和紧张,睡眠充足,大便通畅,适当的体育活动等。并且根据具体病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等。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9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

10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11节制饮食,减少高脂肪、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取。小中风病人在饮食结构上也应以清淡、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对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动脉硬化症状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2、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13、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六、例:家母中风十年有余,一旦中风,终生伴药,伴随着中风的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必吃的药有:

1. 抗高血压和保护心脏:硝苯地平片(又名心痛定).复方丹参片

2.降糖药:格列齐特片II(又名达美康),说明:初期服消渴丸,后来才改为格列齐特片II

3.抗血栓药:脑络通 说明:有时加低量的阿司匹林(凭感觉,久病老医生)

4.日常生活:偶尔量血压,在家不要爬高趴低,力气活不能做(包括大便),做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和饮食以蔬菜类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